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61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康复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治疗组同时加用脑电仿生电刺激进行干预。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变化,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oCA评分、MMSE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改善患者的脑循环进一步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
笔者 1990年 11月~ 1999年 5月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 1995年 1月 4日接诊 2位靠港南韩船员。其主诉胸壁疼痛 6月余 ,咳嗽和上肢负重时疼痛加重 ,自服消炎、镇痛药物无效。检查 :肋软骨肿大并有压痛 ,诊断为肋软骨炎 (Tietze ssyndrome ,TS)。在阿曼 ,中医不能使用封闭疗法治病 ,于是笔者试用皮肤针加火罐即时治疗。第 5天患者从海上来电说胸痛均已消失。 1个月后复查 ,症状及体征均消失 ,跟踪随访半年无复发。此后几年 ,笔者将该法用于治疗肋软骨炎 4 6例(含前 2例 ) ,与同期西药疗法 2 8例相比 ,效…  相似文献   
3.
程迎  高晓平  陈和木  张旭 《安徽医学》2019,40(12):1319-1322
目的比较手部外骨骼机器人辅助双侧对称性训练与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骨骼组与镜像组,每组18例。外骨骼组患者利用手部外骨骼机器人进行双手同步对称性训练,镜像组给予镜像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外骨骼组患者的FMA评分高于镜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治疗2周后,外骨骼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镜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两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4周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骨骼组治疗显效率高于镜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22)。结论基于手部外骨骼机器人的双侧对称性训练能加速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恢复进程,对于手功能的改善程度优于镜像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有氧运动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及氧化应激指标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压氧组(采用高压氧治疗)和联合组(采用有氧运动联合高压氧治疗),每组25例,除3例中途出院,2例中途要求退出研究外,最终45例完成研究,即高压氧组21例,联合组24例。2组患者均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参数取压力0.2 MPa(2.0ATA),加压时间20 min,减压时间20 min,戴面罩稳压吸氧时间60 min,中间吸舱内空气10 min,每次治疗110 min,1次/日, 5次/周,共8周;联合组在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下肢功率自行车训练方式进行有氧运动训练,每次训练30 min,1次/日,5次/周,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GSH和MDA的含量变化值与患者MMSE评分增加值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 结果 ①治疗后,高压氧组和联合组患者的MMSE评分[(19.00±3.42)和(21.00±2.78)分]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18.33±3.50)和(18.63±3.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联合组MMSE评分改善明显优于高压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MoCA评分[(21.67±2.35)分]较组内治疗前[(19.88±2.94)分]及高压氧组治疗后[(19.81±2.62)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高压氧组治疗后的MoCA评分与组内治疗前[(19.62±2.9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高压氧组和联合组的MBI评分[(81.05±4.62)和(83.21±6.21)分]均较组内治疗前[(77.52±5.15)和(79.00±6.63)分]显著提高(P<0.01),但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联合组患者血清中GSH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联合组患者的血清GSH含量升高值与该组患者MMSE评分增加值呈低度正相关(r=0.010,P<0.05);而高压氧组患者血清中MDA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高压氧组患者的血清MDA含量下降值与该组患者MMSE评分增加值呈低度正相关(r=0.042,P<0.05)。 结论 有氧运动联合高压氧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血清中GSH含量升高及MDA含量降低均与认知功能改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步态训练矫正仪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步态改善情况。方法收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共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功能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步态训练矫正仪治疗,1天2次,每次10~15 min。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 评分)、异常步态模式评定量表及步态时空参数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 FMA 评分、异常步态模式评分及步行参数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步态训练矫正仪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足下垂步态。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及其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我们从 1990年以来对住院的 5 5 3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综合性非手术治疗和临床观察 ,分析了不同年龄组的患病情况以及各型颈椎病病程与疗效的关系。资料与方法5 5 3例颈椎病患者中 ,男性 3 11例 ,女性 2 42例 ;年龄 2 4~ 67岁 ,平均 48岁 ;病程 0 .5~ 60个月 ,平均 7个月 ,其中 <6个月2 63例 ,6~ 12个月 176例 ,>12个月 114例。根据 1984年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订的“颈椎病诊断标准”[1] ,神经根型 2 87例 ,椎动脉型 81例 ,脊髓型 66例 ,混合型 119例 (椎动脉型 +神经根型 3 4例 ,椎动脉型 +脊髓型 85例 )。各年龄组患者患病情况见表 1。本…  相似文献   
7.
