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307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动态矫正衣对脑卒中患者躯干运动捕捉和患侧肢体表面肌电的即刻影响。方法:2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在穿戴动态矫正衣前后,进行站立位偏瘫上肢前伸够物活动,应用运动捕捉系统对患者躯干前屈、旋转和侧屈运动进行采集分析,应用表面肌电分析系统对偏瘫侧胸大肌、三角肌前束、三角肌中束、斜方肌上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直肌、臀中肌、胫前肌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EMG)和肱三头肌的协同收缩率(CR)进行采集分析。结果:穿戴动态矫正衣后偏瘫上肢前伸够物时的躯干前屈、侧屈角度均较前减小(均P<0.05),三角肌前束、斜方肌上部、三角肌中束、肱二头肌、股直肌、臀中肌和腓肠肌的iEMG值均较前增加(均P<0.05),肱三头肌CR值较前增加(P<0.05)。结论:动态矫正衣可以辅助偏瘫患者姿势稳定,提供躯干支持并限制异常代偿姿势,提高上下肢肌群的运动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功能评定工具在失能评估中的信度。方法选取江苏钟山老年康复医院存在功能障碍的住院患者371例参与本研究,以基于ICF的功能评定工具对患者进行失能评估,以数字化评定量表(0~10分)评估条目失能程度。分析失能评定工具的内在一致性、评估者间信度、评估者内信度。结果基于ICF的失能评定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评估者间信度分析显示量表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85,量表包含的20个条目的ICC在0.78~0.94(P<0.01);评估者内信度分析显示量表的总分ICC为0.95,除b230听力外,量表包含的其它条目ICC在0.72~0.97(P<0.01)。结论基于ICF的失能评定工具与数字评定量表联合在临床失能评估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内在一致性及评估者间信度和评估者内信度。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差异。 方法:2012—2014年住院介入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126例,根据年龄分为4组:A组(≤54岁)、B组(55—64岁)、C组(65—74岁)、D组(75岁及以上),于康复治疗前和出院时,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对各年龄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水平、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和分析。 结果:D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BI差值显著低于B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BI差值跟年龄呈线性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r=-0.212);D组出院时NIHSS评分(NIHSS1)显著低于B、C组(P<0.05),BI日均改善率(|BI1-BI0|/介入时程)显著低于A、B组(P<0.05)。 结论:年龄是影响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75岁以上高龄患者其功能恢复程度和速度均降低,而低于75岁者脑梗死急性期其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口咽部形态学变化及其与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为寻求脑卒中并发OSA的康复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首次发病且病程1个月之内的脑卒中患者39例,排除发病前已确诊OSA的患者,入组患者均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口咽部核MRI检查及各项功能评估,将并发与不并发OSA患者的咽部MRI测量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将脑卒中并发OSA患者的咽部测量指标与患者的功能评估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①并发OSA的脑卒中患者腭后距离、舌后距离较不并发OSA者偏小、软腭长度较不并发OSA者偏大,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2/0.003/0.019)。②脑卒中并发OSA患者的腭后距离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呈正相关、与改良Rankin分级呈负相关;舌后距离与患者的NIHSS评分、改良Rankin分级呈负相关,与患者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呈正相关(P<0.05)。 结论:脑卒中并发OSA患者的口咽部形态学变化(腭后距离及舌后距离偏小)与患者的功能评估间有一定相关性,所以改善脑卒中后OSA患者口咽部形态学的变化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否能提高健康大鼠认知功能,以及认知功能与运动皮质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样可塑性的相关性。方法:24只SD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和rTMS组(n=12),rTMS组接受为期4周的高频(10 Hz)rTMS,control组接受4周假刺激。使用水迷宫检测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的改变;通过TMS结合肌电图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评价干预前后运动皮质(M1区)LTP样可塑性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干预后大鼠M1区NR1、NR2A、NR2B的蛋白表达改变。结果:前额叶高频rTMS可以提高健康大鼠空间情景记忆能力(P<0.05);前额叶高频rTMS可以增强M1区可塑性,表现为M1区LTP样可塑性增高及NR1和NR2A蛋白表达上调(P<0.05);且M1区LTP样可塑性的改变与空间情景记忆能力成正相关(P < 0.05)。结论:高频rTMS可改善健康大鼠的空间情景记忆及运动皮质LTP样可塑性,且认知功能与运动皮质LTP样可塑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上肢和肩周肌肉力量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转移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脊髓损伤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肩周肌肉力量训练。