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脑小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15—2016年收治的16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组)、120例脑白质病变患者(脑白质病变组)及158例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健康组)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25(OH)D水平,记录3组研究对象血清25(OH)D充足、缺乏、不足的比例,并进行血清25(OH)D与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组血清25(OH)D缺乏患者比例高于健康组(43.6%比23.4%),脑白质病变组血清25(OH)D缺乏患者比例高于健康组(39.2%比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每降低10 ng/ml时,腔隙性脑梗死组回归系数为0.24(95%可信区间为0.03~0.48,P<0.05),脑白质病变组比值比为2.11(95%可信区间为1.50~3.26,P<0.05);血清25(OH)D缺乏时,腔隙性脑梗死组回归系数为0.53(95%可信区间为0.05~0.89,P<0.05),脑白质病变组比值比为2.85(95%可信区间为1.28~6.32,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病变显著相关,可通过监测血清25(OH)D水平预防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06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215例诊断为STEMI并给予支架植入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血运重建策略将患者分为完全性血运重建组(n=85)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n=13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不完全血运重建组MACE发生率为30.0%(39/130),显著高于完全血运重建组的14.1%(12/8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源性死亡、缺血驱动血运重建、再发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及全部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完全血运重建组心力衰竭及全因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性血运重建显著降低了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3年MACE发生风险,且显著减少了心力衰竭与全因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出血与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关系。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于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化疗的104例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所有患者分为年龄<55岁组(n=50)与年龄≥55岁组(n=54);根据疾病缓解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缓解组(n=52)与未缓解组(n=52);根据血小板计数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血小板计数<20×10~9个/L组(n=56)与血小板计数≥20×10~9个/L组(n=48);根据白细胞计数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白细胞计数<50×10~9个/L组(n=71)与白细胞计数≥50×10~9个/L组(n=33)。比较各组患者化疗后并发出血情况。结果年龄<55岁组化疗后并发出血率为20. 0%(10/50),显著低于年龄≥55岁组的53. 7%(29/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疾病缓解组化疗后并发出血率为23. 1%(12/52),显著低于疾病未缓解组的51. 9%(27/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小板计数<20×10~9个/L出血率为51. 8%(29/56),显著高于血小板计数≥20×10~9个/L组的20. 8%(1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白细胞计数<50×10~9个/L组出血率为29. 6%(21/71),显著低于白细胞计数≥50×10~9个/L组的54. 5%(1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患者年龄、病情状况、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与血液病化疗后并发出血密切相关。临床上可对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进行检测,预测化疗后并发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康复医学能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非药物方法使病人机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代偿和发挥,使病人获得更佳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有助于提升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祖国传统医学很早就认识到了康复治疗的价值,中医治病基本技术包括:砭石、针、灸、汤药、导引、按跷等。中医早期经典《黄帝内经》就已有"砭石"、"艾灸"、"九针"、"导引按跷"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可以视为祖国康复医学理论的起源。1974年,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以及东汉华佗五禽戏都证明了祖国医学对康复  相似文献   
5.
6.
乔锐  王海昌  孙冬冬 《心脏杂志》2020,32(4):337-343
目的 明确曲美他嗪在缺血再灌注(I/R)大鼠离体心脏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并寻找最佳的药物浓度。 方法 选取体质量介于(220~250) g的雄性健康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快速腹腔注射水合氯醛(100 mg/ml)和肝素(500 U/kg)。离体心脏正常灌注开始后,实验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I/R组,5 μmol/L,10 μmol/L和20 μmol/L曲美他嗪处理I/R组。实验全程采用Labchart软件记录左心室内压力的数值,左心室发展压(LVDP)和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评价左心室的收缩功能。检测各组心脏释放的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观察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活性、细胞色素(cytochrome)C和有活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和I/R组比较,5 μmol/L TMZ处理 I/R组LVDP有升高,左室舒张末压有降低趋势;而10 μmol/L TMZ处理I/R组和20 μmol/L TMZ处理I/R组均能够明显增加LVDP,显著降低左室舒张末压(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和I/R组比较,5 μmol/L TMZ处理I/R组有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冠脉流出液中LDH的含量、caspase-3活性以及cytochrome c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的趋势;而10 μmol/L TMZ处理I/R组和20 μmol/L TMZ处理I/R组均能够明显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冠脉流出液中LDH的含量、caspase-3活性以及cytochrome c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 10 μmol/L和20 μmol/L曲美他嗪在I/R离体心脏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营养素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衰弱患者中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4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70岁,NYHA心功能分级在Ⅱ—Ⅲ级),收集相关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慢性疾病、用药史及衰弱评分量表。采集相关血标本测定微营养素浓度。以门诊参加体检的无心力衰竭病史或症状的老年人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组的血清镁、血清钙、血清铁、维生素B12以及25-羟维生素D[25-(OH) D]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0. 05)。其中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组的25-(OH) D的浓度明显低于心力衰竭组(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 D(降低)是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的危险影响因素(P 0. 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易发生部分微营养素的不足或缺乏,其中维生素D水平的低下与衰弱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L2对小鼠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8~10周龄野生型C57雄性小鼠和CCL2~(-/-)雄性小鼠制备小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应用小动物超声探头连续监测小鼠颈总动脉血流变化,记录小鼠颈总动脉闭合时间。结果 CCL2~(-/-)小鼠血液中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与野生型C57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CL2~(-/-)小鼠鼠尾平均出血时间较野生型C57小鼠明显延长(P <0. 05)。CCL2~(-/-)小鼠血凝块的容积均较野生型C57小鼠大(P <0. 05)。CCL2~(-/-)小鼠颈总动脉平均闭合时间较野生型C57小鼠明显延长(P <0. 05)。结论趋化因子CCL2参与了小鼠动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清钠水平与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230例年龄>65岁的骨折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230例年龄>65岁的非骨折人群为常规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入院时或体检时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钠、血清钾、肌酐等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钠、血清钾、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利尿剂的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钠水平、血清钾水平为老年患者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钠水平的降低可能导致老年人群骨折发生的风险增加,是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衰弱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老年衰弱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认知情况将患者分为衰弱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组(n=79)与单纯衰弱组(n=121);另选取同期就诊的100例无衰弱及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纳入健康组。分析各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患病及血钠水平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衰弱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衰弱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年龄、冠心病比例、高血压比例、脑卒中比例、糖尿病比例、低钠血症比例显著高于健康组及单纯衰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血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及单纯衰弱组,且单纯衰弱组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高血压、脑卒中、低钠血症为老年衰弱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人衰弱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时,血钠水平明显降低。低钠血症是老年衰弱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