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305篇
预防医学   140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162篇
中国医学   98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ccumulating evidence reveals that inflammation plays a vital p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DN),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bout the TGF-β-activated kinase 1 (TAK1) signal pathway activat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DN. We used 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 (BMMs) and db/db mice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protectiv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TAK1 inhibitor (5Z-7-oxozeaenol) on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The study showed that pretreatment with 5Z-7-oxozeaenol not only remarkably decreased high glucose (HG) stimulated excessive release of MCP-1 and TNF-α, but also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ERK1/2, p38MAPK phosphorylation, and NF-κB activation in macrophages. In consistent, 5Z-7-oxozeaenol markedly reduced diabetes-induced albuminuria, histological changes, macrophage infiltration, and renal inflammatory cytokines expression and exerted its function through down-regulating ERK1/2, p38MAPK, NF-κB activation in the kidneys of db/db mice. Our findings may provide a novel direction to study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a perspective intervention to halt the progression of D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缝隙干预下四肢血压监测在主动脉夹层(AD)急救中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北矿工总医院急诊科于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无缝隙急救干预下进行四肢血压监测的AD患者22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26~71)岁,平均(51.3±7.2)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15例;剧烈胸背痛11例、腰背部疼痛5例、腹痛3例、伴胸闷憋气2例,晕厥1例。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常规急救护理的19例急诊AD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28~67)岁,平均(50.5±6.5)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13例;剧烈胸背痛8例、腰背部疼痛3例、腹痛4例、胸闷憋气3例、晕厥1例。观察两组拟诊为AD的预警时间、AD确诊时间和急救总时间、急诊干预后收缩压达标率。 结果两组AD患者的预警时间、确诊时间、急救总时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5,7.84,19.33,P<0.01)。观察组收缩压达标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87,P<0.05)。 结论无缝隙干预下四肢血压监测可缩短AD的预警时间和确诊时间,规范AD急救,有效降低收缩压,提高确诊例数抢救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外周血染色体培养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外周血细胞染色体同时用改良方法(改良组)和传统方法(对照组)培养进行比较。改良组将肝素抗凝血低速离心,无菌操作直接吸取上层的血浆和白细胞混匀,加入淋巴细胞培养液进行培养;常规组将肝素抗凝血直接加入淋巴细胞培养液混匀。将上述两种细胞混悬液分别置37℃体外培养68~72h收获染色体,G显带,评价2组染色体培养成功率、分裂象数量、图像质量与染色体长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组≥ 400条带者(49.5%)高于对照组(32.5%)(P < 0.01);改良组带型的合格率与最佳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改良后的外周血染色体分散度更好,分裂相更多,长度更长,带型更加清晰。结论改良组因去除红细胞对染色体培养的影响,染色体染色效果及显带质量均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与传统消毒方法对比,观察不同载体吸附消毒剂对重症监护室(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探索经济、方便、有效的消毒方法和频次。方法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前采用含氯消毒剂+普通毛巾进行擦拭为对照组,实验组改用双链季胺盐消毒剂,分别采用消毒湿巾、超细纤维抹布和棉质水刺无纺布为载体对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消毒频次均为每日2次,工作状态下随机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消毒效果进行荧光检测和微生物检测,分别比较实验前后、不同材质载体消毒剂消毒方法的清洁消毒合格率,分析三种消毒方法的消耗成本。结果与实验前比较,实验组三种不同材质载体消毒效果的微生物检测法和荧光检测法的总合格率分别提高到95.43%和7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3种不同载体吸附同一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耗成本依次为4.4元/每日每床、1.58元/每日每床和1.66元/每日每床。结论双链季胺盐消毒剂可以作为ICU的常规消毒剂使用,以棉质水刺无纺布为载体的消毒方法,清洁消毒一步完成,价廉物美,每日2次,是保持高频接触物体表面低污染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在小瞳孔下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
  方法: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小瞳孔青光眼术后白内障36例36眼,均采用透明角膜切口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3 mo。
  结果:术前裸眼视力或最佳矫正视力均≤0.3,术后1wk最佳矫正视力≥0.3者23眼(63.89%),术后3mo随访视力≥0.3者34眼(94.44%),视力<0.3者2眼(5.56%),其中1眼为青光眼术后视神经萎缩,1眼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压控制正常,滤过泡完整,未见严重并发症。
