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3):1217-1220
[目的]介绍Ilizarov外固定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致前臂畸形的手术技术。[方法] 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6例多发性骨软骨瘤前臂畸形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6~20岁,平均(12.72±5.23)岁;应用Ilizarov外固定器行尺骨牵伸延长、桡骨截骨矫形等处理,1例患者同期行尺骨远端骨软骨瘤切除术,1例患者同期行桡骨近端骨软骨瘤切除术。[结果]患者前臂畸形矫正满意;尺骨近端延长25~35 mm,平均(30.00±5.00) mm,均达到骨性愈合,未见延迟愈合;桡骨截骨矫形良好、截骨端骨性愈合;腕关节尺偏畸形得到大部分纠正,下尺桡关节复位,前臂旋转功能明显恢复,腕关节及肘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术后1例患者出现轻度屈腕畸形,予以配置辅具与前臂外固定器相结合很快纠正并有效预防复发。[结论] 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致前臂畸形的临床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灵活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用这两句形容Ilizarov外固定技术的几度沧桑,转而风起云涌是再贴切不过!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显微外科、AO内固定接连登场,走向快速辉煌和传播,接着新关节、新脊柱、运动医学从西方迅速传入播散,骨科的五大亚专科齐头并进。四十余年的发展,各种学组你方唱罢我登场,非常热闹。唯有Ilizarov外固定技术多年深宫,1994年成立中华医学会外固定学组后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有限矫形手术结合骨外固定技术治疗中老年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老年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科矫正与功能重建策略。方法从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1982年9月—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23 310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病例数据库中,检索出41岁以上患者629例,分析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并对其中2011年3月—2015年6月应用有限手术结合外固定技术治疗的57例获完整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57例患者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病史41~67年,平均47.1年。术前病理步态包括压股步态29例,扶拐行走17例,徒手跛行11例。手术方式包括跟腱延长术52例、股骨髁上截骨术39例、屈膝松解术36例、跟距关节融合术27例、屈髋松解术21例、胫腓骨截骨术19例、三关节融合术11例和肌腱转位术1例。术后应用组合式外固定器18例,应用Ilizarov环式外固定器39例。结果 629例患者中50岁481例(76.47%),51~65岁144例(22.89%);其中2003年以后就诊患者495例(78.70%)。57例获随访2~6年,平均37个月。牵拉矫形期间发生针道轻度感染7例,术后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腓总神经不全麻痹2例。无皮肤切口感染、血管损伤与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下肢畸形矫治术后疗效随访评价标准,获优23例、良20例、可12例、差2例,优良率75.44%;2例评价为差的患者经实施二次手术改善部分功能。结论有限矫形手术结合骨外固定技术治疗中老年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能有效矫正下肢畸形与改善功能,延缓衰变所加重的残障,能规避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遵循阶梯性治疗理念,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保膝治疗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KOA各阶段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KOA的治疗旨在减轻症状、延缓关节结构性改变、维持关节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保守治疗仍是早期KOA的首选治疗方法。关节镜手术可协助诊断和分级,并同期行关节内刺激物清理和软骨的有限修复。截骨术适用于下肢负重力线、关节线异常的KOA,能有效平衡膝关节负重应力,改善症状,缓解疾病进展。关节牵伸术治疗KOA能改善膝关节力学环境,一定程度修复缺损软骨,缓解症状。随着技术进步,近年来单髁关节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重新兴起,UKA属于真正的关节表面置换,是前内侧KOA患者保膝治疗的重要手段。结论目前KOA保膝治疗方法较多,主要针对患者病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选择。截骨术和UKA是临床应用最多且保膝成功率高的重要外科技术,但应注意恰当选择适应证,术者需积累足够临床经验,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背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方式多样,疗效不一,Ilizarov延长技术适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延长技术关节外截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的疗效。