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8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8篇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维持性腹膜透析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口服西那卡塞治疗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将50例维持性腹膜透析合并SHP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骨化三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西那卡塞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3、6、12个月血甲状旁腺素(PTH)、钙、磷和钙磷乘积水平,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6、12个月冠状动脉钙化(CAC)积分。观察2组治疗前后SHPT相关临床症状如顽固瘙痒、肌无力、骨痛、失眠、不安腿综合征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各时段血磷、PTH、钙磷乘积均较治疗前下降,血钙、CAC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钙、血磷、PTH、钙磷乘积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C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CAC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6.49±21.38)分比(586.43±21.27)分,P=0.03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顽固瘙痒、肌无力、骨痛、不安腿综合征等SHPT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SHPT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西那卡塞能降低SHPT患者PTH,改善钙磷代谢紊乱,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并且能减轻患者冠状动脉钙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节段的显示能力。方法:入选15例临床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记录患者12导联静息心电图,根据ST-T有改变的导联推测相关狭窄的冠状动脉。患者于螺旋CT检查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以之为标准,观察16层螺旋CT和心电图对于狭窄程度≥50%的冠脉血管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50%狭窄的血管分支检出的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97.69%,阳性预测值为83.33%,阴性预测值为96%,与冠脉造影的一致性较好。CT和心电图联合应用对冠脉狭窄节段的检出能力无提高。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冠状动脉有较好的显示能力;对于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识别能力可靠,但与心电图联合应用对冠脉狭窄的诊断无进一步帮助。  相似文献   
4.
杨文龙  张俊峰 《心脏杂志》2017,29(2):228-231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血小板的病理性激活在CV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微小RNA(mi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小分子RNA,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多种miRNA 都与CVD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血小板含有丰富的miRNA,本文就血小板来源的miRNA在CVD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2014年ACS住院患者489例,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根据FT3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FT3组和低FT3组,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低FT3组患者的总胆固醇、载脂蛋白E、空腹血糖及肌酐水平均高于正常FT3组[(6.79±3.17)mmol/L比(4.57±2.92)mmol/L,P0.01;(4.53±1.47)mmol/L比(4.03±1.06)mmol/L,P0.01;(6.64±3.82)mmol/L比(5.88±2.24)mmol/L,P0.01;(116.64±43.20)μmol/L比(97.99±30.85)μmol/L,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正常FT3组[(0.98±0.17)mmol/L比(1.03±0.26)mmol/L,P=0.04]。与正常FT3组患者相比,低FT3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更低(54.74%±10.03%比58.71%±7.96%,P0.01),脑利钠肽水平更高[739(304,4 922)pg/ml比140(62,462)pg/ml,P0.01],三支病变的患者比例高(73.3%比43.8%,P0.01)。1年随访结果显示,低FT3患者的总死亡率(13.1%比5.9%,P=0.03)、再次血运重建率(15.4%比7.6%,P=0.02)及MACE发生率(27.4%比14.0%,P0.01)均高于FT3正常组。Kaplan-Meier分析显示,低FT3组1年无MACE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FT3组(72.6%比86%,log rank P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低FT3是MACE的预测因素(HR=0.010,P=0.01)。结论血清FT3水平降低在ACS患者中常见,FT3降低的ACS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6.
高霖  程纯 《临床荟萃》2012,27(7):635-638
自1971年英国科学家Sir John Vane提出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中以前列腺素H2(PGH2)为底物的血栓素A2(TXA2)的合成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后,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作用在多个大型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但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100mg/d)并不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水平及肝脂肪酶基因(Hepatic lipase gene,LIPC)Nla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类型之间关系. 方法:取91例冠心病患者和72名健康对照者空腹晨起静脉血,从全血中抽提基因组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LIPC多态性在中国汉族冠心病人群中的发生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SP60水平. 结果:(1)冠心痛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T纯合子基因型频率为15.4%对8.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73).亚组分析中,心肌梗死与健康对照组28.1%对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3).(2)TT、CT、CC基因型冠心病各组HSP60水平中分别为(6626±2621)、(3980±3578)、(3537±3018)pg/ml,TT基因型与CT、CC两种基因型之间HSP60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冠心病组中HSP60<3639 Pg/ml组TT纯合子占2.2%,心肌梗死占2.2%;而>3639 Pg/ml组中TT纯合子占28.9%,心肌梗死占68.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LIPC NlaⅢ多态性随着血清HSP60升高,TT纯合子出现频率增大,严重的冠脉事件发生几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脂联素基因(APM1)启动子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了325例冠脉造影结果和脂联素启动子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11377G/C)的关系.研究设立了冠心病组(CAD)和正常对照组,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按照不同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将分成不同病变组,分析-11377位点基因型及基因频率的差异性。结果(1)冠心病组脂联素基因-11377位点多态性GC、GG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2.619,P〈0.05);(2)冠心病患者脂联素-11377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χ^2=11.291,P〈0.05);(3)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冠脉不同病变支数各组比较,脂联素-11377位点基因型差异无显著性(χ^2=11.575,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具有显著差异性(χ^2=11.582,P〈0.05);(4)按Genisini标准冠状动脉不同积分各组之间比较脂联素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10.983,P〉0.05),但等位基因频率具有显著差异性(χ^2=8.978,P〈0.05)。结论脂联素SNP-11377G/C各种基因型与冠心病有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无关,而等位基因频率不但与冠心病显著相关,并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舒张性心力衰竭或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约占临床慢性心力衰竭的一半左右,以往被视为与收缩性心力衰竭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型,经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后表明,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进一步从病理生理角度提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的新思路。对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仍然缺乏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肥胖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肥胖患者的脂肪移动信号失调,导致非脂肪组织如心肌也出现脂质累积。心脏因脂肪酸过度供应,发生不充分氧化,中间产物如神经酰胺等的累积,导致线粒体功能不全、解偶联、无效循环及活性氧簇的生成,继而使心脏代谢调控失衡,导致收缩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