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不同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的价值,探讨不同步性与心电活动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应用GEViVid7.0采集40例心衰患者(A组)、40例心衰高危因素患者(B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C组)的左室全容积图像。采用左室16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分析后,计算左室16节段、12节段达到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Tmsv)的标准差(SD)和最大差值(Dif):即Tmsvl6-SD、Tmsvl6-Dif、Tmsv12-SD、Tmsv12-Dif;获取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常规体表心电图获取P-R间期、QRS波宽度。结果①A、B两组LVEDV、LVESV、LVEF及收缩不同步性指标与C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A组LVEF与收缩不同步性指标有良好的负相关性,以Tmsvl6-SD%相关性最高,(r=-0.721,P<0.001);Tmsvl6-SD%与QRS宽度呈弱相关(r=0.314,P=0.049),并且有27.5%的患者QRS<120ms,但存在左室机械不同步;③B组Tmsvl6-SD%与LVEF、QRS宽度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真实反映左室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能客观揭示机械不同步性与心电活动的关系,为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简便、有效、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每晚40 mg及每晚80mg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每晚80 mg( A组)、40 mg( B组)和对照组( C组)各40例,共6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比较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中hs-CRP、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TC、TG、LDL-C、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组和B组血清hs-CRP、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A组治疗后LDL-C水平低于B组(P〈0.01)。 A、B组治疗6个月后冠状动脉内软斑块均较治疗前减少,中间斑块和硬斑块均增多,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能明显降低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A组优于B组。该药具有抗炎、稳定及逆转斑块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S)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的准确性及两者联合应用在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先予静脉泵注腺苷注射液[剂量为0.14mg/(kg·min)]6min,注射3 min时静脉注入核素显像剂99mTc-MIBI925MBq,1 h后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若显像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所有患者2周内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检查。将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结果 32例患者中,14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其中单支病变7例,二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3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12例为阳性,2例阴性;18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未见明显狭窄,其中4例为壁冠状动脉,2例为冠状动脉慢血流,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为14例阴性,4例为阳性。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77.78%,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87.5%,准确性为81.25%。结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CAG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联用能充分了解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有利于临床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PCI术的1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58例和预后良好组1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BNP、hs-CRP、CK-MB水平;分析预后不良患者血清BNP、hs-CRP、CK-MB水平;分析血清BNP、hs-CRP、CK-MB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PCI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分析影响PCI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BNP、hs-CRP、CK-MB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不良患者血清BNP与hs-CRP、CK-MB水平呈正相关(r=0.527,P 0.05; r=0.541,P 0.05),CK-MB与hs-CRP呈正相关(r=0.511,P 0.05)。血清BNP、hs-CRP、CK-MB及3者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PCI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2、0.763、0.921、0.949,特异性分别为87.9%、82.3%、94.4%、93.5%,敏感度分别为74.1%、63.8%、81.0%、87.9%。BNP、CK-MB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血清BNP、hs-CRP、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高密度脂蛋白3(HDL3)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n=47)、稳定性心绞痛组(SAP,n=58)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n=13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HDL3的含量,分析HDL3与ACS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3组研究对象血清HDL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S组HDL3水平低于SAP组(P < 0.05)。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DL3水平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 0.01)。结论血清HDL3水平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HDL3是ACS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前,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多,它与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等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它是一个被低估而未被充分利用的指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3):209-21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有关心房重构、纤维化、氧化应激及胰岛素抵抗方面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60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6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心房重构[包括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纤维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氧化应激[包括活性氧(ROS)、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及胰岛素抵抗[人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网膜素-1(Omentin-1)]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Omentin-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AOPP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心房重构及纤维化相关指标、ROS及FGF-2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了解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重构机制有助于房颤的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患者不仅容易出现心肌纤维化现象而且会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及胰岛素抵抗,临床中应加强相关指标的检测,以期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及尿酸(UA)对急性ST段心肌梗死(STE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97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Cys-C的含量,罗氏Roche酶法检测UA的含量。比较两组人群血清中Cys-C和UA的水平;对比观察不同类型的血管病变患者Cys-C和UA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Cys-C和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的Cys-C和UA的水平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和UA水平可能是反映STEMI的临床诊断指标之一,且其水平在一定程度反映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