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对近两学年江苏省6所培养康复治疗师院校学生的抽样调查,了解目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及原因。方法:江苏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89名,其中本科生37名,专科生52名。采用调查问卷法对实习生的就业取向及原因进行调查。结果:本科生中仅18.9%有升学意向,专科生中有50%的学生有升学意向。愿意在省会级城市工作的占42.7%,愿意在地市级城市工作的占44.9%,愿意在县级及以下单位工作的占12.4%。愿意在三级医院工作的占70.8%,其中88.9%的学生是为了有更多发展和提高的机会;愿意在二级医院工作的占16.9%,其中66.7%的学生是为了有更多发展和提高的机会。结论:江苏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及心理整体较成熟,学生愿意留在地市级以上城市和三级医院的主要原因是追求提高与发展的动机较强,建议相关部门为专科生的学历继续教育提供条件,以利于他们安心扎根基层,有利于我国康复医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膝关节角度三点测量法与四点测量法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无膝关节运动障碍者25例,在膝关节处于伸直、小角度屈曲及大角度屈曲3种位置进行三点法和四点法角度测量,拍摄X线片作为金标准.采用Bland-altman法(95%一致性区间,LOA)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 关节轴心随角度变化而位移.信度(95%LOA):测量者间四点法(-5.0,2.7),三点法(-6.5,4.4);测量者内四点法A(-3.6,4.0)、B(-4.1,4.8),三点法A(-5.0,6.4)、B(-6.1,5.8).效度(95%LOA):3种关节位置测量四点法分别为(3.5,2.6)、(-3.3,3.6)和(-1.9,5.7);三点法分别为(6.8,1.1)、(-4.0,7.1)和(0,8.5).结论 关节角度测量轴心随角度变化而移位,四点法的信度和效度优于传统三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using a four-point method (FP) in measuring joint angles.Method Methods Twenty-five subjects without knee dysfunction were studied.Every knee joint was tested in extension,below 90° of flexion and above 90° of flex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three-point method (TP) and the new four-point method.X-rays were taken as a gold standard measurement.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were analyzed using Bland-Altman plots,which can yield 95% limits of agreement (LOA).Results (1) The joint axis centers moved with changes in joint angle.(2) The 95% LOA of inter-tester reliability was (-5.0,2.7) with the FP and (-6.5,4.4) with the TP.The 95% LOAs of intra-tester reliability were (-3.6,4.0) for tester A and (-4.1,4.8) for tester B with the FP,while (-5.0,6.4) for tester A and (-6.1,5.8) for tester B with the TP.(3) The 95% LOAs in the three positions were (3.5,2.6) in extension,(-3.3,3.6) in mild flexion and (-1.9,5.7) in greater flexion with the FP,and ( 6.8,1.1),(-4.0,7.1) and (0,8.5) with the TP.Conclusions The FP gives better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an the TP in joint angle measuremen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位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尿液产生量和时间的影响,为确定此类患者间歇性清洁导尿的时间点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36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均分别采用平卧位、长腿坐位和短腿坐位,连续观察3 d。早晨空腹,插入留置导尿管,彻底排空尿液后,一次性饮用500 ml清水,记录尿液生成的过程。饮水后1 h开始观察和采集尿液,每隔30 min记录1次,直至采集500 ml尿液为止。 结果患者饮水后采取平卧位时,尿液产生量平均在1.5 h达到高峰,为(116.0±33.8)ml,2.0 h[(102.1±34.2)ml]和2.5 h[(112.5±31.8)ml]为平台期,以后逐步减少。饮水后采取长腿坐位和短腿坐位时尿液产生在2 h达到高峰,分别为(100.4±24.1)ml和(67.1±18.5)ml,以后逐渐减少。采取平卧位、长腿坐位和短腿坐位者,尿液达到400~450 ml的时间分别为3.0,4.0和4.5 h。