  结论: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在小瞳孔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复杂,手术技巧合理应用仍能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原先存在的视网膜视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2012年9月2013年8月,我科共施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02013年8月,我科共施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073岁。腋后线第九肋间稍偏后作为观察孔;腋前线及腋中线之间第四肋间473岁。腋后线第九肋间稍偏后作为观察孔;腋前线及腋中线之间第四肋间45 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腋前线第七肋间作为副操作孔。施行解剖性肺叶切除,其中右上肺3例、右中肺1例、右下肺2例、左上肺1例、左下肺3例。结果:全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055 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腋前线第七肋间作为副操作孔。施行解剖性肺叶切除,其中右上肺3例、右中肺1例、右下肺2例、左上肺1例、左下肺3例。结果:全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05240 min;术中出血量40240 min;术中出血量40210 ml;清扫淋巴结4210 ml;清扫淋巴结412枚;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312枚;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310 d;术后住院时间810 d;术后住院时间814 d。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房颤1例,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全组病人随访314 d。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房颤1例,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全组病人随访314个月无复发。结论: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加微创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微创心脏外科直视手术(MID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淮北矿工总医院2018年7月-2019年11月接受MIDCS的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57.5±10.2)岁。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6例,瓣膜病13例,左心房黏液瘤1例。20例患者术前均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术中均采用TEE监测。麻醉诱导后TEE检查修正诊断,指导建立体外循环,开放升主动脉前指导心腔排气;术中,于病变处理完成后即时TEE监测心内血流、瓣膜及心功能情况;于手术操作完成、心脏复跳后,应用TEE评价手术疗效,以无残余分流、瓣周漏、瓣膜关闭不全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为治愈。结果 经术中引导,20例患者均准确置于引流管、排空心脏。经TEE检查修正诊断5例:1例下腔型房间隔缺损术中发现另有一小的房间隔缺损,术中一并予以修补;1例房间隔缺损者房水平仅有微量分流,无需处理;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合并三尖瓣前叶裂,均行瓣叶修复后再予三尖瓣成形术;另1例则排除了左心房血栓。病变处理完成后,因术中TEE即时评估疗效不满意而更改手术方式2例:1例三尖瓣成形术后瓣膜关闭不满意者改行三尖瓣置换术,1例室间隔修补术后残余分流者改行胸骨正中切口继续修补。另有2例术毕即时通过TEE发现低心排血综合征,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全组未见食管损伤和相关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均无残余分流、瓣周漏及少量以上反流,黏液瘤完全切除;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LVEF为54%~69%(61.40%±3.65%),与术前[44%~67%(58.70%±5.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6, P<0.05)。本组患者治愈率100%。结论 术中TEE监测应用于MIDCS中,在补充修正诊断、引导体外循环建立、手术操作完成后监测心内排气、评价手术疗效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微创心脏外科直视手术的成功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五味消毒饮联合针刺下髎与交信穴对急性盆腔炎(APID)患者炎性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淮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APID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五味消毒饮联合针刺下髎与交信穴治疗。评价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腹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WBC)恢复时间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恢复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WBC、NEUT、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8~+水平。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3%(4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腹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WBC恢复时间及NEUT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CRP、TNF-α、PCT、WBC、NEUT及外周血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外周血CD3~+、CD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五味消毒饮联合针刺下髎与交信穴治疗APID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大黄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由于野生大黄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加之人为采挖等影响,导致大黄野生资源急剧下降。现阶段大黄资源以人工栽培为主,由于栽培地区广,种植管理不规范、农药滥用等问题导致大黄药材品质降低。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对大黄无公害种植技术进行探讨,内容包括基于GMPGIS的大黄无公害种植地精准选址、土壤改良、优质种子选育、种苗繁育、合理施肥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该体系可为大黄无公害种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