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的34例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发病后24 h内手术,16例)和常规组(发病后24~72 h手术,18例)。结果 早期组术后1个月死亡1例;常规组术后1个月死亡2例,术后2个月死亡1例;其余30例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与常规组相比,早期组术后3、6个月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及脑灌注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早期组恢复良好率(60.0%,9/15)明显高于常规组(20.0%,3/15;P<0.05);两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无统计学差异(60.0% vs. 33.3%;P>0.05)。结论 对于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能够显著减少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应用低管电流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腹部低剂量增强扫描的可行性.方法 对160例拟行腹部CT扫描患者随机分成8组(A~H组),每组20例.A组采用120 kV、250 mAs条件进行腹部常规剂量扫描,图像应用滤波反投影重建.B~H组采用固定管电压120 kV,管电流于250 ~70 mAs之间每次间隔30mAs减低扫描条件行上腹部低剂量扫描,图像采用迭代重建.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图像噪声、对比噪声比、CT剂量指数、CT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辐射剂量的差异.并对各组图像分别进行质量评分,确定等同于A组图像质量并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最低剂量组.图像噪声与体重指数、腹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采用迭代算法重建图像的低剂量B~H组主动脉、肝脏、脾脏、胰腺噪声为10.7 ~23.0 HU,B~F组均较常规剂量组A组图像噪声[(13.8~16.8)HU]低,而G、H组图像噪声均明显高于A组.B~E组图像平均噪声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组图像噪声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对比噪声比为3.1~14.7,B~E组对比噪声比均高于A组(3.4 ~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组对比噪声比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部分低剂量组对比噪声比已低于常规剂量A组.低剂量组B~E组图像质量评分均≥3分,并与常规剂量组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H组主观图像质量随管电流减低而明显降低,与常规剂量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H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辐射剂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为图像质量等同于常规剂量扫描最适低剂量组,辐射剂量降低约35%.图像噪声与体重指数低度相关(r2 =0.316),与腹围高度相关(r2 =0.817)结论 迭代重建可以显著降低图像噪声、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辐射剂量降低35%仍可得到与常规剂量滤波反投影重建相当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多参数鉴别诊断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学证实的24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共32个病灶、24例多形性腺瘤的MRI及临床资料.评估患者一般资料、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T1初始信号强度值(previous signal intensity,SIpre)、增强后最大信号强度值(maximum signal intensity,SImax)、增强期末信号强度值(signal intensity of the end of enhancement,SIend)、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廓清率(wash-out ratio,WR)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对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Warthin瘤发病年龄与多形性腺瘤不同,前者大于后者(t=9.33,P<0.05);男女比例不同,前者以男性为主,后者以女性多见(P<0.05).Warthin瘤ADC值[(0.634±0.201)×10-3 mm2/s]显著低于多形性腺瘤[(1.084±0.453)×10-3 mm2/s](t=-5.00,P<0.05).两者SIpre(t=4.01,P=0.0002)、WR(t=15.10,P<0.0001)、TTP(P<0.05)及TIC类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ADC值=0.811×10-3 mm2/s为阈值,鉴别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AUC为0.845(P<0.05),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0.63%;TIC类型区分二者的AUC为0.961(P<0.05),敏感度为95.45%,特异度为100%;ADC值与TIC类型联合区分二者的AUC为0.984(P<0.05),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6.88%.结论DWI、DCE-MRI多参数及联合有助于鉴别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m6A RNA甲基化调节基因对THCA的与后续影响。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RNA-seq数据及相关临床信息。通过wilcoxon检验分析肿瘤与正常样品之间m6A RNA甲基化调节基因的不同表达,使用lasso Cox回归分析构建m6A RNA甲基化调节基因与THCA的风险预后模型,使用中位风险评分将THCA患者分层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使用ROC曲线用来评估预测模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肿瘤与正常样品之间m6A RNA甲基化调节基因的不同表达,3个基因上调,14个基因下调。