三种体位对尿液生成量和时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平卧位y=344.18Ln(x)-2.9499,R2=0.9638;长腿坐位y=65.458x+31.203,R2=0.9656;短腿坐位y=138.28x-193.88,R2=0.9961。 结论体位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液产生量和时间有显著影响:平卧位使尿量产生增加,尿液生成时间缩短。排尿量和时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可以用于确定患者进行膀胱训练和清洁导尿的时间点:可以根据不同患者采取的膀胱容量及患者的体位大体估算出膀胱训练和导尿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小组团队建设、进行角色互换形式的团队配合、组织工作以外的团队活动等形式,不断发展实习生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意识。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治疗前后对67例不同BMI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评定:包括手功能评定、上田敏偏瘫上下肢功能12级评定、Berg平衡量表测定、功能独立性评测(FIM)。 结果:治疗前后,不同BMI患者肢体功能、平衡能力和功能独立性均得到显著提高,但正常组较超重组和肥胖组疗效更显著(P<0.05)。 结论:BMI为阻碍上下肢功能、肢体平衡功能及功能独立性恢复的影响因素,提示康复中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减重意识的教育、有必要增加减重的康复训练项目。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患者双下肢神经肌肉的电生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采用神经传导测定及肌电图观察脊髓损伤(SCI)患者双下肢神经肌肉电生理变化,为脊髓损伤后双下肢神经肌肉功能判断提供依据。方法:19例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常规神经传导检测方法测定双胫、腓总神经运动及感觉传导,分析末端潜伏期、动作电位波幅及传导速度。采用同心圆针电极检测双侧胫前肌、腓肠肌、股四头肌及L4—S1脊旁肌自发肌电活动(SA)。结果:①神经传导特征:94.7%患者运动传导异常,表现为单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波幅降低伴潜伏期延长、动作电位缺失三种类型;15.8%的患者同时伴有感觉传导异常,表现为波幅降低、传导速度减慢或动作电位缺失;②胫神经:单纯运动传导异常占47.4%,运动与感觉传导均异常占10.5%;运动传导均表现为双侧异常(动作电位缺失、波幅减低和/或潜伏期延长);感觉传导表现为单侧传导速度减慢和/或波幅降低;③腓总神经:单纯运动异常占78.9%,运动与感觉均受累为15.8%;运动传导双侧异常为84.2%(动作电位缺失和/或波幅降低),单侧异常为10.5%(波幅降低和/或潜伏期延长);感觉传导异常为双侧或单侧动作电位缺失、传导速度降低和波幅降低(15.8%);④胸腰段SCI的胫、腓神经运动传导异常显著高于颈段SCI(腓神经为100%:85.7%,胫神经为66.7%:42.9%)。⑤肌肉自发电活动:所有患者双下肢肌肉及脊旁肌均见不同程度的自发电活动,包括纤颤电位、正锐波。结论:脊髓损伤后双下肢电生理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轴索性损害及肌肉异常自发电活动,肌肉异常自发电活动与下肢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无关;胸腰段脊髓损伤下肢周围神经传导异常比例高于颈段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7.
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损伤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除了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等主要表现外,相当数量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流涎过多,不但带来躯体问题,比如口唇破溃、皮肤感染等,还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交活动。为了探讨行为模式训练对脑损伤患者流涎的  相似文献   
8.
潘卫  陈江琳 《中国康复》2017,32(6):465-467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结合全身运动训练对改善尘肺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住院的60例尘肺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康复组同时增加运动训练包括踏车运动、呼吸锻炼等。踏车运动每天20min,每周不少于5次,呼吸锻炼选择在卧位、坐位和站位以及行走状态下进行,每天2次,每次不少于20min,共观察8周。治疗前后检测2组肺功能主要指标,包括肺活量(VC,vital capacity),用力肺活量(FVC,forced vital capacity),第1秒时间用力呼出量(FEVl,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second)和运动耐力水平(6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2个月后,康复组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尘肺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