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8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34例脊髓髓内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超声辅助,分别将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患者分为超声组(前者44例,后者18例)和对照组(前者34例,后者16例)。对所有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通过影像学复查和改良McCormick量表(MMS)分级评估肿瘤复发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分别比较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两组患者的疗效,并评价术中超声对肿瘤完全切除率的评估准确率。结果两组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性别、年龄、首诊症状、MMS分级及肿瘤累及脊髓节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资料均基本一致。室管膜瘤的超声组和对照组患者肿瘤完全切除率[分别为97.7%(43/44)、91.2%(31/3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3/44)、11.8%(4/34)]及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恢复良好率[分别为36.4%(16/44)、32.4%(11/3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组和对照组的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分别为:0/18、2/16)和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恢复良好比例(分别为:3/18、2/1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的肿瘤完全切除比例高[分别为16/18、9/16,P<0.05]、无进展生存期(PFS)长[中位PFS分别为84.0(67.5~100.5)个月、75.0(52.0~98.0)个月,P<0.05]。以增强MRI为标准,术中超声判断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全切除的准确比率分别为97.7%(42/43)、14/16。结论术中超声有助于实时、准确地判断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肿瘤切除程度,且对星形细胞瘤的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经药物及介入治疗无效的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对于准确地评价其手术前后的心室功能成为临床心脏病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超声心动图具有无创、便捷等优点,从而成为目前临床评价心室功能的主要检测方法。本文将对目前用于评价CABG后左室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诊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评价技术及其基本原理1.1多普勒组织成像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是一种无创性室壁分析技术,将高速低振幅的血流频移信号滤过而保留低速高振幅的组织频移信号,高速捕获心肌的原始动态信息,实时显示心肌运动的方向与速度。DTI能准确、直观…  相似文献   
3.
多普勒超声对肿瘤新生血管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量研究结果证实 ,实体肿瘤的生长和代谢需要持续的血管生长 ,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分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 )能较好地反映血管生成活性[1] ,但其无法在术前检测。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快捷、易操作、在活体上可重复实施、能显示肿瘤全貌及生理病理特性的检查方法 ,可用于术前评估肿瘤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和预测预后 ,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2 ] 。一、肿瘤微血管的形态学和分布肿瘤组织内微血管最初由两个平行排列的内皮细胞以生芽的方式形成实心条索 ,以后逐…  相似文献   
4.
超声造影实验中副作用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造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刺激症状和副作用的成因及意义。方法 统计实验过程中明显的刺激症状,包括心率,皮肤及呼吸的变化和死亡的情况,结果 注射造影剂可造成一过性心率减慢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较大剂量反复注射可出现呼吸急促及皮肤青紫等现象。结论 新型造影剂本身是安全可靠的,但在实验和临床应用方法上应注意掌握条件。尽量避免大剂量和反复多次注射,以免引起血气交换困难导致呼吸障碍,同时应注意掌握对实验对象心脏负荷的控制,避免团注造影剂后,大剂量快速的液体冲洗。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高频超声技术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EAT)厚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84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28例)、冠心病单支病变组(28例)、冠心病多支病变组(28例),用高频超声分别测量EAT厚度和颈动脉IMT,将EAT厚度与颈动脉IMT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单支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TRAP)的 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3例不同的胎儿畸形的 MRI资料,MRI扫描均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厚层重T2加权成像 SSFSE 序列、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序列,其中胎儿引产尸检及随访证实其中的TRAP有4例。分析其 MRI图像、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总结TRAP的 MRI影像学特征。结果:4例TRAP 初次确诊的孕周为12~31周。4例TRAP 中每例无心胎儿均缺乏或无正常的心脏,且伴发各种不同的严重畸形。4例TRAP中1例于孕28周5天早产,双胎死亡;2例引产;1例无心胎儿于孕24周超声检查时发现无心胎儿死胎,继续妊娠至37周剖腹产分娩,泵血胎儿结局良好。结论:产前 MRI检查对于TRAP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治疗方案及分娩时机的选择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MRI 是超声外对TRAP 的重要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腔超声对比剂的剂量及浓度对心腔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的影响.方法:对10条健康犬在基础状态下经股静脉分别注射1%、5%声振白蛋白注射液,剂量分别为0.04ml/kg、0.08ml/kg,于心尖四腔切面观察右心室对比剂的充盈及清除,采用拟合曲线定量分析方法获取心腔造影时间强度(TIC)曲线各项参数,并分析各项参...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的收缩期左室心肌应变特点.方法 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对37例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及27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室壁运动分析,测量左室纵向、圆周向、径向、面积应变,比较两组间各应变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各项整体应变参数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的左室整体纵向、径向和面积应变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左室整体圆周向应变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纵向、径向、圆周向应变在左室基底段、中段明显减低,圆周向应变减低仅见于基底段.左室整体纵向、圆周向、径向、面积应变与LVEF具有相关性.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可检测到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减低.  相似文献   
9.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综合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睾丸精原细胞瘤声像图的形态和血流信号特征.结果睾丸精原细胞瘤多表现为局限性低回声,瘤体内血流信号丰富,形态不规则,多呈分支状.10例分支样肿瘤血管中均可检测出阻力指数小于0.5的血管,且其阻力指数从主干到末梢逐级增加.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正常人左室心肌应变的能力,并对心肌总应变矢量的大小和角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使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和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3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心肌运动分析,测量左室的纵向、圆周向及径向应变,并通过纵向及圆周向应变计算心肌总应变矢量的大小及角度.结果 三维斑点追踪测得的纵向及圆周向应变在左室整体及各短轴水平均小于二维应变,而径向应变则相反.三维斑点追踪测得的心肌应变在左室不同水平间存在差异,左室中部水平的纵向、圆周向及径向应变均大于基底部及心尖部水平,而二维应变在不同水平间的差异未显示出明显规律.通过测量的纵向及圆周向应变计算得到心肌总应变矢量大小和角度,应用三维应变计算出的心肌总应变矢量绝对值在左室中部水平最大,而总应变矢量角度在不同水平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三维斑点追踪可通过测量心肌应变对左室局部功能进行准确评价且重复性良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