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体检中心获得的大数据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三碘甲状原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浓度的季节性变化。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19 434例(年龄>20岁)含甲状腺功能检测的健康体检者信息,按照气象季节定义,春、夏、秋、冬分别为3~5月,6~8月,9~11月,12~来年2月,其中春季5 182例,夏季5 384例,秋季6 500例,冬季2 368例,比较不同季节间TSH、TT3、TT4浓度以及每日TSH、TT3、TT4浓度与每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日照时间、降水量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 血清TSH浓度在2年间呈季节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在冬春季(2.300μIU/mL;2.316μIU/mL)增多,夏秋季(2.220μIU/mL)减少;TT3在4个季节都有所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TT3水平(1.89 nmol/L)最高,其次为冬季TT3(1.88 nmol/L)水平;春季、夏季的TT4水平与其他季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冬季TT4水平(97.44 nmol/L;96.18 nmol/L)最高,春季TT4水平(95.76 nmol/L)大于夏季TT4水平(95.74 nmol/L)。每日TSH、TT3、TT4浓度与相关指标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相关系数均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季节明显影响血清TSH、TT3、TT4浓度。临床上解释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时,应考虑到季节变化对血清TSH、TT3、TT4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控制血压及血尿酸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的文献,查找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的中文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应用Stata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中文文献,共有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1029例,其中联合用药组有477例,厄贝沙坦组244例,氨氯地平组308例。经6个月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的收缩压及尿酸水平均低于单独用药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压及尿酸控制效果是高于单独用药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远程家庭血压监测及干预在控制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社区高血压人群中选择服用降压药物但血压控制效果不良的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高血压患者均采用远程家庭血压监测,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社区高血压管理,干预组则实施安徽医科大学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沉基层的高年资护士配合社区医生管理社区高血压患者,干预1、3个月后比较研究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的水平。结果实验1个月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3个月后干预组SBP较对照组SBP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DBP较对照组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1、3个月患者SBP、DBP均较实验前有较明显的改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远程家庭血压监测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在此基础上施行高年资护士配合社区医生管理社区高血压患者能更大程度改善患者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的疾病感知特点。方法利用疾病感知问卷修订版(IPQ-R)对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疾病感知评价,同时结合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IPQ-R各因子之间Pearson偏相关分析显示病程(急慢性)因子与疾病一致性因子、个人控制因子、治疗控制因子、后果因子和情绪陈述因子显著相关(r为0.768、-0.605、-0.714、0.731、0.790,P均0.05),情绪陈述因子与个人控制因子、治疗控制因子和后果因子显著相关(r为-0.708、-0.725、0.719,P均0.05)。胱抑素C与病程(急慢性)因子、周期因子、后果因子、情绪陈述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为0.552、0.393、0.456、0.442,P均0.05),与治疗控制因子、个人控制因子呈负相关(r为-0.285、-0.293,P均0.05);社区综合管理患者在病程(急慢性)、周期因子、后果因子、疾病一致性因子和情绪陈述因子得分明显低于非社区综合管理患者[(2.48±0.47)分,(3.02±0.45)分;(2.78±0.39)分,(3.02±0.26)分;(3.08±0.41)分,(3.32±0.30)分;(3.30±0.55)分,(3.57±0.41)分;(2.42±0.42)分,2.68±0.36)分; P均0.05];在治疗控制因子高于非社区综合管理患者[(3.69±0.29)分,(3.53±0.24)分,P均0.05]。社区综合管理患者检测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明显低于非社区综合管理患者[(0.94±0.15)分,(1.39±0.48)分;(10.40±2.07)分,(17.52±6.89)分,P均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疾病感知,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间接反映其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老年性痴呆患者隐匿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老年性痴呆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历资料,从确诊患者中随机挑选部分患者作为建模组,并根据是否具备隐匿性分为隐匿性肺炎组、非隐匿性肺炎组,其余病例作为验证组。分别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老年痴呆患者发生隐匿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应用R4.0.3软件构建nomogram图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共纳入216例患者。其中148例(隐匿性肺炎75例、非隐匿性肺炎73例)用于建模,68例(隐匿性肺炎37例、非隐匿性肺炎31例)用于验证。糖尿病(OR=2.565,95%CI:1.094~6.015)、重度痴呆(OR=3.079,95%CI:1.116~8.494)、痴呆病程≥10年(OR=5.782,95%CI:2.139~15.627)、年龄≥80岁(OR=2.737,95%CI:1.011~7.413)、长期卧床(OR=4.835,95%CI:1.716~13.625)为痴呆合并隐匿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通过该5项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验证结果显示:建模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1,验证组AUC为0.756,提示该模型诊断能力良好;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优度良好;decision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有较高的获益性。