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随着国家《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颁布实施,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已全面展开。随着功能障碍患者和失能老人的逐渐增加,对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已实施"5+3"医教协同培养模式7年,针对硕士研究生期间同时完成住院医师的培养这一模式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合文件要求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2.
下腰痛(LBP)是指一组以下背、腰骶和臀部疼痛和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是康复医学、临床医学和运动医学等领域的常见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LBP是成年人常见的疾患,其年患病率约为36%~76%,成年人中48%~85%曾经有下背痛经历。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劳动中对腰椎的过度  相似文献   
3.
探讨应用基于人因工程学理念的康复治疗方案对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对运动性损伤干预作用以及对康复结局的积极影响.方法:对120例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进行治疗,每例患者观察治疗60天,分别应用基于人因工程学理念的康复治疗方案和易化技术治疗进行临床观察,观测治疗后临床疗效和运动损伤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经统计学分析:①穿脱衣服,治疗后组内比较治疗组x^2=6.54,0.01〈P〈0.05,对照组x^2=0.62,P〉0.05;组间比较x^2=7.52,P〈0.01,②上下楼梯,治疗后组内比较治疗组x^2=6.54,0.01〈P〈0.05,对照组x^2=0.36,P〉0.05;组间比较x^2=9.70,P〈0.01.治疗组治疗后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基于人因工程学理念的康复治疗方案对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运动性损伤发生率降低,康复结局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痛点处局部封闭配合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在局部封闭后配合超短波、红外线治疗。结果显效19例,占63.33%,有效9例,占30.00%,无效2例,占6.67%,总有效率93.33%。结论药物局部封闭配合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安全可靠,操作简便,见效快,远期效果好,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5.
骨关节炎被认为是在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病变,是以慢性关节软骨变性和骨钙丢失及骨赘形成为特征的关节疾病,尤其多发生在负荷大、活动多的滑液关节,以膝关节最为常见。这种疾病是以关节疼痛、僵硬和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为主要特征。它的发生与年龄和性别有很大的关系。在40岁人群中约10%~17%有骨关节炎的征象,60岁以上则达50%,而在75岁以上人群中,80%患有骨关节炎,女性的发生率是男性的两倍。其发病没有地域和种族的差异,但同以下的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外伤、过度使用、肥胖、遗传因素致关节畸形、性激素、骨质疏松、职业及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积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忠良  关爽  宋琳  郑伟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824-6825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合并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12例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确诊后转入康复科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Bobath和运动再学习法、作业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对照组只施行单纯的早期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ugl-Meyer的下肢运动功能积分为22.00&;#177;3.37,与治疗前5.82&;#177;2.33比较有显著提高(P&;lt;0.05),对照组治疗后Fugl-Meyer的下肢运动功能积分为14.43&;#177;3.21,与治疗前6.09&;#177;2.13比较也有一定的提高,但不如治疗组,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合并早期的康复治疗,对促进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积分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步行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继发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紫外线与超短波治疗急性浅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9例急性浅静脉炎患者分为紫外线照射组和超短波治疗组,紫外线组采用强红斑量照射,超短波组采用微热量,每日2次,每次15分钟.7天后观察疗效. 结果 紫外线组和超短波 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5%和46.34%,P <0.05;治愈的平均治疗天数分别为3.47±2.37天和6.7±3.16天, P <0.05,两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紫外线照射治疗急性浅静脉炎治愈率高,尤以1次足量照射效果最好,经济、疗程短,操作方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尿失禁是由于各种原因使逼尿肌异常收缩或膀胱过度充盈,导致膀胱内压升高超过正常尿道括约肌张力,或尿道括约肌张力因各种原因麻痹或松弛,导致尿道阻力降低到一定程度,从而出现患者排尿自主能力丧失,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口点滴流出的现象。尿失禁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及性别,女性及老  相似文献   
9.
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 ,M Ns )最早由Rizzolatti等[1-2]发现,根据镜像神经元的特点推测,镜像神经元系统很可能是观察者理解其他个体动作的神经生理学基础[3],该系统提供了统一动作感知和动作执行的"观察-执行匹配机制[4]。镜像神经元系统不仅在个体执行动作时兴奋,而且在观察其他同类执行相同或相似动作时也兴奋,因此镜像神经元在动作观察、动作模仿、运动想象、运动学习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5-6]。镜像疗法又称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irror Visual Feedback ,M VF)或平面镜疗法(mirror thera-py ),由Ramachandran等[7]于1995年提出,最初用于治疗幻肢痛和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现多应用于单侧肢体受累的患者。在镜像治疗中,患者看到完好侧肢体运动的镜像,就可以激活相应皮层的镜像神经元,脑电图证明,其放电形式与实际执行动作时脑区电活动一致[8],因此有助于恢复受累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正是由于视觉反馈可以影响中枢感觉、运动区的皮质电活动,同时中枢又是具有部分可塑性的,因此,通过视觉反馈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也就有了可行性。镜像疗法作为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手段,在更多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应用。现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轮椅是使患者得以自理的一种重要辅助工具。许多患者虽然丧失了行走功能,但借助于轮椅,可以自由活动、料理家务,甚至胜任适当的全日工作。除了作为代步工具外,轮椅还可以帮助患者锻炼身体,提高对生活的乐趣和信心。为此,病残者需要掌握轮椅的使用技巧与维护常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