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7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62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99篇
口腔科学   94篇
临床医学   561篇
内科学   248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134篇
外科学   486篇
综合类   1200篇
预防医学   157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206篇
中国医学   166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前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同时也是正常胃黏膜转化为胃癌的关键阶段,及时的治疗和预防胃癌前病变,可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胃癌前病变病因多样,病机复杂多变,具有难治性、缠绵性、复发性、易瘀、易滞、易积的特点,与“久病入络”理论相契合。其病在胃络,脾胃虚弱、瘀阻胃络、毒损胃络是胃癌前病变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多以疏肝健脾和胃、化瘀活血通络为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探讨电针调节哮喘患者静息态下脑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变化情况。方法:招募10例哮喘患者(哮喘组)及与其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18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采集电针前、电针大椎、风门、肺俞30 min后的静息态fMRI脑影像。分析2组局部一致性(ReH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以差异脑区为种子点分析哮喘患者电针前、后全脑功能连接变化。结果:①电针前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左侧脑岛ReHo值升高(P<0.001)。②以左侧脑岛为ROI进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与对照组相比,电针前哮喘组左侧脑岛与左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双侧扣带回中部、右侧颞上回/额下回、右侧额上回功能连接增强(均P<0.001)。③与电针前相比,电针后哮喘组左侧脑岛与双侧中央后回/中央前回、后扣带回/楔前叶功能连接降低(均P<0.001)。结论:哮喘患者静息状态下左侧脑岛局部脑功能活动及其与感觉运动、认知执行脑功能网络出现异常,电针可调节左侧脑岛与感觉运动及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这为探讨电针治疗哮喘的神经生理学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苏启航  张锦飙  李聪  张岩  潘杰  李立钧  谭军 《骨科》2019,10(5):379-383
目的 通过三维骨折线分布图的大数据形态学分析,揭示脊柱胸腰段椎体(T11~L2)骨折的好发模式及骨折特点,从而指导临床决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AO分型为A型的压缩性胸腰段椎体(T11~L2)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共纳入了257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6岁,266个骨折椎体,其中T11骨折15例,T12骨折69例,L1骨折95例,L2骨折87例。把病人高分辨率CT数据导入到Mimics软件中,通过阈值分割,重建出骨折椎体模型。依次将各个骨折椎体的骨折线临摹到相应正常椎体模型上,获得各个椎体节段的3D骨折线分布图。结果 3D骨折线分布图揭示骨折线主要集中在椎体的上半部分以及椎体的外1/3部分,并且沿着椎体的前方和侧方呈环状楔形分布。结论 首次将骨折的Mapping技术应用到胸腰段骨折的分析研究中,骨折线分布图揭示了胸腰段骨折的好发模式及形态学特点,从流行病学及形态学方面提高了对胸腰段骨折的认识,有助于提升后续的科学研究及改善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水平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诊重症监护室(ICU)的疑似DIC患者的111例,根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中的标准,分为DIC组和非DIC组。在临床怀疑DIC时检测诊断DIC相关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等]及TM、TAT、t-PAIC、PIC。比较组间TM、TAT、t-PAIC、PIC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诊断切点及诊断效能。结果 DIC组的TM、PIC和t-PAIC值高于非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PIC、t-PAIC值诊断DI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6、0.861、0.819;cut-off值分别为:24.950U/mL、2.836μg/mL、13.100ng/mL;灵敏度分别为:60.7%,89.3%,71.4%;特异度分别为:81.0%,82.8%,87.9%,采用联合检测后,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9%、95.7%。结论联合检测血浆中的TM、tPAIC和PIC水平等对早期诊断DIC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滴鼻对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30min,A组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1μg/kg),B组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2μg/kg),C组为经鼻滴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患儿滴鼻前即刻(T0)、滴鼻后10min(T1)、滴鼻后20min(T2)、麻醉诱导时(T3)、手术开始时(T4)、拔出喉罩时(T5)的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和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pulse oxygen, SpO2),以及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诱导期合作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 ICC)评分、儿童苏醒期躁动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PAED)评分、出院后行为问卷(post hospitalization behavior questionnaire, PHBQ)例数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与A组、C组相比,B组T2、T4、T5时MAP,T2~T5时HR显著下降(P<0.05)。与C组相比,A组和B组ICC评分、PAED评分、PHBQ例数显著下降(P<0.05)。三组患儿一般资料、麻醉时间、手术时间、SpO2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可显著提高麻醉诱导合作度,降低苏醒期躁动和出院后行为改变的发生。术前滴鼻右美托咪定1μg/kg与2μg/kg对MAP和HR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