lasso Cox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m6A RNA甲基化调节基因IGF2BP2、FTO、IGF2BP1、RBM15。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相比,OS明显较低(P=4.278e-02)。ROC曲线中AUC值为0.783,结果显示预测模型较有效。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进行模型效能检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HR值为2.083(P < 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HR值为2.653(P < 0.001)。结论m6A RNA甲基化调节基因IGF2BP2、FTO、IGF2BP1、RBM15可以构建预测模型来预测不同的临床亚群患者的OS。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MRI液体征像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诊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0例,共78个压缩椎体(良性43个,恶性35个),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观察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RI征像,并探究MRI液体征像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以T1WI低信号,T2WI、STIR稍高信号为主要表现,其中两者区别在于良性患者椎体周围软组织有轻微肿胀或无肿胀,椎体上缘/下缘后部突向椎管,椎体后缘平直,椎弓根基本不受累,多见液体征像;恶性患者椎体呈楔形改变,且椎体后缘膨隆,椎体周围软组织有明显肿胀,并累及椎弓根,液体征像出现少;在78个病变椎体中,共有16个(20.51%)出现液体征像,其中良性椎体中有13个出现液体征像,恶性椎体中有3个出现液体征像,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液体征像发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液体征像多在良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出现,故可作为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肠道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肠道急腹症患者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结果恶性病变19例,17例伴肠梗阻:原发肠癌伴梗阻9例,腹膜转移粘连伴梗阻5例,肠淋巴瘤伴梗阻2例,肠间质瘤伴梗阻1例;另直肠癌伴穿孔、感染和乙状结肠癌伴周围感染各1例。良性病变21例,12例伴肠梗阻:单纯粘连性肠梗阻7例,其他原因所致梗阻5例;另肠穿孔伴周围感染3例,肠系膜血管病变2例,回盲部结核、回盲部感染伴脓肿、腹壁疝、肠系膜粘连扭转各1例。本组病例MRI对肠道急腹症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达92.5%(37/40),定性诊断敏感性90.91%、特异性94.44%,病因诊断符合率82.5%(33/40)。结论 MRI对病变的发现与显示,及定位、定性、病因学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在诊断肠道急腹症方面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晏 《医学综述》2013,19(12):2219-2221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纤维上皮类肿瘤,其发病率仅占乳腺肿瘤的0.3%~1.0%,占乳腺纤维上皮类肿瘤的2%~3%,它具有双相性分化的特点,同时含有上皮及间质成分,生物学行为多样,组织病理学上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叶状肿瘤在临床、病理与影像学的表现与纤维腺瘤难以鉴别,缺乏一定的特异性,术前正确诊断率较低,且手术切除后存在复发及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总结乳腺癌的X线征象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对乳腺癌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 收集我院300例以乳腺肿块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从中选出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病例28例,误诊病例6例.误诊病例中4例病理报告为良性而X线诊断为恶性肿瘤,包括纤维瘤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1例,特发性肉芽肿性炎1例;2例病理报告为乳腺癌而术前误诊为良性病变.分析乳腺癌及误诊病例的X线表现,总结误诊原因.结果 乳腺癌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多位于外上象限,大多数可见肿块影,边界模糊,有沿导管分布的泥沙样、断针样钙化,病侧血管增粗;4例误诊的良性病例因具有部分恶性病变特征而误诊,回顾分析时可见它们与恶性肿瘤的不同之处在于无明显肿块影,钙化点较粗大且分布不规则;2例因肿块边界清晰而误诊为良性病变,回顾分析时见其部分边界不清,且伴病侧血管增粗,Cooper韧带增粗等恶性征象.结论仔细分析钼靶X线病变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纹状体和黑质1 H-MRS各参数值正常参考范围。方法纳入健康中老年志愿者32名,采用单体素PRESS序列对纹状体、多体素PRESS序列对黑质进行1 H-MRS扫描,分析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和肌酸(Cr)含量及各参数比值。结果左右侧纹状体和黑质NAA/Cr、Cho/Cr、NAA/Cho、NAA/(Cho+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综合两侧结果,纹状体NAA/Cr、Cho/Cr、NAA/Cho、NAA/(Cho+Cr)均值及95%CI分别为1.39(1.33~1.45)、0.90(0.86~0.94)、1.58(1.50~1.66)、0.73(0.70~0.76);黑质上述比值均值及95%CI分别为2.36(1.85~2.87)、1.38(1.12~1.65)、1.70(1.59~1.81)、0.93(0.86~1.00);纹状体及黑质中NAA/(Cho+Cr)比值均最稳定。结论正常中老年人黑质和纹状体1 H-MRS各参数中,NAA/(Cho+Cr)比值最稳定,可为研究累及黑质和纹状体区域的疾病提供正常参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