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 北京市出台多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而医联体作为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评价医联体在此期间各项措施的实施情况,为医联体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采取的措施和作用等提供参考。目的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医联体作为案例,对于该医联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医联体在疫情期间如何发挥作用。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和目的抽样,从北京市某医联体中的核心医院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受访者17例,包括1例核心医院管理人员、4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2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4例全科医生、6例患者。采用个人深度半结构式访谈,于2020年3月对17例受访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主要内容包括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联体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基于规范化过程理论和复杂干预过程评价整合出评价框架,从措施与现有工作价值一致性、措施实施覆盖程度、措施实施效果、措施实施阻碍和/或促进因素及对医联体发展的影响这5个维度对各个措施进行评价。访谈经知情同意后录音、记录,访谈资料在NVivo软件的协助下,采用主题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该医联体在疫情期间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培训、加强社区转诊预约、核心医院患者输液下转。疫情期间共举办培训2次,加强了医联体成员单位对新冠肺炎的认知、诊疗和防护水平;但需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社区转诊预约在此期间覆盖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接收转诊患者50例,筛查出246例建议到发热门诊就诊的可疑人员;更多患者在此期间倾向社区就诊,促进了分级诊疗的实施;但转诊标准需更明确。核心医院输液患者下转380例,缓解了核心医院急诊输液压力,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便利、安全的输液环境,增强了医联体内部的凝聚和协作;但信息共享需加强。结论 疫情期间该医联体各成员单元团结协作,体现出医联体分级诊疗的重要作用。同时发现医联体培训、转诊标准的明确及信息共享三方面仍需完善,为医联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摘要:规范化开展药械安全性评价研究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是药物流行病学评价医疗产品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整合现有系统综述制作指南关于安全性评价的制定步骤和方法建议的基础上,同时借鉴观察性研究系统综述的方法学,提出了制作药械安全性研究系统综述的建议步骤。从组建多学科团队、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文献检索及筛选、评估偏倚风险到统计分析,为研究人员如何开展和分析这类综述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失眠症患者对睡眠质量的主观评估,并通过对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的定量分析,对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客观评估,进一步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失眠症患者和健康人各100例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进行评定,并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的整夜睡眠描记,次日晨起后询问夜间睡眠情况.结果 失眠症组PSQI各成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失眠症组的睡眠潜伏期(min)延长(失眠症组43.69±11.54,对照组16.01±10.44)、总睡眠时间(min)减少(失眠症组314.65±91.89,对照组446.41±77.81)、睡眠效率降低(失眠症组64.51%±18.59%,对照组91.32%±3.58%)、快眼动睡眠时间(min)减少(失眠症组33.26±15.61,对照组93.21±2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眠症组对总睡眠时间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减低、对睡眠潜伏期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增高,自我评估与实际睡眠情况不一致.结论 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失眠症患者的PSG各睡眠参数有特征性的改变,利用PSG检查发现失眠症患者对失眠情况的主客观评估不一致,存在过高估价睡眠潜伏期和过低估价睡眠时间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肩袖修补术中冈上肌肌腱足印区处以90°、45°置入金属锚钉时钉体及周围骨组织的受力情况。 方法利用CT数据建立肱骨近端和锚钉的三维模型,在冈上肌肌腱止点足印区、肱骨大结节和关节软骨交接区模拟90°、45°置入锚钉,且加载15°、30°、45°、60°、75°、90°的100 N拉力,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模拟分析锚钉和肱骨近端骨组织应力分布情况。 结果在所有的模型中,锚钉的最大等效应力集中在锚钉下方小孔和近端螺纹之间。45°置入的锚钉周围骨组织的最大等效应力集中在近端锚钉螺纹和牵引侧的骨组织表面之间;而90°置入的锚钉周围骨组织等效应力比较均衡的分布在近端螺纹周围。以100 N的拉力从15°~75°对锚钉进行牵拉时,45°置入的锚钉所受的最大等效应力大于90°置入锚钉所受应力;随着角度的增大,两个角度置入锚钉之间应力差异逐渐减小。90°牵拉载荷时,90°置入的锚钉所受的应力稍大于45°置入锚钉所受应力。金属锚钉受从15°~90°牵拉载荷时,45°置入锚钉周围骨组织所受的最大等效应力均大于以90°置入锚钉周围骨组织的所受的最大等效应力。 结论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以90°置入锚钉时锚钉及其周围骨组织所受的应力较45°置入锚钉更小,建议肩袖修补手术中采用90°置入锚钉。  相似文献   
5.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早期隐匿,为DR的早期干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了解人群中DR的发生和进展状况对于中国DR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调查北京市顺义区≥40岁的2型糖尿病(DM)患者中DR患病率,探讨DR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顺义区共抽取24个调查点,对≥40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糖测量以及裂隙灯、检眼镜及免散瞳眼底照相等眼部检查。将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与DR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抽样所得≥40岁人群4549位中,共有4167(91.6%)位受检者接受筛查。根据早期治疗DR研究组(ETDRS)诊断标准,DR患病率为29.2%,严重的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为2.5%(n=11),PDR为1.3%(n=6),威胁视力的DR为5.4%(n=24)。