结论 年龄≥80岁、重度痴呆、痴呆病程≥10年、糖尿病、长期卧床是老年性痴呆患者发生隐匿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列线图模型个体化可预测老年性痴呆患者发生隐匿性肺炎的概率,从而尽早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脓毒血症及肝脓肿、眼内炎的诊断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8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例糖尿病合并脓毒血症及肝脓肿、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学特征。 结果患者男性,68岁,因"多尿多饮10年,全身乏力伴发热1周余"入院,既往2型糖尿病10余年。患者1周余前出现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发热伴寒战,右眼高度肿胀,视物模糊。血常规示WBC 26.52×109/L,嗜中性粒细胞比例0.91;随机血糖23.62 mmol/L;HbA1c 11.40%;尿常规示葡萄糖(3+),酮体(3+),CRP 81.36 mg/L,PCT 3.20 μg/L。血培养示肺炎克雷伯杆菌。腹部CT平扫示肝右叶片状低密度灶,提示肝脓肿。眼部B超示右眼眼内炎、右眼眶蜂窝组织炎。患者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脓毒血症、肝脓肿、眼内炎,考虑为肝脓肿致血源性眼内感染。 结论糖尿病合并脓毒血症及肝脓肿、眼内炎是较为罕见且危重的并发症,临床症状不典型,易漏诊和误诊,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做到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危险因素,并联合血液学指标和颈动脉斑块构建列线图模型,进一步预测CAS发生的风险.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7例疑似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依据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结果分为非CAS组50例和CAS组97例.彩超测定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斑块,收集患者的血常规、生化及止凝血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A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这些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最后绘制ROC曲线.结果 非CAS组和CAS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和高血压病等方面有分布差异,CAS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SD值(RDW-SD)、胱抑素C、肌酐、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cIMT较非CAS组患者明显升高,淋巴细胞计数较非CAS组患者降低(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有颈动脉斑块、RDW-SD升高、空腹血糖升高及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是C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5项指标构建了列线图预测CAS发生的风险,列线图的总分数可以高效预测患者发生CAS的风险(AUC:0.870,95% CI:0.805~0.936,Hosmer-Lemeshow P=0.553).结论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预测CAS发生风险的新型列线图,通过分析患者相关血液学指标和颈动脉斑块的情况,可以较为准确预测患者CAS发生的风险,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共154例,同期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其分为IMT正常组(69例)及颈动脉硬化组(85例),以24 h收缩压变异性中位数为分界点,分为低BPV组(77例)和高BPV组(77例)。结果颈动脉硬化组较颈动脉IMT正常组相比,颈动脉硬化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IMT均显著增高(P0.05);相对于低BPV组患者,高BPV组患者有更高的颈动脉IMT值及斑块检出率(P0.05);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与颈动脉IMT(r=0.64,P0.05)呈正相关。结论高血患者颈动脉硬化及斑块的形成与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拟比较不同类型肠内营养(EN)制剂对胃癌术后病人营养状态和耐受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1月到2021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高新院区胃肠外科二病区)胃癌术后予以EN病人的术前、术后实施EN前(EN前)、实施EN后(EN后)的血液指标(包括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禁食水时间、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EN使用时间、EN起始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EN费用.比较三组营养指标和耐受性的差异性.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病人125例,短肽组百普力(SP)28例、整蛋白能全力组(TPF)26例和整蛋白瑞素组(TP)71例.125例病人术前、实施EN前、实施EN后病人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病人EN费用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病人术前、EN前、EN后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结果及禁食时间、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EN使用时间、EN距术后间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耐受性比较显示SP耐受性较好.EN费用由高到低分别是SP、TPF和TP.结论:SP、TPF、TP EN制剂可改善胃癌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术后早期可选择短肽类EN制剂.当病人术后肛门恢复排气,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正常,可选用整蛋白制剂TP或TPF.TPF营养成分更为全面,而TP较TPF价格低.如病人经济条件允许,此时应选用TPF.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呼出气冷凝液(EBC)中检测p16基因突变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就诊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58例NSCLC患者及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基因测序方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EBC中p16基因1-2号外显子的变异情况。分析p16基因突变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58例NSCLC患者EBC标本中,成功检测54例EBC标本,其中,8例发生突变,1号外显子突变3例,2号外显子突变5例,总突变率为14.8%(8/54)。健康体检者EBC中均未检测到p16基因突变。EBC中p16基因突变在性别、吸烟史、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分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BC中p16基因突变在不同肿瘤分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16基因突变率与肿瘤分期具有相关性。结论在NSCLC患者EBC中可以检测到p16基因突变。EBC中p16基因突变检测有可能为临床辅助诊断NSCLC提供一种新的途径。EBC中的p16基因可作为诊断NSCLC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