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2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9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ABVD(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碱、氮烯咪胺,简称ABVD)方案化疗对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患者睾丸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均行6个疗程的ABVD方案化疗)利用18F?FDG PET/CT进行疗效评估的HL患者资料。收集患者4次行18F?FDG PET/CT检查时(基线期及每2次疗程化疗行一次检查)的血糖、体重、注射剂量、注射时间、睾丸及纵隔血池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析HL患者在4次18F?FDG PET/CT检查后睾丸18F?FDG代谢的变化情况。结果:34例HL患者4次18F?FDG PET/CT检查中仅睾丸SUVmax和体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01)。HL患者第2次PET/CT检查时的睾丸SUVmax较第1次减低了0.998,P=0.045;但第3、4次睾丸SUVmax与第1次无明显差异,并且后3次PET/CT检查时睾丸SUVmax未见明显变化(P>0.05)。患者在第1次PET/CT检查时(基线期)的睾丸SUVmax与纵隔血池SUVmax之间存在正相关(r=0.51,P=0.002),而睾丸SUVmax与年龄之间无相关性(P=0.646)。患者在后3次PET/CT检查时的体重均较第1次增高(P=0.009,0.004,0.016),但未发现后3次检查时患者的体重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接受ABVD方案化疗的HL患者中,睾丸的18F?FDG代谢程度在化疗过程中存在一过性减低,但后期可恢复;因此ABVD化疗方案可能对HL患者睾丸糖代谢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方法分析体部弥漫大B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脑葡萄糖代谢改变模式。方法:入选52例均无脑部受累的体部DLBCL患者以及52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进行常规体部及脑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2组图像进行视觉分析后用SPM方法进行两组之间的t检验获得两组间有差异脑区的Talairach坐标值。测量患者体部肿瘤总体积(whole?body 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wb)及肿瘤糖酵解总量(whole?body 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wb),分析MTVwb、TLGwb与脑葡萄糖代谢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LBCL视觉可见脑皮层弥漫性、对称性的代谢减低,基底节区代谢相对增高。SPM分析结果显示,双侧额顶颞枕皮层广泛葡萄糖代谢减低(P < 0.001),仅中央前后回未受影响。右侧丘脑枕核葡萄糖代谢亦有所减低。DLBCL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增高的区域则广泛分布于除枕叶外的皮层下白质区、右侧海马区、左侧基底节、双侧苍白球及双侧小脑扁桃体区等部位。部分脑区SPM分析颞顶枕等部位可见小灶性脑区的葡萄糖代谢程度与MTVwb、TLGwb呈负相关(P < 0.001)。结论:DLBCL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改变有较为特定的模式,并且一些脑区与体部肿瘤的葡萄糖代谢负荷存在负相关。在体部DLBCL的评价中有必要关注脑代谢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男性的正常衰老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以便对某些老年性疾病进行提前预测、提前治疗,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120名正常男性进行了E2、T、SHBG、DHEA-SO4、LH、FSH、FT3、FT4和TSH的浓度测定,并按年龄类别分为对照组(30名,年龄30~50岁)、低老年组(30名,年龄51~60岁)、中老年组(30名,年龄61~70岁)、高老年组(30名,年龄71~80岁)。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全面了解中老年男性的多种激素的紊乱状况,对提前预测、提前治疗与之相关的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99m 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 Tc-MIBI) 显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82例肾性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病理为对照,比较不同显像方案(A组:仅行99m Tc-MIBI双时相法平面显像;B组:在A组显像基础上加做早期相SPECT/CT) 对SHPT诊断效能的差异。根据影像与病理结果是否一致,再将B组患者分为完全诊断组(MIBI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与部分诊断组(MIBI诊断的腺体数目少于病理结果),进一步分析临床特征和生化指标对MIBI显像的影响。结果:在SHPT 诊断效能分析中,B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A组(81.9% vs. 70.3%;97.1% vs. 60.0%;82.2% vs. 69.9%; 99.9% vs. 97.9%,P < 0.01),但两组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 vs. 10.2%,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磷离子水平是预测MIBI显像假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0.57,95%CI:0.372~0.866,P = 0.007)。ROC曲线显示,当血清磷离子水平 < 1.97 mmol/L时,99m Tc-MIBI 双时相法平面显像加早期相SPECT/CT诊断SHPT发生漏诊的风险增加。结论99m Tc-MIBI 双时相法平面显像加做早期相SPECT/CT可提高SHPT患者功能亢进甲状旁腺腺体的检出灵敏度及准确度。影像结果的判断应当结合血清磷离子水平,当血清磷离子水平较低时,MIBI显像存在漏诊的可能,影像医生和临床医生都须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5.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后左室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测定冠脉支架术前后左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7例患者,术前及术后1~6个月行静息G-MPI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量(EDV)、收缩末期容量(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对室壁运动评分。根据术前LVEF分为2组:伴左室功能不全(LVEF≤45%)为Ⅰ组(12例),其余为Ⅱ组(15例)。结果:①Ⅰ组术后EDV、ESV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LVEF增加(P<0.05);Ⅱ组上述指标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②术前室壁运动轻中度下降的节段术后82.3%有改善;严重下降29.3%有改善;无运动术后仅15.7%有改善。