2型DM患者中,0.4%(4/445)为社会性盲(VA〈0.1),6.3%(28/445)为双眼的视力损害(VA〈0.3)。单因素分析显示低体质量指数(BMI)(P=0.022)、胰岛素治疗史(P=0.011)与DR的发生有明显相关。较长的DM病程(P〈0.01)及增高的空腹血糖水平(P〈0.01)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的提高是预防DR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31)。结论北京市顺义区≥40岁人群DR患病率低于国外同年龄人群的调查结果,胰岛素治疗史及低BMI是影响DR发生的相关因素,而DM病程及空腹血糖水平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对预防DR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为尽快解决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即非典型肺炎)的诊断、治疗和病因问题,以SARS患者群体为研究对象,组织临床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需要规范化地设计临床研究方案,收集临床资料.我们近期参与了部分SARS临床研究项目的信息收集工作,发现SARS临床研究信息的收集存在一些特殊的难点,与以往临床研究不同,需要采用一些新方法和对策.本文简要介绍我们的想法和做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特需门诊临床确诊的AD患者和照顾者各57例。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对其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照顾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照顾者负担问卷(CBI)、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生活质量(QOL)、直观式健康状况量表(V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照顾者负担进行评估,所有数据录入SPSS25.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AD患者照顾者的负担总分为(40. 56±13. 16)分,其中以时间依赖型负担和发展受限性负担最重,分别为(11. 96±3. 55)分和(10. 54±3. 34)分。(2)照顾者负担分别与照顾者年龄、每日照顾时间、焦虑状况、患者年龄、生活自理能力呈正相关,与照顾者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及患者的认知功能呈负相关。(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照顾者负担评分有影响的因素有其他照顾者身份、照顾者的焦虑程度。结论 AD患者的照顾工作大部分由配偶和子女承担,照顾者负担处于中度水平。其他照顾者身份和焦虑状况是影响照顾者负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背景视力损害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盲和致盲性眼病的现状是做好防盲工作的基础。目的对北京市顺义区≥40岁人群进行视力损害的现况调查,为中国政府制定防盲计划提供相关信息。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视力损害标准,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顺义区≥40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电脑验光、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和直接检眼镜下眼底检查。不同年龄受检人群的视力分析以10岁的间隔进行分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视力损害与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本研究检查人员均经过标准化培训。结果本调查共入选满足纳入条件者4549人,实际接受筛查者4167人,应答率为91.6%。受检者年龄为40~94岁,平均(56.61±11.10)岁;受检者中视力损害者161例,患病率为3.9%。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损害的患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不同年龄组视力损害发生率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487,P〈0.01);≥70岁年龄组视力损害的患病率是40~49岁年龄组的15倍(OR=0.114,95%CI:0.056~0.234)。女性视力损害患病率稍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01,95%CI:0.627~1.295)。文盲组视力损害患病率为非文盲组的5.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743,95%CI:1.830~4.111)。结论年龄的增长及低文化程度是视力损害患病率增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个体而言,文化程度的提高是防止视力损害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荧光分子探针四甲基罗丹明-葡聚糖(dextran-tetramethylrhodamine,DT)和荧光黄(lucifer yellow CH,LY)、磁性分子探针钆-二乙三胺五乙酸(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DTPA)在多孔介质中的动态扩散分布规律,筛选合适的荧光分子探针用于大鼠脑组织间隙(interstitial space,ISS)光学成像.方法:琼脂糖凝胶分为DT组、LY组、Gd-DTPA组,分别导入相应分子探针,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动态观察DT、LY在琼脂糖凝胶内的扩散分布,与磁共振成像显示的Gd-DTPA在琼脂糖凝胶内的动态扩散过程进行比较.LY分别导入18只大鼠尾状核,对不同时间点离体脑切片进行荧光成像,其成像数据与相应导入Gd-DTPA的大鼠的磁共振在体检测成像数据进行对比.结果:DT、LY及Gd-DTPA在琼脂糖凝胶中的扩散分布均表现为各向同性,平均扩散分布速率分别为:(0.07 ±0.02)×10-2 mm2/s、(1.54 ±0.47)×10-2 mm2/s、(1.45±0.50)×10-2mm2/s,DT与LY、DT与Gd-DTPA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NOVA,F=367.15,P<0.001;Post-Hoc LSD,P <0.001),LY与Gd-DTP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st-Hoc LSD,P=0.09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分子探针的扩散分布面积随时间变化的趋势:DT与LY、DT与Gd-DTPA间的变化规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α=0.0125,P<0.001),LY与Gd-DTP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α=0.0125,P=0.203).LY与Gd-DTPA在大鼠尾状核ISS内分布随时间变化呈各向异性,均表现为指向同侧皮层区的单方向楔形扩散,平均扩散分布速率分别为(1.03 ±0.29)×10-3mm2/s和(0.81 ±0.27)×10-3mm2/s,t=0.759,P=0.490;信号衰减半衰期分别为(2.58±0.04)h和(2.46 ±0.10)h,t=2.025,P=0.113.LY与Gd-DTPA间扩散分布面积比率在0.5、1、2、3、7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49,P=0.088;f =2.582,P=0.061;t=1.966,P=0.121;t=0.132,P=0.674;t=0.032,P=0.976),在1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7,P=0.043).结论:LY与Gd-DTPA在多孔介质内的扩散分布规律一致,是ISS荧光成像的适用分子探针,可用于脑ISS的微观、宏观、离体检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