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21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婴儿期不同阶段追赶性生长对1岁儿童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3年所有体检登记的天津市户籍婴儿的体检信息,包括婴儿出生日期、性别、出生体质量、出生身长、出生胎龄、6个月和12个月的体质量和身长、6个月内喂养方式等。根据0~6个月和6~12个月的儿童身长别体质量Z评分增长是否分别超过0. 67,将婴儿分为4组进行分析。结果儿童1岁时,0~12个月持续快速生长组体质量最重(P0. 05),肥胖率(59. 12%)最高; 6~12个月快速生长组的体质量和肥胖率均比0~6个月快速生长组高。结论提倡母乳喂养,科学添加辅食,既要促进婴儿的适度生长,又要避免过度喂养,减少脂肪储积,降低远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的特点, 探讨气质和家庭环境对适应行为的影响, 为促进儿童适应行为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9年10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西安市3所幼儿园304名4~6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填写,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气质、家庭环境对适应行为的影响。结果 1)学龄前儿童独立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及适应能力商数(ADQ)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9、6.31、18.17、20.91, P<0.05), 适应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2)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持久性、反应域、亲密度与ADQ显著相关(r=-0.18、-0.17、0.15、-0.13、0.18、0.28, P<0.05);节律性、适应性、亲密度、矛盾性与独立因子显著相关(r=-0.16、-0.18、0.26、-0.13, P<0.05), 节律性、持久性、亲密度、知识性与认知功能因子显著相关(r=-0.14, -0.17、0.18、0.11, P<0.05);反应强度、注意分散、反应域、亲密度、组织性与社会因子显著相关(r=0.19、0.13、0.21、0.21、0.13, P<0.05)。3)家庭亲密度(β=0.28)、气质的节律性(β=-0.15)和反应阈(β=0.14)可以共同预测适应行为(F=14.75, P<0.001)。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适应行为的发展受年龄、气质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因此, 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 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 能够促进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了解湖北省某山区县城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ID)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0-11月采用整群抽样,将该县城区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1个幼儿园。对抽中的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半结构化问卷调查,包括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基本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710名儿童中有396名存在感觉统合失调,患病率为55.8%(轻度30.3%,重度25.5%)。男童和女童相比感觉统合失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0.688,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控制了其他混杂因素后,男童感觉统合失调风险较女童更大(OR=1.636,95%CI:1.177~2.273,P=0.003),膳食情况中吃零食(OR=1.672,95%CI:1.158~2.412,P=0.006)、挑食(OR=1.535,95%CI:1.097~2.147,P=0.012)是SID的危险因素;爱运动是SID的保护因素(OR=0.460,95%CI:0.253~0.836,P=0.011)。随着年龄的增加感觉统合失调的风险越小(OR=0.769,95%CI:0.632~0.934,P=0.008)。结论 本研究显示山区县城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性别、年龄、儿童饮食习惯及运动状况相关,应对不同性别、年龄段学龄前儿童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特征及发育水平,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因语言发育迟缓而就诊的患儿100例,采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头颅MRI、发育评估、心理行为量表评分、行为观察等.结果 100例患儿中,男童占88.0%;头颅MRI和代谢病筛查异常比例分别为50.0%和13.9%;Gesell发育诊断量表结果显示,轻度发育迟缓占53.1%;93.1%的患儿孤独症筛查量表结果异常.结论 应重视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早期识别和早期诊断,定期监测,及早干预,以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阶梯式团体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疗效。方法 将96例首次确诊为ADHD未接受过药物及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个体组、团体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3组均采用心理行为干预,同时个体组采取一对一个体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团体组采用双人团体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采取阶梯式团体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一个疗程后采用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IVA-CPT)、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SNAP-Ⅳ评定量表-父母版(SNAP-Ⅳ)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后3组IVA-CPT综合注意力商数及综合控制力商数均较前升高(P<0.05)。观察组IVA-CPT中视觉控制力商数、综合控制力商数得分均高于个体组及团体组(P<0.05);视觉注意力商数、综合注意力商数得分高于团体组(P<0.05)。观察组SNAP-Ⅳ中多动-冲动得分下降较个体组及团体组明显(P<0.05)。结论 对于ADHD患儿的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中阶梯式团体治疗方式的疗效更优,可以明显改善多动-冲动的行为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医教结合治疗患儿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入院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其中2017年5至10月收治的5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治疗;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5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医教结合模式进行治疗。采用中文版SNAP-IV量表和视听整合的持续性操作测试(IVA-CPT)评价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及家长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SNAP-IV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NAP-IV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IVA-CPT各维度商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IVA-CPT各维度商数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IVA-CPT各维度商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对治疗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医教结合在ADHD患儿的治疗中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脑脉通联合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阻抑作用及其对相关调控基因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激酶溶栓组(简称溶栓组)、脑脉通组、脑脉通 尿激酶溶栓组(简称联合组)。自体血栓结合线栓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大鼠分别于缺血后3、6、9 h经导管由区域动脉进行溶栓。动脉给药后24 h,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变化;测定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ax、caspase-3和bcl-2表达变化。结果各模型组大鼠TUNEL阳性细胞均较假手术组增多、bax和caspase-3表达增强、bcl-2表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溶栓组、联合组各时间点bax和caspase-3表达减弱、bcl-2表达上调;各组6 h和9 h较其3 h TUNEL阳性细胞数增加、bax和caspase-3表达增强、bcl-2表达下调;除脑脉通组外各组9 h较6 h组TUNEL阳性细胞数增多、bax和caspase-3表达增强,bcl-2减弱;联合组较单一用药组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6 h和9 h组bax及caspase-3表达减弱、bcl-2增强。结论脑缺血损伤可引起促凋亡基因表达上调和抑凋亡基因表达下调,神经细胞凋亡发生,该变化随缺血时间延长而显著;脑脉通及溶栓治疗均可阻抑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但以二者联合用药的效果尤为理想,通过下调促凋亡基因bax和caspase-3表达、上调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对神经细胞凋亡发挥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