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不同路径在乳腺癌患者手术中的麻醉镇痛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就诊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进行治疗,即胸壁神经阻滞+全麻(研究组)、肋间神经阻滞+全麻(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认知功能、时间指标、药物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术后不同时间点下的MME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麻醉时间及持续镇痛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药物使用量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需要镇痛患者的比例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和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TO(麻醉前)时间点下,两组的HR、MAP、SBP及D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T1~T3这3个时间点下,研究组HR、MAP、SBP及D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胸壁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更为显著,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患者的认知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且不会增加患者在术中血流动力学发生波动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瑞芬太尼(REM)是人工合成超短效能的阿片β受体激动药,具有起效快、苏醒快、镇痛强等特点.为此,我们将REM复合丙泊酚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应用于中小手术进行比较,重点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康爱民  任普圣  齐佳杉 《西部医学》2014,26(10):1337-1339
目的 探讨氢化可的松与丙帕他莫合用对全麻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POST)的影响.方法 纳入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200例,年龄18 ~ 65岁,ASA Ⅰ或Ⅱ级.依手术时间先后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各50例,A组为对照组,B、C、D为实验组,分别实施:A组气管插管后生理盐水20ml静注;B组氢化可的松50mg+生理盐水20ml静推;C组丙帕他莫2.0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15min内滴完);D组同时合用B组和C组药.四组均记录拔管后的1、6、12、24小时POST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 四组拔管后12小时POST发生率达高峰.B组达40%、C组36%与D组22%发生率均低于A组66% (P<0.05),且D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各组未见与注射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氢化可的松与丙帕他莫合用能有效降低POST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文斌  吉桠楠 《西部医学》2009,21(7):1147-1148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作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即单纯丙泊酚组(Ⅰ组)和丙泊酚一瑞芬太尼组(Ⅱ组)。对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进行评级,并观察记录两组麻醉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的HR、RR、SPO变化,以及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和术后腹痛情况。结果Ⅱ组的镇痛效果优于Ⅰ组(P〈0.05);Ⅱ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工组(P〈0.01),且术毕清醒及离院时间也明显短于Ⅰ组(P〈O.01)。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麻醉优于单纯丙泊酚麻醉,且该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无痛肠镜选择一个安全、操作性强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3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需作无痛肠镜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单纯丙泊酚组(P组)、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组(B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S组),每组100例;P组先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0.1 ml/kg,3分钟后缓慢静注丙泊酚至意识消失,并使用丙泊酚维持麻醉;B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后病人应用氟哌利多加芬太尼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不良反应及作用机制.方法 40例ASAI-Ⅱ级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0.125%布比卡因 0.01%氟哌利多(13例),B组0.125%布比卡因 0.0002%芬太尼(14例),C组:0.125%布比卡因 0.01%氟哌利多 0.0002%芬太尼(13例).以LPC模式(负荷剂量5ml 持续剂2ml/h PCA每次0.5ml)进行镇痛.在24小时内观察HR、BP、RR、VAS评分、镇静评分(SS)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排气延长等付作用,并记录24小时各组布比卡因用药总量.结果①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在三组病人间无显著差异.②镇静评分:A组高于B、C两组(P〈0.05),VAS:A组〉B组〉C组(P〈0.05).三组24小时布比卡因用量A组〉B组〉C组.③不良反应B组高于A、C两组(P〈0.05).结论氟哌利多和芬太尼复合应用于PCEA是安全有效且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观察布托啡诺复合瑞芬太尼对七氟烷阻滞肾上腺素能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_(BAR))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预计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2 mg/kg、顺阿曲库铵0.15 mg/kg、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血浆浓度3 ng/m L)。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试验组吸入七氟烷同时,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g/kg。观察气腹刺激后血流动力学变化,采用序贯法测定七氟烷MAC_(BAR)。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七氟烷MAC_(BAR)分别为(1.76±0.28)%和(0.92±0.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20μg/kg静脉注射可使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七氟烷MAC_(BAR)降低48%,且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过颈外静脉补液在失血性休克抢救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78例,ASAⅢ~Ⅳ级,均分为三组各26例。外周静脉组(C组):患者进入手术间建立两路外周静脉通路;颈内静脉组(I组):患者进入手术间建立一路外周静脉和颈内静脉通路;颈外静脉组(E组):患者进入手术间建立一路外周静脉和颈外静脉通路。观察三组患者进入手术间(T0)、麻醉前、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平稳时(T2)和手术结束时MAP、HR、血红蛋白(HB)和碱剩余(BE);记录三组患者T0、麻醉时(T1)、T2的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和次数、补液种类和总量。结果与T0比较,三组BE在麻醉前、T2以及手术结束时均降低(P<0.05);与C组和I组比较,E组BE在麻醉前、T2时均降低(P<0.05);与C组和I组比较,E组在T1、T2和碳酸氢钠使用量、去氧肾上腺素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上均减少(P<0.05)。结论通过颈外静脉补液能快速改善失血性休克状态,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缩短微循环改善和血压恢复所需时间,促进重要脏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腹股沟疝患儿应用右旋美托咪啶的镇静效果。方法以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择期行单侧腹股沟疝手术的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1~4岁患儿35例,计为 A 组,5~8岁25例,计为 B组,均给予经鼻滴入右旋美托咪啶2μg / kg 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前(T0)、用药后10 min(T1)、用药后20 min(T2)、用药后30 min(T3)、术毕(T4)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警觉/镇静( OAA / S)评分及 Ramsay 评分情况,同时记录不同年龄患儿平均镇静起效时间及术毕苏醒时间。结果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 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 T1、T2、T3时 OAA / S 评分较 T0均明显下降,Ramsay 评分较 T0均明显上升(P ﹤0.05)。B组 T3时 OAA / S 评分低于 A 组,且 Ramsay 评分高于 A 组(P ﹤0.05)。两组平均镇静起效时间及术毕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儿均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右旋美托咪啶经鼻滴入2μg / kg 能有效维持所有腹股沟疝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镇静效果良好,且5~8岁患儿镇静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硫酸镁术中泵注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是1个随机临床对照试验.选择接受全身麻醉下OPCABG患者80例,年龄54~73岁,身体质量指数20~30,ASA分级III级. OPCABG采用标准技术和设备进行.患者常规静脉顺序诱导麻醉后插入气管导管,连接麻醉机行间歇正压通气.术中麻醉维持采用相同的方法与药物.患者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n=20)、M1组(n=20)、M2组(n=20)和M3组(n=20),手术开始后至手术结束分别泵注生理盐水和20 mg/kg、40 mg/kg、60 mg/kg的硫酸镁.在手术前30 min(T0)和手术后2 h(T1)抽取血标本,进行血常规、凝血时间分析和检测血清镁离子浓度,并记录术后出血和输血量.结果: 与C组相比,M3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显著降低(P<0. 05),出血和输血量增加(P<0. 05),M2组和M3组患者血清镁离子浓度显著增加(P<0. 05).与T0相比,各组血红蛋白在T1均降低,M3组降低更为明显(P<0. 05),M3组血小板在T1显著降低(P<0. 05),C组和M1组患者血清镁离子浓度在T1显著降低(P<0. 05).结论: 术中泵注40 mg/kg硫酸镁在OPCABG患者不引起术后明显出血增加并能较好补充镁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