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尿道精囊镜(TSV)技术治疗难治性血精症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诊断为难治性血精症、接受药物治疗半年以上无效反复发作后经TSV治疗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访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精液质量、治疗效果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治疗6个月后随访, 患者的精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分别由治疗前的(5.68±0.78)、(12.34±1.71)×106/mL下降为(0.97±0.45)、(1.43±0.34)×106/mL(t=2.201、6.970, 均P<0.001)。治疗后的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评分和性功能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价表(CIP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77、15.438, 均P<0.001)。98例患者中临床痊愈58例, 好转28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7.8%(86/98)。98例患者中出现逆行射精2例, 附睾炎4例, 未观察到精囊穿孔、射精管反流、直肠尿道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TSV技术治疗难治性血精症患者不仅可以明确诊断, 还能对精囊进行冲洗...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miR-802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发展抑制CYLD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与发展。方法:qRT-PCR检测miR-80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系(T24、5637、J82、BIU-87、SW870、UM-CM-3)与非肿瘤正常尿路上皮细胞系SVHUC-1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因素的相关性;预测靶基因CYLD,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及Western blot检测与miR-802的调控关系;Western blot检测3种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E-cadherin、N-cadherin及Vimentin)与miR-802的相关性;qRT-PCR检测127例膀胱尿路上皮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及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系T24、5637、J82、BIU-87、SW870、UM-CM-3与非肿瘤正常尿路上皮细胞系SV-HUC-1中的CYLD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肿瘤组织中CYLD蛋白表达水平;用CCK8法、流式细胞法、Tranwell迁移实验检测了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系T24的增殖、迁移及周期S期的聚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YLD及TNF-α对NF-κB信号通路及相关分子的调控作用。结果:miR-80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及膀胱尿路上皮癌各株细胞系中表达均呈现升高趋势,而同时与危险因素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也呈现正相关;miR-802mimics转染组较miR-NC对照组CYLD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miR-802过表达导致N-cadherin与Vimentin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E-cadherin的表达显著降低;CYLD可以作用于膀胱尿路上皮癌,对其有抑制效果;miR-802通过促进EMT的发展,而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周期S期的聚集,但该效果被CYLD回补;CYLD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结论:miR-802促进EMT的发展抑制CYLD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与发展,本研究miR-802有可能成为诊断和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孙宾  刘多凤  陈建华 《河北医药》2020,42(9):1291-1295
目的探讨miR-205调控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Gepsilon(PLCε)对膀胱癌T24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qRT-PCR检测miR-205在膀胱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将miR-205 inhibitors、miR-205 mimics和阴性对照转染至人膀胱癌细胞系T24,qRT-PCR检测miR-205的表达量,划线法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验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Cadhein、Vimentin、Slug的表达量,荧光素酶检测miR-205与PLCε的关系。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细胞癌组织中miR-205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05 inhibitors组中穿透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05 mimics组中穿透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05 inhibitors组T24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05 mimi...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患者对其自身护理、保健、治疗的要求也相对增高。前列腺增生症是一种渐进性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大,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率相应增高,尿潴留的发生率也相应的升高[1]。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时,外科手术治疗就成为首要的治疗手段。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2,3],也是最早开展的腔镜手术之一。TURP是治疗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传统免疫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在肾绞痛、输尿管结石患者并发严重上尿路感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6年4月我院346例肾绞痛、输尿管结石患者门急诊或刚入院时测得的CRP值,采用卡方检验分析CRP组间比较,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CRP与输尿管结石并发严重上尿路感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46例肾绞痛、输尿管结石患者中,24例(6.94%)并发严重上尿路感染,其中男6例,年龄35~68岁,女18例,年龄26~85岁;CRP 2~247.37mg/L,中位数69.57mg/L。CRP样本总体与输尿管结石并发严重上尿路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40mg/L组与CRP40mg/L组并发严重上尿路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法分析:输尿管结石并发严重上尿路感染率的变异有50%可以由CRP值所解释,R=0.702,R2=0.493。结论:CRP40mg/L输尿管结石更易并发严重上尿路感染甚至发展成尿源性脓毒症。CRP检查可为我们在门急诊工作中预测这种潜在风险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析输尿管结石采用急诊和择期体外碎石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急诊 ESWL(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择期 ESWL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术后两周结石排净率以及再发疼痛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及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前列腺癌组织和16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MACC1及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中MACC1蛋白阳性率为59.2%,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18.8%),(χ2=8.671,P=0.003);c-met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阳性率64.5%,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31.2%),(χ2=6.018,P=0.014);随访结果提示MACC1和c-met阳性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χ2=5.480,P=0.019;χ2=14.826,P<0.001);MACC1与c-met蛋白呈正相关。结论 MACC1及c-met蛋白表达增高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MACC1及c-met蛋白可以作为反映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王乾  孙宾  李殷南  沈俭 《医学信息》2019,(14):175-177
目的 探讨尿液中肌氨酸、PCA3mRNA,血清PSA在前列腺癌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2例以及前列腺癌患者62例(病理确诊)作为研究对象,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组,前列腺增生患者为对照组。以两组患者进行前列腺按摩后的初始尿液为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对肌氨酸、PCA3mRNA,血清PSA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肌氨酸、PCA3mRNA,血清PSA的差异并统计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诊断准确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尿肌氨酸、PCA3mRNA,血清PSA水平分别为(13.51±2.54)ng/ml、(6.09±0.56)ng/ml、(0.53±0.07)μmol/L,高于对照组的(7.60±0.27)ng/ml、(2.03±0.21)ng/ml、(0.36±0.04)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联合监测尿液中的肌氨酸、PCA3mRNA及血清PSA水平,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监测有效率,为患者提供更为便利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PSA灰区(tPSA4-10ng/m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增生症(BPH)、前列腺癌(PCa)的诊断效用。方法 162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后分为BPH组104例和PCa组58例,分别检测其血清PSA、f/tPSA、直肠超声检测前列腺体积并测算PSAD数值。结果 PCa组血清tPSA与BP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血清f/tPSA较BPH组明显降低(P<0.01),PCa组PSAD值较BPH组明显升高(P<0.01)。随f/tPSA、PSAD升高,PCa诊断的敏感度也升高但特异度下降。PSAD对PCa诊断特异度明显高于f/tPSA比值。结论 f/tPSA比值和PSAD对诊断BPH、PCa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