2组患者均从第四周开始进行为期2周的转移训练,教习患者在两张可设置不等高度的治疗床之间进行转移,在最后1周进行2次轮椅与马桶或轮椅与床面之间的转移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主动转移高度差、肩前屈肌力训练负荷等指标对2组患者则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6周后,2组患者左、右侧肩前屈训练负荷、主动垂直转移高度差和MBI得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左、右侧肩前屈训练负荷、主动垂直转移高度差和MBI得分分别为(14.49±3.39)kg、(15.17±3.78)kg、(8.64±4.19)cm和(76.46±10.97)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上肢和肩周肌力训练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患者平面间的转移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的内皮祖细胞(EPCs)动员在生理性缺血训练(PIT)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42只兔进行可控性心肌缺血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入以下6组:假手术组、单纯生理性缺血训练组、单纯心肌缺血组、生理性缺血训练组、阿托伐他汀组、雷帕霉素组。生理性缺血训练共4周,每次3min,间隔5min,每周训练5d,每天训练3次。实验终点时,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实验室检测: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VEGF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心肌中VEGF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缺血心肌中EPCs数量;微球技术检测缺血心肌侧支循环血流量。 结果:4周PIT后,VEGF含量在PIT组和PIT+组显著增加,与SO组、TO组和MI组相比,外周血和缺血心肌中VEGF含量在PIT组显著增加,结果具有显著性意义。PIT+组的EPCs数量在外周血和缺血心肌中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IT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外周血EPCs数量的差异同样具有显著性意义。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流量(CCBF)和CCBF/冠状动脉血流量(CBF)在PIT+组和PIT组显著高于SO组、TO组和MI组。PIT-组的各项指标与SO组和TO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EPCs数量的增加最高有43%可以被VEGF含量的增加解释,CCBF和CCBF/CBF的增加最高有90%可以被EPCs数量的增加解释。 结论:PIT可促进EPCs动员,通过其远隔效应归巢到缺血心肌生成侧支循环,改善冠脉血流,最终实现“生物搭桥”;通过促进和抑制EPCs,证实EPCs在PIT介导的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骨盆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3%~3.0%,大多数由高能量创伤导致,包括交通事故、挤压伤和高处坠落等,表现为不稳定骨折,常伴发腹部或盆腔脏器、泌尿生殖系统、盆腔神经血管、腹膜后区损伤及下肢骨折等其它损伤。Wubben]报道骨盆骨折的病死率取决于骨盆骨折及盆腔外损伤的类型,范围在6.4%~30%,Heetveld等认为骨盆骨折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病死率高达37%,急诊的快速评估和诊断以及病情稳定后的康复治疗对良好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脑卒中目前发病率很高,发病后不但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还会带来一系列的临床并发症,并严重影响功能预后。其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S)及吞咽障碍是卒中后发病率较高的两种并发症。研究显示,大约有29%—64%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2]),大约50%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频率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假rTMS组(10例)和rTMS组(30例),rTMS组又按频率分为0.25 Hz组、0.5 Hz组和0.75 Hz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假rTMS组另给予假性rTMS治疗;rTMS组则在非受累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区)分别进行不同频率(0.25 Hz、0.5 Hz、0.75 Hz)的rTMS治疗,每周5d,持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评定,包括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FMA)、运动力指数(MI)评分和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评级;将各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对照组和假rTMS组仅CMCT和FMA在治疗4周后比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2组各时间段各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神经电生理学变化:治疗2周后,0.25 Hz组和0.50 Hz组的MEP皮质潜伏期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缩短(P<0.05)且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 <0.05);rTMS组的CMCT亦较组内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且0.25 Hz组和0.50 Hz组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0.05).治疗4周后,各组(除对照组外)MEP皮质潜伏期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 <0.05);rTMS组的2项指标均较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有明显缩短(P<0.05),且0.25 Hz组和0.50 Hz组CMCT明显短于0.75 Hz组(P<0.05).②上肢功能变化:治疗2周后,rTMS组FMA及M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0.25 Hz组和0.50 Hz组的FTHUE-HK分级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MI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0.05);治疗4周后,各组FMA和MI评分及rTMS组的FTHUE-HK分级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0.25 Hz组和0.50 Hz组的三项指标亦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0.05),0.75 Hz组的MI评分优于对照组和假rTMS组(P<0.05),0.25 Hz组的FTHUE-HK评级亦优于同期0.75 Hz组(P<0.05).结论 非受累侧M1区0.25 Hz和0.50 Hz的rTMS对提高患侧脑区运动皮质兴奋性和上肢功能的效果最好;0.25 Hz的刺激脉冲总数最少,临床治疗可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