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2例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观察则采用综合护理手段进行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在健康知识达标率、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生活质量水平方面,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处于PICC留置期的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胃癌大鼠血清炎症机制、p53、信号转导与激活因子(STAT)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芪注射液低剂量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给予大鼠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于制模成功后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低、中、高剂量组于制模成功后分别给予黄芪注射液0.2、0.4、0.6 ml/100 g体重腹腔注射,1次/d。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组化法测定p53、STAT3、VEGF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各剂量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明显上升(P0.05);各剂量组血清IL-6、IL-10、TNF-α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且随剂量增加各因子含量降低越明显(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各剂量组p53、STAT3、VEGF阳性表达评分明显增加(P0.05);各剂量组p53、STAT3、VEGF阳性表达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且随剂量增加评分越低(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明显减轻胃癌大鼠炎症反应,降低p53、STAT3、VEGF表达。  相似文献   
3.
肖丽 《吉林医学》2014,(35):7963-7963
目的:护理干预对发生奥沙利铂外渗的肿瘤患者应用探究。方法:选择使用静脉注入奥沙利铂并发生该药物外渗的肿瘤患者,根据肿瘤患者的渗透面积分为A、B、C三组,并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并对比分析。结果:对肿瘤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三组患者恢复状况良好,A组患者最长疼痛消退时间为3 d,最短为1 d,平均疼痛时间为2 d;B组患者最长疼痛消退时间为5 d,最短3 d,平均4 d;C组最长疼痛时间9 d,最短5 d,平均6 d。肿瘤患者发生渗透部位的红肿、疼痛、焦痂、皮肤组织坏死等症状减轻,皮肤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护理干预对奥沙利铂外渗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硫酸镁加维生素B12联合湿热敷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2月PICC置管后致静脉炎4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热敷,观察组采用硫酸镁加维生素B12联合湿热敷,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PICC静脉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硫酸镁加维生素B12联合湿热敷治疗PICC置管后静脉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6.
王锋  徐丽萍  李敏 《安徽医学》2012,33(5):616-618
目的探讨PICC带管出院的常见并发症产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78例门诊随访的PICC置管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出现并发症依次为导管堵塞(31.25%),导管脱出(25.00%),静脉穿刺处感染(25.00%),导管破损(12.50%),静脉炎(6.25%)。结论 16例患者经维护后13例PICC导管继续使用,因此加强患者及家属在出院期间的导管维护和管理可降低PICC带管的并发症,提高PICC导管的有效使用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皮酚在体外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 MTT 法检测丹皮酚对Eca-10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松胞素B ( CB )微核法研究丹皮酚对Eca-109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克隆形成试验观察丹皮酚对Eca-10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射线联合丹皮酚对Eca-109细胞的COX-2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结果①丹皮酚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有生长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 IC50)为(59.40±2.23) mg/L。②7.81 mg/L 丹皮酚加重照射后Eca-109细胞的染色质损伤,提高其放射敏感性。③克隆形成实验显示,丹皮酚对Eca-109细胞有增敏作用,放射增敏比为1.092。④6 Gy X射线照射后48 h,Eca-109细胞中的COX-2和Survivin的表达增加(P<0.01),3.91、7.81、15.63 mg/L丹皮酚可不同程度降低照射后COX-2和Survivin的表达,其中3.91 mg/L丹皮酚对COX-2表达的下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种蛋白表达的变化呈正相关性(r=0.955,P<0.05)。结论丹皮酚在体外对人食管癌细胞 Eca-109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OX-2和Survivin两种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刘琦  徐丽萍 《黑龙江医学》2014,(11):1317-1318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化疗后便秘原因和相关的护理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1-02~2014-03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恶性肿瘤患者,将发生便秘的6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发生便秘和未发生便秘的患者进行便秘发生原因的比较分析,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胃肠生活质量评分和便秘评分进行观察。结果紧张、焦虑、性别、高脂肪饮食、高蛋白饮食、年龄大于60岁、低纤维素饮食、食欲较差和长期卧床等因素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便秘的危险因素( 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胃肠生活质量评分和便秘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精神、饮食、年龄、性别、长期卧床等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便秘的高危因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恶性肿瘤化疗后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经腹腔和静脉双途径应用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35例晚期胃癌伴恶性腹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采用腹腔和静脉同时用药方法,用药方案为多西紫杉醇37.5mg/m2腹腔注入,同时多西紫杉醇37.5mg/m2静脉滴注,顺铂2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5-氟尿嘧啶每天750 mg/m2持续输注120小时,B组20例全部采用静脉用药方法,药物种类与剂量同A组,21天为1周期,每2个周期按WHO标准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5例入组患者中完成2个周期者4例,3个周期者10例,4个周期者21例.3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A组CR 3例(20.0%),PR 7例(46.7%),SD3例(20.0%),PD2例(13.3%),总有效率(CR+PR)为66.7%;B组CR 1例(5.0%),PR 7例(35.0%),SD 8例(40.0%),PD 4例(20.0%),总有效率(CR+PR)为4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8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5.2月;B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5.9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4.6月,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肌肉关节痛、口腔黏膜炎和脱发等,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未见过敏反应及明显的肝肾功能受损,无治疗相关性死亡.〖HT5"H〗结论 多西紫杉醇腹腔应用对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MBO)是由恶性肿瘤导致的肠梗阻,最常见于卵巢、胃和结直肠肿瘤。MBO的病理生理与良性疾病所致的肠梗阻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显著不同,其治疗既遵循肠梗阻的一般原则,也遵循恶性肿瘤的一般原则。尽管MBO总体预后差,但是MBO并非不治之症。MBO的治疗是一种整合疗法,包括如下11个方面:抑制分泌、制止呕药、抑制炎症、控制疼痛、抗击肿瘤、液体管理、促进排空、改善体能、减压引流、改善营养、肠腔再通。MBO目前没有一个适用于所有患者的金科玉律,也没有一把可以确切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理想的MBO治疗只能是个体化基础上的综合治疗。组建跨专业的多学科MBO诊疗团队,制订平衡理想与现实的MBO诊疗规范,确立以解决主要矛盾——提高生活质量为导向的治疗目标,充分听取患者本人及亲属的意见,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仍然可以显著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