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肾上腺损伤诊断中CT扫描的应用及肾上腺损伤的CT特点。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层螺旋CT(iCT)腹部平扫联合增强扫描程序,对21例腹部外伤患者行腹部平扫联合增强扫描,范围从膈肌顶至肾下缘,增强扫描分三期进行,动脉期延迟30s,静脉期延迟60S,延迟期延迟240s开始扫描。结果外伤后1h~7d内行CT腹部平扫联合增强扫描,显示肾上腺血肿14例,CT表现为肾上腺区域椭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影,CT值范围35—75Hu;腺体周围组织损伤7例,表现为腺周脂肪内条片状模糊出血影,或局限性密度增高。13例在外伤后8—28d内行CT复查,影像表现为肾上腺血肿CT值密度缓慢降低直至肾上腺形态恢复正常。结论256层螺旋CT腹部平扫联合增强检查可反映肾上腺损伤的病理解剖改变过程,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依据,是诊断肾上腺损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视神经管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行256层螺旋CT检查的视神经管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得到MPR、CPR及径向重建图像,配合原始轴位图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视神经管骨折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螺旋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视神经管骨折有效手段,对视神经管骨折诊断准确率达100%,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减少致盲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中个体化扫描预案设定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标准体重[18.5<体质指数(BMI)<23.9]患者根据心率分为3组设定扫描预案,即心率≤62次/min(bpm)32例,62 bpm<心率<72 bpm 45例,72 bpm≤心率<90 bpm 37例。所有组探测器选择128×0.625,重建层厚0.9 mm,重建增量0.45 mm,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量700 m As。心率≤62 bpm时,Pitch选择0.18,机架旋转0.33s/圈,选择心动周期的75%重建;62 bpm<心率<72 bpm时,Pitch选择0.18,机架旋转0.27s/圈,选择心动周期的40%、45%、70%重建;心率≥72 bpm时,Pitch选择0.16,机架旋转0.27 s/圈,选择心动周期的40%、75%重建。造影剂总量(ml)=患者体重(kg),注射速率5~6 ml/s,同样速率追加注射22 ml生理盐水。BMI>24肥胖者,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量900 m As,Pitch选择0.16,机架旋转0.27 s/圈,选择心动周期的40%、45%、70%重建,造影剂注射速率6 ml/s,造影剂总量≤100 ml。BMI<18.4者,管电压100 k V,管电流量500 m As,Pitch选择0.18,机架旋转0.27s/圈,选择心动周期的40%、45%、70%重建,造影剂总量(ml)=患者体重(kg),注射速率5 ml/s。由两位高年资医生比较不同心率组间及不同BMI间的图像质量,采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心率≤62 bpm组、62 bpm<心率<72 bpm组和72 bpm≤心率≤90 bpm组图像优良率分别为100%、95.6%和89.2%;BMI>24组图像优良率86.7%,BMI<18.4组图像优良率87.5%。结论个体化扫描预案的设定在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术后的CT表现与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关系,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术的认识及对预后的判断。方法从本科室2002~2008年6月期间CT检查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而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36例患者,对其介入栓塞术后的CT表现及临床征象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36例患者中有24例(66.7%),发生沉积区丢失碘化油现象其中第一次栓塞后丢失15例。24例中有14例,均出现碘化油不同程度的沉积不全,因肿瘤复发增大及肝功能下降等,在两年内死亡。生存两年以上的22例。12例碘油一直沉积,其余皆及时介入治疗使碘油保持沉积。结论采用CT扫描,动态随访,观察肿瘤部位碘化油沉积形态的改变,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维持疗效,判断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晓云 《中国厂矿医学》2013,(11):1223-1224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血管成像及图像重组资料。结果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均清晰显示出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图像清晰,血管对比明显;11例患者中壁内血肿6例,穿透溃疡5例。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在无创的情况下快速、安全、清晰显示不典型主动脉夹层,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信息,可作为诊断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25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即MPR、VRT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32例行256层螺旋CT检查的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得到MPR、VRT图像,配合原始轴位图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单发线样骨折8例,其中髂骨翼骨折1例,骶骨骨折3例,耻骨上下支骨折2例,坐骨支骨折2例;粉碎骨折24例,不稳定性骨折20例,其中伴有股骨头或股骨颈骨折3例。结论骨盆骨折多为复杂骨折,256层螺旋CT方便、快捷为患者提供可靠准确检查,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立体、清晰、多角度展示骨折类型、骨折数目、累及范围情况,诊断准确,可靠。螺旋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骨盆骨折最有效手段,可以在术前诊断、手术方案的制定、内固定器械的选择、手术路径的选择及术后评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Allura Xper FD2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对47例肝脏肿瘤患者行常规DSA及旋转DSA检查,并将旋转DSA图像传至3DRA工作站进行图像三维重建,运用多种后处理软件显示血管及病灶。结果 47例患者中,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均能较好的显示肿瘤供血血管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在3DRA工作站上能清楚看到供血动脉的角度;有8例肝癌患者常规DSA无法清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行旋转DSA三维重建后,肿瘤供血动脉全部清晰显示;2例肝癌患者在大的主病灶周围有较小的子病灶,其供血动脉常规DSA观察不清,旋转DSA三维重建后显示清楚。结论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有较大优势,在显示肿瘤与供血动脉关系上优于常规DSA,是对常规DSA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王国巍 《吉林医学》2013,(26):5433-5434
目的:提高对肺内结节的认识,探讨肺内结节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6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中有呼吸道症状47例,X线提示双侧对称性肺门淋巴结肿大21例,CT扫描提示肺间质病变37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阳性17例。结论:肺结节的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异常的胸部X线表现常是肺内结节的首要发现,CT扫描能够较准确估计肺内结节的类型、肺间质病变的程度和淋巴结肿大的情况,支气管黏膜、肺、淋巴结活检病理阳性率较高,为诊断肺内结节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特点.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3年1月156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98例行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98例;其中单个椎间盘突出55例,两个椎间盘突出34例,多个椎间盘突出9例.58例行MRI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58例;其中单个椎间盘突出22例,两个椎间盘突出36例.结论 CT可以简单、快捷地显示椎间盘突出节段及程度,但对脊髓内情况显示欠佳;MRI能多方位成像,视野大,周围组织对比度好,矢状位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程度及突出间盘对脊髓的压迫及脊髓受压、缺血、变性情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影像学诊断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针对22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纤维化影像表现特点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腹膜后纤维化CT及MR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腹膜后的纤维脂肪组织过度增生,继而出现腹膜后的广泛纤维化,导致包括血管、输尿管在内的后腹膜结构被压迫,继而使空腔脏器受压而发生梗阻,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结论腹膜后纤维化影像诊断的探讨和分析可有效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