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影响颅内动脉瘤大小的相关因素,为预测颅内动脉瘤大小及预防颅内动脉瘤破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3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颅内动脉瘤直径大小分为3组,分别为小动脉瘤组、中动脉瘤组和大动脉瘤组。对239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史、吸烟饮酒史、血液学检查指标、用药史等因素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分析采用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不同大小动脉瘤组间服用他汀类药物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07,P=0.01),服用他汀与动脉瘤大小存在线性关系,且呈正相关(r=0.191,P<0.05);不同大小动脉瘤组间性别、饮酒、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服用阿司匹林、年龄、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大小动脉瘤组间吸烟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服用氯吡格雷、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比较可能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68、0.057、0.067、0.060、0.068;在调整...  相似文献   
2.
3.
癫癎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发病机制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一般认为是由于大脑神经元细胞放电异常所致[1]。该病的全球患病率约为0.5%~1%[2-3],其中在成人癫癎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为癫癎部分发作。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和瑞替加滨(retigabine)主要被用于辅助治疗成人部分发作性癫癎[4]。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研究具有正性重构(PR)特点的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神经内科就诊,并行HR-MRI血管壁成像,具有基底动脉斑块的43例患者资料.采用Siemens Syngo.via后处理工作站对采集图像进行分析,比较基底动脉PR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DM)伴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检出率并与非DM脑血管病ARAS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方法总结分析167例因缺血性脑血管病而行全脑血管造影并同时进行非选择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M38例,非DM129例,比较DM和非DM脑血管病ARAS的检出率,对ARAS的发生与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67例患者共发现ARAS63例(37.72%),其中DM组为17例(44.74%),非DIM组为46例(35.66%),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脑动脉狭窄患者中ARAS的检出率为42.64%(55/129)显著高于非脑动脉狭窄患者(P〈0.05)。结论ARAS的发生与脑血管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ABCD2评分联合经颅多普勒(TCD)或脑血管造影检查(DS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08年1月-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246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TCD及DSA相关临床资料。ABCD2评分≤3分为低危组(n=150),4~5分为中危组(n=72),6~7分为高危组(n=24)。血管狭窄程度〈50%为轻度狭窄,≥50%为中重度狭窄。比较TCD和DSA分别对ABCD2评分低危组以及高危组TIA患者7d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结果104例(42.3%)患者在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P均〈0.01)。ANZIY评分中、高危患者中DSA显示血管中、重度狭窄患者(≥50%)7d发生脑梗死的概率显著高于TCD患者(P〈0.01),而在ABCD评分低危患者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ABCD2评分中、高危患者,DSA检查能准确预测7d发生脑梗死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脑微出血(CMB)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慢性病老年患者636例,所有患者于入院第2天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并行头颅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根据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有无CMB分为CMB组82例和无CMB组554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M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通过不同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后,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是老年患者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1:β=0.179,OR=1.196,95%CI:1.017~1.407,P=0.031;模型2:β=0.215,OR=1.240,95%CI:1.048~1.468,P=0.012)。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诊断CMB的最佳截断值为1.805 mg/L,敏感性为70.7%,特异性为52.5%。曲线下面积为0.657(95%CI:0.595~0.719,P<0.01)。结论 老年人群血...  相似文献   
8.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我国的应用时间已超过10年,与开颅手术相比,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同时大大降低了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因而在临床获得广泛认可。但是,少数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虽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近期仍有死亡的风险。本文对11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近期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死亡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内脂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A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2组总有效率、卒中量表评分以及血清内脂素、HS-CRP及NO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治疗后2组卒中量表评分、血清内脂素、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ACI,可有效降低血清内脂素、hs-CRP水平,升高NO水平.  相似文献   
10.
锁骨下动脉的起始端比较狭窄邻近椎动脉,导致同侧的椎动脉血流逆流,进而导致锁骨下动脉盗血。这种情况下,一般会选择外科血管再成形治疗,且已经取得不错的远期疗效[1-2]。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局部阻塞性动脉疾病中主流的方法[3-4]。经股动脉介入是血管介入治疗中最常选择的途径,然而在治疗锁骨下动脉开口端狭窄或闭塞性疾病时,也会不可避免出现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