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营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综合学科,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营养教育是依靠临床营养学这门课程,为培养更加专业的临床营养学人才开展的一门新的教育课程.目前我国的临床营养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医学院校对临床营养学课程重视不够,在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方面均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通过借鉴国外营养教育制度,并结合国内临床营养人才需求现状,应注意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在日后工作对临床营养的需求,逐渐开展临床营养学必修课教学,加强营养在临床应用的实践教学;并完善毕业后教育体系,对所有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增加要求到临床营养科轮转培训且不少于1个月,对非临床医学的营养师要求到临床科室轮转至少2个月.提高进修临床医师继续教育及培训营养支持治疗的认识.临床营养专业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仍需我们不断完善理论体系,积极践行学科理论和知识,满足我国临床营养的人才需求,使社会认识到临床营养对促进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控制性外科(DCS)理念在结直肠癌穿孔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 年 1月至 2012 年 8 月收治的23 例结直肠癌穿孔病例,全部为急诊手术,5例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其余18例在DCS理念指导下治疗,其中13例采取一期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口,另外5例采取肿瘤旷置、近端结肠造口,所有患者术后均进入ICU加强复苏及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18例患者均按照 DCS 原则予以救治,其中17例患者术后顺利出院,1 例术后死亡;一期切除患者中有3例患者术后18个月内行造口还纳手术,肿瘤未切除患者中有3例术后予以辅助化疗,全部行二期确定性手术.行一期切除吻合的5例患者有2例术后死亡.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穿孔患者,积极应用DCS理念,可有效降低死亡率,且提高治疗效果,并有机会行确定性手术.  相似文献   
3.
邓罕  李光华  何长林  童创  王建国 《安徽医学》2013,34(12):1807-1810
目的 探讨吻合口水平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观察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33例,根据吻合口距肛缘的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A 组(吻合口距肛缘≤4 cm) 18例,B组(吻合口距肛缘〉4 cm) 15例.结果 术后B组排便次数和控制排便时间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和肛管最大挤压压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肛管最大静息压、直肠初感容量和最大耐受容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距肛缘≤4 cm患者的肛门直肠功能明显差于〉4 cm者.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脾切除断流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治的陷阱和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223例,其中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史病人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1±4)岁,26例病人均有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腹痛(。100%),恶心、呕吐21例(80.8%),腹泻18例(69.2%),血便15例(57.7%),肠梗阻21例(80.8%),腹腔血性渗出液22例(84.6%),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26例病人中,入院时误诊22例,误诊率84.6%,CT确诊12例,剖腹探查手术确诊14例;行抗凝治疗治愈4例,手术切除坏死肠管22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1例。结论脾切除断流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症状无特异性,存在诸多陷阱和误区,误诊率高,医生对本病的深刻认识和重视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胃镜空肠置管全肠道营养(TEN)对胃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价值。方法 57例胃癌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TEN组经胃镜空肠置管行TEN支持治疗,全肠外营养(TPN)组行TPN支持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 57例胃癌术后胃瘫患者经TEN和TPN治疗治愈,TEN组胃功能恢复时间8~23d,平均(13±4.2)d,显著短于TPN组[13~31d,平均(18±5.1)d;P<0.05]。两组支持治疗第8天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TEN组免疫学指标CD4+、CD4+/CD8+、IgA、IgG、IgM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显著高于TPN组。结论经胃镜空肠置管TEN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胃功能恢复,是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不置胃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2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置胃管组和不置胃管组,对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腹胀、呼吸道感染、吻合口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置胃管组肠功能恢复时间短、术后进食时间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置胃管组术后咽喉疼痛、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吻合口漏、腹胀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不置胃管是安全可行的,不置胃管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pT4aN0M0期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分期为pT4aN0M0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病理特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pT4aN0M0期胃癌患者发病年龄多≥60岁,男性多于女性,BMI多低于24 kg/m2,肿瘤部位多位于胃中上部;肿瘤大小≥5 cm、阴性淋巴结数目≥15个、术后辅助化疗、肿瘤分化程度与pT4aN0M0期胃癌预后相关(r=0.266,0.478,0.971,0.515,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阴性淋巴结数目、术后辅助化疗、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瘤大小、阴性淋巴结数目、术后辅助化疗、肿瘤分化程度可能与pT4aN0M0期胃癌患者预后有关,其中术后辅助化疗是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38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伴间断性黑粪4月余”于2012年12月6日入院,既往体健,无外伤及手术史。入院查体: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位心,心率72次/min、律齐,腹部平软、未触及异常包块,直肠指检呈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进展期中上部胃癌脾门淋巴结转移与微转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82例接受全胃切除D2根治术的进展期中上部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分析脾门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的临床病理高危因素。结果 82例患者共检及150枚脾门淋巴结,其中18例发生转移(21.9%),常规病理学检测阴性的64例患者中有21例出现微转移(32.8%)。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TNM分期、Borrmann分型、肿瘤横向部位是脾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而T分期、肿瘤横向部位是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上部进展期胃癌脾门淋巴结转移及微转移发生率较高,Borrmann分型、TNM分期、肿瘤横向部位、T分期是脾门淋巴结总体转移的高危因素,含有以上临床病理特征者建议常规行脾门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