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患儿女,双胎之一,出生3天,因紫绀、听诊心脏杂音接受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左心房、左心室增大(横径分别约18.0 mm、21.2 mm),右心室偏小(横径约10.1 mm),右心室、右心房连接处未见正常瓣膜回声,见较厚肌性组织回声(图1A),回声较强,未见瓣膜开放及关闭活动;房间隔及室间隔均可见回声连续中断,仅心房顶部见长约3 mm房间隔结构;主动脉起自左心室,肺动脉起自右心室,肺动脉瓣膜增厚,回声增强,动脉导管未闭。CDFI:房间隔见右向左分流信号,室间隔近十字交叉处见左向右分流信号(图1B),肺动脉瓣口测得高速血流信号,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见左向右分流信号。超声诊断:三尖瓣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膜周部)、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肺动脉瓣轻度狭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后转入上级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RA-ILD)的CT表现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相关性。方法:搜集本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178例,评估肺内间质性病变(ILD)的CT征象,搜集患者RF、ESR、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A)等实验室结果,分析CT征象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ILD阳性组RF、ESR值[(129.76±62.54)U/mL、(60.22±35.42)mm/h]明显高于阴性组[(103.22±58.46)U/mL、(39.83±28.41)mm/h],蜂窝、小叶间隔增厚阳性组RF值[(148.89±54.45)U/mL、(153.66±58.12)U/mL]明显高于阴性组[(119.41±62.82)U/mL、(118.23±61.90)U/mL],小叶间隔增厚、淋巴结肿大阳性组ESR值[(73.83±30.19)mm/h、(69.67±37.00)mm/h]明显高于阴性组[(51.73±34.65)mm/h、(48.85±32.12)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网格影、蜂窝阳性组ACCPA值(≥200U/mL、≥200U/mL)明显高于阴性组(121.2U/mL、156.6U/mL),而胸膜下线阳性组ACCPA值(46.6U/mL)明显低于阴性组(186.8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P患者中,吸烟人数比例(10/82)、ACCPA值(180.0U/mL)明显高于非IP组(4/96、129.7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P累及范围评分与RF、ESR值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高ACCPA值是IP的危险因素,RF、ESR升高是肺内受累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小叶间隔增厚、淋巴结肿大提示RA可能处于活动期,胸膜下线出现提示RA可能处于相对静止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不同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表现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其中ISS分期Ⅰ期19例,Ⅱ期28例,Ⅲ期33例,给予WB-DWI检查,分析不同ISS分期患者WB-DWI分型差异,以及不同WB-DWI分型患者预后情况。结果ISS分期Ⅱ、Ⅲ期患者WB-DWI分型弥漫型和混合型总比例分别为82.14%和75.76%,高于ISS分期Ⅰ期患者(P < 0.05);ISS分期Ⅱ、Ⅲ期患者WBDWI分期弥漫型和混合型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ISS分期患者病灶表观弥散系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DWI分型弥漫型和混合型患者ISS分期与正常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DWI分型弥漫型和混合型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高于正常型患者(P < 0.05);WB-DWI表现混合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95%CI:19.73~24.27)短于正常型和弥漫型(95%CI:38.39~43.62,P < 0.05)。结论不同ISS分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WB-DWI表现有所差异,WB-DWI表现与患者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夏俊立  邵垠 《安徽医药》2017,21(4):692-69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胃肠间质瘤危险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间质瘤病人资料,依据危险度分为潜在恶性组和恶性组,所有病人均于术前行腹部MSCT检查并结合多平面三维重建,观察影像学征象,包括肿瘤位置、直径大小、生长方式、形态、轮廓、坏死、转移和钙化情况,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两组间相比较,在肿瘤的直径大小、形态、轮廓、坏死和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生长位置、生长方式和钙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三维重建显示胃肠间质瘤具有定位准确,观察清晰的优势,其直径大小、形态、轮廓、坏死和转移的影像学征象可以预测胃肠间质瘤的危险度,为临床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外皮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 1例进行上腹部CT及MRI扫描;5例行MRI扫描,并回顾性分析6例经组织学证实的血管外皮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 4例血管外皮瘤位于颅内,1例发生于颈椎椎管,1例发生于肝脏。CT及MRI表现:1例肝脏血管外皮瘤CT平扫为类圆形稍低密度,其MR平扫表现为边界模糊的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均显示均匀显著强化;4例颅内脑外血管外皮瘤及1例颈椎椎间孔血管外皮瘤MRI表现:与脑灰质比较,病灶均呈类圆形等T1、等T2信号;增强后均显著均匀强化。结论 1例肝脏血管外皮瘤CT和MRI增强后显著强化,强化时间持续7分钟以上是肝血管外皮瘤较典型的影像表现,颈部及颅内血管外皮瘤MRI平扫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持续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MRI在颈椎外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与MRI对颈椎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2例颈椎外伤的MSCT三维重建与MRI对骨折、脊髓创伤、椎旁软组织创伤、椎间盘损伤及脊柱脱位的诊断率。结果:诊断椎体骨折MRI与MSCT三维重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附件骨折MSCT(83.9%)优于MRI(17.7%)(P<0.005);脊髓创伤MRI(50.0%)优于MSCT(8.1%)(P<0.005);椎旁软组织创伤MRI(61.3%)优于MSCT(14.5%)(P<0.005);椎间盘损伤MRI(24.2%)优于MSCT(8.1%)(P<0.005);脊柱脱位MSCT与MRI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三维重建与MRI在颈椎外伤中有不同的诊断价值,结合临床资料,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法,能充分全面显示病情,对颈椎外伤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低张水充盈法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多平面重建共检测26例胃肿瘤患者,并与胃镜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结果: 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100.00%,确诊率96.15%(25/26);增强扫描对胃癌的TNM分期能做出明确的诊断。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胃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胃癌的术前分期首选螺旋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斑块相关参数与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参数——冠周脂肪衰减指数(pFAI)及冠周脂肪体素总体积(pFV)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87例因疑诊冠状动脉疾病而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患者,共218支冠状动脉分支存在斑块。基于CCTA评估斑块相关参数,包括斑块性质(钙化性斑块、混合性斑块及非钙化性斑块)、是否易损斑块、斑块长度和负荷、血管重构状态(无重构、负性重构及正性重构)及血管狭窄程度(轻/中/重度),分析上述参数与pFAI及pFV的相关性。结果 荷混合性及非钙化性斑块血管的PVAT的pFAI高于荷钙化性斑块血管,荷易损斑块血管PVAT的pFAI高于荷非易损斑块血管,pFV与之相反(P均<0.05)。无重构血管PVAT的pFAI低于、pFV高于负性重构及正性重构血管(P均<0.001)。重度狭窄血管PVAT的pFAI高于轻、中度狭窄血管(P均<0.05)。斑块长度及负荷均与pFAI呈线性正相关,与pFV呈线性负相关(P均<0.001)。结论 冠状动脉斑块相关参数均与其pFAI和(或)pFV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