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建立易于操作、适合临床应用的检测产AmpC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方法。方法制作分别含80、120、160、200、240μg氯唑西林的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的标准复合纸片,分别测定未加氯唑西林和加上氯唑西林后上述纸片对130株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的抑菌环直径,根据氯唑西林对4种抗菌药物的增效作用判断受试菌是否产AmpC酶,将检测结果与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复合纸片中氯唑西林的含量以及最佳药敏指示剂;采用统计学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三维试验证实,在130株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中产AmpC酶为48株,非产AmpC酶82株;氯唑西林增效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纸片中氯唑西林含量为200μg时,单一复合纸片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产AmpC酶检出率均为87.5%,氨曲南的检出率较低为33.3%,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联合使用则检出率为95.8%,特异性为95.1%。结论复合纸片中氯唑西林含量为200μg,联合使用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检测AmpC酶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合临床常规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Carba NP试验及Carba NP-direct试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分离的各种标本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肠杆菌科细菌112株,同时选取碳青霉烯敏感的菌株100株作为对照组。所有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PCR检测、改良Hodge试验(MHT试验)、Carba NP试验(CNPt)以及Carba NP-direct(CNPt-d)试验检测。结果: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共112株,92株携带blaKPC-2;8株携带blaNDM-1;1株携带blaVIM-2;1株携带blaIMP-4;10株不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未检测到携带D组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以PCR检测的结果为标准,Carba NP试验、Carba NP-direct试验诊断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100%;改良Hodge试验诊断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8%。Carba NP试验及Carba NP-direct试验均在2 h内完成检测。结论:Carba NP试验和Carba NP-direct试验均能快速、准确筛查出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Carba NP-direct试验相比Carba NP试验成本低、反应快、结果更明确,可作为表型确认实验和耐药监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9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检测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Ⅰ)。结果 96株PAqacE△1-sulⅠ阳性42株(阳性率43.8%)。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qacE△l-sulⅠ携带率很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检索时间为200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纳入同时含有碳青霉烯耐药肠杆科细菌(CRE)及碳青霉烯敏感的肠杆菌细菌(CSE)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研究?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并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发表偏倚?结果:16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包括2 916例患者(CRE感染797例,CSE 2 119例)?根据纳入研究的设计类型分为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感染患者细菌检出的标本类型分为血流感染组亚组?综合感染类型亚组(包括尿液?血液?痰等)?队列研究组的CRE感染全因死亡的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为2.44(95%CI:1.96~3.03,I2=16.1%,Pheterogeneity=0.312);血流感染亚组的RR为2.07(95%CI:1.59~2.69,I2=0.0%,Pheterogeneity=0.511);综合感染类型亚组的RR为3.35(95%CI:2.25~4.99,I2=0.0%,Pheterogeneity=0.868)?病例对照组的比值比(odds ratio,OR)为2.30(95%CI:1.49~3.55,I2=53.5%,Pheterogeneity=0.018);血流感染亚组的OR为2.85(95%CI:1.66~4.90,I2=60.8%,Pheterogeneity=0.018);综合感染类型亚组的OR为1.46(95%CI:0.73~2.90,I2=25.2%,Pheterogeneity=0.261)?结论:CRE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CSE患者,血流感染与患者死亡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临床常见急症,目前其诊断指标常在心肌损伤阶段才发生改变。我们旨在研究新型心肌缺血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对AC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的检测(G试验)对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该院的共420例受试者血浆,其中深部真菌感染者226例,非真菌感染者8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6例。采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G试验进行评估。结果深部真菌感染组的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非真菌感染者与对照组间比较葡聚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ROC曲线分析,G试验的最佳临界值为25.33pg/mL,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90%、70.83%、72.0%、84.10%(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是一种实用且有效的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患者外周血血清中分离鉴定外泌体(exosome),并进行初步的蛋白质研究。方法用Exo QuickTM试剂盒分离纯化PM/DM患者血清exosome;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Nanosight可视型纳米颗粒分析仪检测粒径大小分布情况;western blot鉴定exosome的表面标志物CD9,CD81,Flotillin-2;BCA法对其所携带的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初步分析其蛋白质组分。结果透射电镜下患者血清exosome呈圆形或椭圆形膜性小囊泡,直径分布范围92±67 nm;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M/DM血清来源的exosome存在表面标志物CD9、CD81、Flotillin-2;BCA法测定PM/DM患者exosome总蛋白浓度为14.68(6.00,32.55)μg/μL,健康组exosome总蛋白浓度为14.09(8.00,23.28)μg/μL,SDS-PAGE显示两组血清exosome均在Mr(×103)为55~70处有高丰度蛋白质富集,在Mr(×10~3)为40~55处存在差异条带。结论成功从PM/DM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血清exosome,并为寻找差异蛋白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A72-4、CA125、CA19-9,旨在观察三者在卵巢癌中的诊断价值。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正常对照组60例,均为女性,年龄(24~58)岁,经我院体检中心证实为健康合格者,肝、肾功能试验正常,无消化系统及生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CD146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9例,按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NDC组,29例)、合并视网膜病变组(DR组,19例)、合并肾病组(DN组,21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4组外周血CD146(ELISA法)、糖化血红蛋白(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散射比浊法)的水平。结果 DR组和DN组患者CD146、U-M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NDC组(P<0.01),线性相关性分析DN组CD146与U-MAlb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CD146水平明显升高,可用于了解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