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在对治疗过程完成数学表达的基础上,建立能够预测颈椎病根性疼痛物理治疗效果的预测模型。 方法:对一组连续接受10次物理治疗的颈椎病根性疼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连续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定,采用前期建立的LOGISTIC曲线模型,分别以2—9次的测量值完成曲线拟合并预测全疗程的最终效果,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各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确定合理的预测模型。 结果:模型的预测能力随试验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4次以下测量值完成的预测分析,其预测能力较低。当使用5次以上测量结果完成分析时,预测能力优于4次以下测量值的预测结果,预测效果满意。 结论: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4次连续的试验性治疗所获得的5个测量数据能够有效地预测全疗程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运动功能训练的循证医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四大特点。临床中发现脑卒中后大约有2/3的患者能存活下来,但却有1/2的生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先导研究中验证了LOGISTIC模型能够充分地解释颈椎病物理治疗中疼痛症状缓解过程的变化信息,是理想的数学表达模型.目的:分析颈椎病物理治理过程LOGISTIC曲线模型中各数学特征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LOGISTIC模型对颈椎病物理治疗过程的表达能力.方法:对一组连续接受10次物理治疗的90例颈椎病根性疼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连续进行目测类比法疼痛评定,采用前期建立的LOGISTIC曲线模型,分别求得各病例回归曲线的数学特征值,包括拐点和曲率极值点.探讨各数学特征值与治疗有效性和缓解幅度之间的关联.结果与结论:治疗过程中疼痛的缓解程度与拐点位置和第二曲率极值点位置呈负相关(r=-0.460,P<0.001;r=-0.598,P<0.001);与第一曲率极值点位置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75,P=0.481).说明拐点、第二曲率极值点出现的越早,治疗全过程所能达到的缓解幅度越大;第一曲率极值点出现的位置与治疗中的疼痛缓解幅度无明显关联性.有效病例与无效病例组问拐点与第二曲率极值点位置不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第一曲率极值点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OC分析可见以第二曲率极值点和拐点作为有效与否的判断指标都能获得较高的曲线下面积,约登指数可以达到0.54-0.64,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说明LOGISTIC曲线模型的数学特征值与物理治疗效果存在明显的关联,LOGISTIC曲线模型对颈椎病物理治疗的过程特征表达充分.  相似文献   
4.
5.
(接第7期) 5 病例分析 下面这个病例说明了基于SSS和SNMT的慢性腹痛以及内脏症状的诊断和治疗. 5.1 病例介绍 1994年,一个37岁的男性出现右上腹及右肋部疼痛,伴恶心、呕吐、烧心及消化不良.4个月以后,由于症状持续,被诊为胆绞痛/胆囊炎,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中胆管造影显示正常,未见胆结石.胆囊标本的病理报告没有发现急性炎症或其他病理改变可解释他的症状.  相似文献   
6.
握力测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ubMed检索1954~2009年的有关文献,对握力评定的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影响握力值的因素、握力耐力相关研究以及握力测量的信度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发现,握力测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临床实践中需要采取标准化测量方法及过程,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在正常婴儿中的信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lberta infant motor scale, AIMS)在中国北京城区正常足月婴儿中应用时的组间信度及组内信度。方法:在中国北京城区居住的45名正常足月婴儿加入本研究,平均月龄(6.89±2.97)个月(最小月龄4个月,最大月龄12.5个月);其中男婴26例,女婴19例;小于6个月龄的婴儿23例,大于6个月龄的婴儿22例。3名评估者(评估者A、B、C)加入本研究。在组间信度的研究中,评估者A应用AIMS对婴儿进行现场运动评估并摄像,评估者B、C分别通过录像进行独立地AIMS评分,通过三者对同一婴儿的AIMS评分计算组间信度。在距第一次评估至少1个月以上,评估者B、C分别根据录像再次对每个婴儿进行AIMS评估,通过同一评估者对同一婴儿两次评估的AIMS评分计算组内信度。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测信度。结果:在组间信度的研究中,总体ICC=0.995,小于6个月龄组ICC=0.903,大于6个月龄组ICC=0.974;在组内信度的研究中,总体ICCs=0.997—0.999,小于6个月龄组ICCs=0.892—0.972,大于6个月龄组ICCs=0.987—0.998。结论:AIMS在评估中国北京城区正常足月婴儿运动发育水平时具有较高的信度。  相似文献   
8.
运动再学习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对澳大利亚学者J.Carr的R.Shepherd的《中风病人运动再学习方案》作了简单介绍,并着重介绍此法的新进展--关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upper motor neuron lesion,UMNL)综合征的新见解和临床对策。Carrt等提出,UMNL发生后除表现出阴性特征(无力、丧失灵巧性等)和阳性特征(反射亢进、异常或痉挛性运动模式等)外,还有适应特征,即神经系统、肌肉和其它软组织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动学习法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配对设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运动学习法。2组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66),以盲法测评2组患儿训练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 结果2组患儿训练后的粗大运动功能均较训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0.01,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常规康复疗法配合运动学习法能更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患者病程6个月前后社区康复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比较脑卒中患者病程6个月之内与6~24个月的康复疗效,探索患者的最佳康复时机。方法:46例病程6个月之内的脑卒中患者与31例病程6—24个月的脑卒中患者分别接受完全相同的社区康复技能训练,治疗时间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各组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提高,但6个月之内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结论:及早接受社区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患者恢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