结论:静息G-MPI在冠脉支架术前及术后随访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乳腺淋巴瘤(PBL)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PBL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结果 15例PBL,4例双侧乳腺受侵,11例单侧发病。PET/CT表现主要有三种类型:(1)单发结节或肿块型最常见,占66.7%(10/15),病灶境界清晰,边缘光滑,均为软组织密度;乳头均未见凹陷,邻近皮肤增厚,乳后间隙未见侵犯,乳腺病灶SUV_(max)为16.39(5.92,31.60)。(2)多发结节、肿块型3例,多为数个病灶融合所致;病灶形态、轮廓及密度与单发结节、肿块型相似,而占位效应较后者明显。病灶SUVmax分别为6.95、7.01、33.29。(3)弥漫型2例,范围广,占位效应最明显,乳腺病灶SUVmax分别为8.18、11.52。三种类型间乳腺病灶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7,P=0.692)。临床分期ⅠE期4例,ⅡE期11例;ⅠE期及ⅡE期乳腺病灶的SUV_(max)分别为21.27(7.01,31.60)、11.52(5.92,33.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44,P=0.296)。结论 PBL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境界清晰、边缘光滑的软组织结节或肿块,18F-FDG摄取较高,有助于PBL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患者接受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花碱+氮烯咪胺(adriamycin,bleomycin,vinblastine and dacarbazine,ABVD)方案化疗时,肝脏及纵隔血池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摄取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1例HL患者的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资料,所有患者于ABVD方案化疗前(PET0)、化疗2周期(PET2)、化疗4周期(PET4)、化疗6周期(PET6)行18F?FDG PET/CT检查,分别测量PET0、PET2、PET4、PET6时的肝脏及纵隔血池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结果:PET2时肝脏SUVmax(3.42±1.04)和PET4时肝脏SUVmax(3.44±0.60)均明显高于PET0(2.96±0.75,P均<0.05)和PET6时(3.13±0.58,P均<0.05);PET2时肝脏SUVmean(2.27±0.76)和PET4时肝脏SUVmean(2.24±0.45)也均明显高于PET0(1.84±0.40,P均<0.05)和PET6时(1.93±0.38,P均<0.05)。PET0、PET2、PET4、PET6时,各组纵隔血池的SUVmax和SUVmean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PET0时肝脏SUVmax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637,P<0.001);而肝脏SUVmean、纵隔血池SUVmax、纵隔血池SUVmean均与临床分期无关(r=-0.286、-0.058、-0.004,P=0.070、0.717、0.979)。结论:HL化疗期间,患者肝脏的18F?FDG摄取会增高;化疗中期,PET/CT以肝脏的18F?FDG摄取作为参考,进行Deauville评分时,需考虑化疗药物对肝脏18F?FDG摄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原发灶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病理因素、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已确诊并于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的食管癌患者资料,测定食管癌原发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分析各代谢参数与病理因素、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代谢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82例食管癌原发灶均表现为18F?FDG高摄取。食管癌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均无关(P均>0.05);SUVmax与T分期有关,MTV、TLG与病理分级、T分期、N分期、TNM分期有关(P均<0.05)。T分期与SUVmax、MTV、TLG呈正相关(P均<0.05);N分期与MTV、TLG呈正相关(P均<0.05);TNM分期与SUVmax、MTV、TLG均呈正相关(P均<0.05)。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预测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显示,MTV与TLG对淋巴结转移具有预测价值,当界值分别为28.35 cm3、89.87时诊断效率最高,灵敏度分别为60.0%、70.0%,特异度分别为71.7%、67.1%。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尤其是TLG及MTV,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食管癌原发灶TLG及MTV对判断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大小、位置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声像图特征,探讨纵横比(A/T)与甲状腺被膜侵犯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407例PTMC患者(495个结节),分为最大径 ≤ 0.5 cm组和最大径>0.5 cm组,观察结节的声像学特征,并分析A/T与被膜侵犯的关系。结果 2组间血流类型、病灶与被膜关系、钙化、形态、A/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被膜关系密切且A/T ≥ 1的结节中,最大径>0.5 cm组被膜侵犯率(117/185,63.24%)高于最大径 ≤ 0.5 cm组(25/61,40.98%,P<0.01)。以A/T ≥ 1判断最大径 ≤ 0.5 cm组和最大径>0.5 cm组与被膜关系密切的结节出现被膜侵犯的敏感度为89.29%、73.58%,特异度为29.41%、37.61%;紧邻被膜和突破被膜的结节中,A/T ≥ 1与A/T<1的结节间被膜侵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接触被膜的结节中,A/T ≥ 1的结节被膜侵犯率(46/67,68.66%)高于A/T<1的结节(10/27,37.04%)。以A/T ≥ 1判断接触被膜的结节出现被膜侵犯的敏感度为82.14%,特异度为44.74%。结论 超声可观察PTMC大小、A/T及病灶与被膜的关系,为判断PTMC是否出现被膜侵犯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卵巢癌脾脏转移瘤的18F-FDG PET/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21例卵巢癌脾脏转移瘤患者的18F-FDG PET/CT表现,分析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最大径的相关性。结果 21例中,17例单发,4例多发,共28个病灶。13个病灶18F-FDG PET/CT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影,其中9个病灶边界清晰,4个病灶边界不清;4个病灶密度不均匀,内见坏死、囊变,余9个病灶密度均匀。15个病灶表现为类圆形等密度影,边界不清,密度均匀。28个病灶均呈18F-FDG高摄取,其中21个病灶18F-FDG摄取均匀,7个病灶18F-FDG摄取不均匀。卵巢癌脾脏转移瘤的SUVmax为8.04±3.92,最大径为(2.23±1.02) cm,SUVmax与最大径呈正相关(r=0.687,P<0.001)。21例中,5例肿瘤仅累及脾脏;16例累及其他部位。结论 卵巢癌脾脏转移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