方法:我院从2011年8月至2019年8月,应用Ilizarov延长技术关节外截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左7例,右4例;年龄14~36岁,平均(24.5±7.8)岁。根据Ilizarov外固定穿针原则,安装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0 mm处截骨,手术后7 d以0.75 mm/d速度旋转螺母,分4次延长桡骨,逐渐恢复桡骨的高度,调整铰链矫正尺偏角及掌倾角。结果:11例患者随访8~33个月,平均(20.0±11.9)个月;带外固定时间为(5.0±1.9)个月。拍摄双侧尺桡骨正侧位片(包括腕、肘关节),以肱骨外髁、桡骨茎突为两点连线,对比测量出桡骨短缩长度。术前桡骨平均短缩-31.5(-37.0,-30.0)mm,术后长度恢复32.0(30.0,38.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桡骨长度恢复要求。术后桡骨掌倾角和尺偏角大于术前[12.0°(10.0°,13.0°)vs.-10.0°(-17.0°,-4.0°);21.5°(20.0°,24.0°)vs.-18.5°(-26.0°,-10.0°)];术后腕关节背伸和掌屈大于术前[(50.0°±4.9°)vs.(45.0°±7.1°);(55.0°±4.0°)vs.(50.0°±5.3°)];术后前臂旋前活动度和旋后活动度大于术前[(68.0°±7.2°)vs.(65.0°±8.3°);(66.0°±6.5°)vs.(60.0°±9.1°)];Quick-DASH上肢功能障碍量表评分,术后为2.3(0.0,4.5)分,小于术前29.5(22.7,52.3)分(P均<0.05),符合矫形恢复要求。根据Lidstrom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Ilizarov延长技术关节外截骨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农民工群体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干预效果,为更好的在该人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面检索并按照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健康干预后,农民工对"愿意与患艾滋病的亲友继续交往"、"最近半年使用安全套"的正向回答率分别提高了16%和23%。结论目前针对农民工艾滋病态度行为的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仝小林教授提出了"诸温内发,有表无表,皆属于伏"的伏邪理论特点。伏邪是指机体受邪后未及时发病,邪气潜藏,郁而化热,或者机体脏腑失调,从而痰、热、瘀等病理产物聚而生热,潜藏于内。诸温内发即由机体感受外邪后,邪气稽留于内,郁而化热,或素体内有蕴热郁结而成的里热证候,其发病特点是起初即见里热证候的表现,起病或有表证或无表证。结合现代医学病原微生物、肿瘤、结石等停留于人体内的病理产物或代谢产物等均属于伏邪的范畴。伏邪理论在临床中被应用于指导慢性感染性疾病、免疫相关性疾病、传染病、血液病等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导致的不孕主要是因为内分泌紊乱,表现为40岁前促卵泡生成素(FSH)上升,窦卵泡计数(AFC)下降,妊娠率5%,流产率 75%。中药及针灸治疗可以改善DOR患者的FSH及窦卵泡数量,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虽然试管婴儿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作为辅助生殖技术为广大不孕女性带来希望,但成功率仍不是很理想,并且反复促排卵及胚胎移植会过度刺激卵巢而出现竭泽而渔现象,导致卵巢储备功能急剧下降。通过对一例应用中医补肾宣郁法配合指针疗法治疗反复IVF三次失败后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成功妊娠的病例进行分析,提出中医药及针灸干预在IVF辅助生育技术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正脑卒中后由于大脑皮质、皮质脊髓束、脑干、延髓的损伤,可出现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障碍、社会交往障碍,甚至威胁生命。脑卒中发病后3d,吞咽障碍会影响42%—67%的患者,而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病率为51%,其中脑干损伤引起环咽肌失弛缓症发病率为80%~([1—2])。目前,国内外针对环咽肌失弛缓症的治疗方法[3]有:(1)物理因子疗法: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及肌电生物反馈技术;(2)  相似文献   
10.
坐立运动是人体最常见的运动行为之一,膝关节是人体坐立运动的主要承力关节,因此进行坐立运动过程的膝关节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力矩平衡原理对坐立运动的膝关节动力学进行分析,结合光学动作捕捉和六维支撑力测试所得数据,计算求得膝关节力矩曲线。为了验证实验数据和动力学分析的准确性,建立人体模型,根据实验数据拟合角度和角速度多项式方程,进行坐立运动的膝关节动力学仿真。结果显示计算数据和仿真数据在范围和变化趋势方面一致。综合膝关节力矩变化规律,揭示了膝关节力矩与地面反作用力的关系。坐立运动中膝关节力矩和地面反作用力成正比关系,比值为5~6,且由坐到立过程中,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反向增加,力矩最大值发生在膝关节夹角约140°时,而由立到坐过程中,力矩在初始阶段最大。坐立运动的膝关节动力学研究结果有益于坐立康复辅具的优化设计及力反馈控制,并可为膝关节康复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