主动运动与推拿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随机对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主动运动和中医推拿被广泛用于腰痛的治疗,比较主动运动和中医推拿对随机就诊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1996一叭/1998—12在阿曼马斯喀特亚洲医学中心完成:189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A组(137例)主动运动加推拿治疗;B组(52例)按摩治疗;治疗前后用疼痛模拟量尺(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Oswestry腰痛残疾问卷量表(Oswestry low back pain disability index,OSW),评定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受限程度。结果:A,B两组VAS和OSW指数都有下降,A组VAS指数下降明显大于B组(t=2.657,P&;lt;0.01);A组OSW指数下降亦明显大于B组(江15.733,P&;lt;0.01)。6个月~2年随访表明A组复发率15.08%(19/126)低于B组35.42%(17/48),经检验χ^2=8.761,P&;lt;0.01)结论:主动运动和按摩治疗均可减轻疼痛、改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主动运动有利于预防复发,运动疗法是经济有效的治疗腰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可提高人体平衡能力的平衡测试训练系统MTD训练仪测试国人平衡功能的效度和敏感性。方法:①深圳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03-07/2004-02收治的脑血管意外康复期患者20例,为偏瘫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7~74岁,平均(48±13)岁;身高(168.85±9.10)cm,体质量(67.15±8.97)kg。患者均首次发病,单侧病灶,病情稳定,无认知、视觉、理解功能障碍,能够在有或无辅助装置下维持静态站立位至少持续1min。对照组20例为健康体检志愿者,男10例,女10例;年龄25~75岁,平均(49±15)岁;身高(167.25±8.32)cm,体质量(62.53±9.00)kg。②MTD平衡测试仪为10610-100(德国制造),测试台上有左右两块平衡测试踏板,当患者在左右踏板上活动时,左右踏板可将承重压力资料传到系统,患者可通过监视屏的即时显示“看到和“听到双下肢承重压力的改变,进行自我观察和配合训练。测试者双足位于平衡仪测试台相应位置,分别在30s内完成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左右转移情况下的测试。③受试者通过重心的调节完成电脑屏幕上的接球试验,系统根据接球数自动生成得分,接球越多得分越高。由同一测试者对受试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得分项目的测试,进行标准对照和差异比较。Berg平衡量表评定测试时选择14个动作对被测试者进行评定,每个动作又依据被测试者的完成质量分为0~4分5个级别予以记分,最高分56分,最低分0分,评分越低,表示平衡功能障碍越差。Fugl-Meyer平衡评定7项动作,每个动作均按3个等级记分,最高14分,最低0分,评分少于14分,说明平衡能力有障碍,评分越少,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将3种状态下下肢承重差和接球得分与量表得分做相关分析,检验该平衡测试系统的效度;将偏瘫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结果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判定该平衡测试系统的敏感性。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组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MTD训练仪平衡测试功能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在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转移3种状态下,偏瘫组的单位体质量双下肢承重差为1.92±0.46,2.38±0.58,2.47±0.73,对照组为0.24±0.09,0.43±0.12,0.37±0.14,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t=-0.50,-0.43,-0.81,P<0.01)。偏瘫组接球试验得分为(34.25±19.25)分,对照组为(150.10±31.46)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t=12.32,P<0.01)。②MTD训练仪平衡测试功能的效度分析结果: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将3种状态单位体质量下的双下肢最大承重差和接球得分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做相关分析,得出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转移时单位体质量下的双下肢最大承重差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r=-0.803,-0.709,-0.755)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r=-0.787,-0.720,-0.794)呈中度至高度负相关。接球得分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呈高度正相关(r=0.851,0.846)。结论:MTD平衡测试训练系统以双下肢在不同状态下承重差和接球试验t检验来反映人的平衡能力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双下肢在不同状态下承重差可用随时间变化的线条图表现,具有快速、直观、形象、即时的特点,而且可将不同时期的图像在一张图中反映,有利于判断平衡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以此为依据,根据患者的平衡能力改善进程对平衡训练计划做相应的调整,以提高训练效果。接球试验得分可以作为指标反映训练过程中平衡能力的改变。双下肢不同状态下承重差和接球得分做相关分析表明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转移状态下成高度负相关,接球得分呈高度正相关,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进行的相关分析呈高度正相关,MTD平衡测试训练系统具有较高的效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主动运动和中医推拿被广泛用于腰痛的治疗,比较主动运动和中医推拿对随机就诊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1996-01/1998-12在阿曼马斯喀特亚洲医学中心完成。189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A组(137例)主动运动加推拿治疗;B组(52例)按摩治疗;治疗前后用疼痛模拟量尺(visualanalogscale,VAS)和Oswestry腰痛残疾问卷量表Oswestrylow(backpaindisabilityindex,OSW,评定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受限程度。结果:A,B两组VAS和OSW指数都有下降,A组VAS指数下降明显大于B组(t=2.657,P<0.01);A组OSW指数下降亦明显大于B组(t=15.733,P<0.01)。6个月~2年随访表明A组复发率15.08%(19/126)低于B组35.42%17/48),经检验χ2=8.761,P<0.01。(结论:主动运动和按摩治疗均可减轻疼痛、改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主动运动有利于预防复发,运动疗法是经济有效的治疗腰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和防治偏瘫肩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利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康复肩痛组两次上肢功能评分分别为23.55±2.12、37.36±2.55(P<0.05);对照肩痛组为24.36±2.54、26.37±2.51(P>0.05),非肩痛组为25.34±2.44、48.67±2.41(P<0.05);25.78±2.31、40.11±3.30(P<0.05),入组时评分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后肩痛组和非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及康复肩痛组和对照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肩痛的出现严重阻碍了上肢功能的恢复,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能有效地防治偏瘫肩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