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女,26岁,孕4产1。既往身体健康,无遗传性疾病、药物及化学物质接触史。孕15周曾于外院行产前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孕26周+2 d时于我院行胎儿常规超声检查发现:两侧丘脑可见,侧脑室无增宽,透明隔腔可见,小脑半球形态无明显异常,小脑蚓部可见,后颅窝池无明显增大。小脑后上方幕上可见一混合性包块,大小35 mm×24 mm×29 mm,边界  相似文献   
2.
分析多层螺旋CT(MDCT)扫描所致辐射剂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管电流、曝光时间、管电压、螺距因子及X线限束宽度等对辐射剂量均有影响。MDCT所致受检者辐射剂量大小与设备的性能、扫描参数和医技人员的使用操作因素等有关,同时,不同的受检者其表现也不一致,因素众多,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超声引导在经皮脐静脉穿刺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行二维超声引导下经皮脐静脉穿刺术及74例行三维超声引导下经皮脐静脉穿刺术孕妇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脐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结果二维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穿刺术总成功率97.10%,其中一次穿刺成功率57.97%,二次穿刺成功率23.19%,三次穿刺成功率15.94%。二维超声前两次穿刺成功率为81.16%。三维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穿刺术总成功率98.65%,其中一次穿刺成功率56.76%,二次穿刺成功率40.54%,三次穿刺成功率1.35%。三维超声前两次成功率为97.30%。三维超声引导下经皮脐静脉第二次穿刺成功率及前两次穿刺成功率均优于二维超声(P〈0.05)。结论三维超声引导下经皮脐静脉穿刺可以显示穿刺针针尖及针杆,在一次穿刺失败后可以利用多平面成像、表面成像、透明成像等模式观察穿刺针与脐静脉的位置关系,从而及时调整,提高第二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小儿行64层螺旋CT扫描,对比VR、MPR、MinIP、VE等重建方法在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结幕20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经临床支气管纤维镜证实均为气管、支气管异物,其中主支气管异物3例,左主支气管异物5例,右主史气管异物7例,右侧中间段支气管3例,左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异物2例。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准确率极高,可成为首选方法,为临床术前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脑后循环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床及MRI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行MRI平扫及DWI扫描。结果:本组伴有PRES 9例(45%),不伴有PRES 11例。MRI显示有PRES组共30个主要病灶,枕叶12个,胼胝体压部3个,顶叶半卵圆中心5个,颞叶5个,额叶3个。病灶主体位于皮质下白质、部分邻近皮质亦有受累。T_1WI等、稍低信号,T_2WI、T_2WI/flair稍高信号。DWI以等、稍高信号为主,ADC以等、稍低信号为著。T_2WI/flair发现病灶数最多,2例仅在DWI序列上显示清晰。结论:妊娠期高血压PRES 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DWI结合T_2WI/flair能发现更多病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X线的征象分析,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加深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2月~2011年12月有完整资料经X线诊断的35例NEC患儿,对其X线征象做出总结分析。结果 3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早期X线征象35例均有肠道动力性改变;肠壁积气21例;肝门静脉积气影5例;肠穿孔气腹7例。结论新生儿NEC早期X线征象为肠管动力性改变为主,而肠壁间积气、肝门静脉积气为NEC的特征性X线征象,而背景模糊,腹腔密度增高是腹腔渗液进行性增多的X线征象,提示NEC进展恶化的表现。因此NEC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儿童幕下髓母细胞瘤MRI常规及DWI表现,掌握髓母细胞瘤常见影像学特征,并了解其不常见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确诊为幕下髓母细胞瘤的MRI资料,扫描图像包括T1WI、T2WI、DWI及增强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单盲法分析MRI图像。结果:23例中,常见表现为肿块位于小脑蚓部18例,实性为主、散在小囊变15例;16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值为(0.68±0.16)×10-3mm2/s,增强扫描病灶中度或明显强化16例。不常见表现为肿瘤位于小脑半球(2例),第四脑室(2例),桥小脑角(1例),大囊变(1例在小脑半球,2例在蚓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7例),ADC值为(0.73±0.18)×10-3mm2/s,轻度强化5例,结节样强化1例,环形强化1例。结论:发生于小脑蚓部、实性为主、小囊变、DWI高信号是儿童幕下髓母细胞瘤的MRI常见表现,诊断不难。髓母细胞瘤不常见表现多样,结合病灶DWI信号特点,可与幕下其他肿瘤相鉴别,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用于高灌注性脑病(HPE)临床诊断中的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例高灌注性脑病患者MRI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及恢复情况。结果MRI显示T2WI及T2Flair呈高信号,T1Flair呈等、稍低信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呈等、略高信号累及灰白质;剖宫产术后个别产妇出现头痛、抽搐以及血压升高等症状;患者预后良好,8例患者恢复正常。结论 MRI对高灌注性脑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诊断表现具有显著特征,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阴道彩超介入硬化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11月经临床和超声确诊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经阴道彩超引导下穿刺抽吸并行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结果 42例患者共计54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5例失访;治愈35例,治愈率71.4%(35/49),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8%(46/49)。结论经阴道彩超引导介入硬化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具有精准、安全、创伤小、费用低、可重复、恢复快且不损伤卵巢功能、快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抗苗勒管激素(AMH)检测在卵巢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121例备孕女性,均在月经期第3天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采用超声自动容积测量(SonoAVC)技术获取窦卵泡计数(AFC)、卵巢体积(OV)及卵巢基质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并同时检测与卵巢储备功能相关的基础性激素及AMH的绝对值水平。根据基础性激素水平正常与否,将备孕女性分为A组(正常组)与B组(异常组),再依据年龄进一步将A组分为A1组(年龄<40岁)和A2组(年龄≥40岁),将B组分为B1组(年龄<40岁)和B2组(年龄≥40岁)。研究分析4组间上述各项超声测量值、血液AMH值以及临床妊娠率和妊娠结局的差异性;分析AFC、OV及卵巢基质动脉PSV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三者与AMH的相关性;同时根据妊娠结局,将所有成功受孕女性分为妊娠结局良好组与不良组,比较2组间上述各项超声测量值及AMH之间的差异性。 结果4组备孕女性的AFC、OV及AM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572、5.862、15.194,P均≤0.001),A1组的AFC、OV、AMH显著高于B1和B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1组的AFC显著大于A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的AFC大于B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的AFC显著大于B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的AMH显著高于B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备孕女性卵巢基质动脉P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C与OV,AFC与AMH,OV与AMH均呈正相关(r=0.488、0.498、0.462,P均<0.001)。A1组临床妊娠率最高(22/51,43.14%),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最低(5/22,22.73%);B2组临床妊娠率最低(1/17,5.88%),且受孕女性妊娠结局不良。妊娠结局良好组的AFC、OV及AMH显著高于不良组(t=2.079、2.885、2.164,P均<0.05)。 结论经阴道三维SonoAVC技术可简便、准确地获取AFC、OV等超声指标,联合血清AMH水平可为临床提供精准、可靠的量化指标,从而为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以及妊娠结局的预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