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6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坎地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吉贤  曹倩  安向光  魏立平 《河北医药》2009,31(19):2564-2565
目的评价坎地沙坦同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其对血脂、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9例为治疗组给予坎地沙坦剂量8-16mg/d,对照组56例服用苯那普利,剂量10-20mg/d,均治疗6周。治疗前后所有参与者测血压和胆固醇、三酰甘油、肾功能。结果监测血压显示坎地沙坦组降压与苯那普利对照组无差异,对胆固醇、三酰甘油没有影响,有降低尿酸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咳嗽发生率低,并能改善肾功能及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结论坎地沙坦同苯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安全、有效,对血脂、肾功能无影响。坎地沙坦有降低尿酸的作用,咳嗽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 mg/d及低分子肝素5000 U/12 h治疗,5 d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d(阿托伐他汀组,30例)和瑞舒伐他汀10 mg/d(瑞舒伐他汀组,30例)。在服用氯吡格雷之前(基线值)、加用他汀类药物之前及服用他汀类药物3d后,用全血阻抗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二磷酸腺苷(5、10、20μ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与基线值比较,服用氯吡格雷5 d后和加服他汀类药物治疗3 d后,2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有所升高,而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细胞色素3A4途径代谢的阿托伐他汀及不经细胞色素3A4代谢的瑞舒伐他汀,短期内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Guo YF  Hu DY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0):798-800
基于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据,他汀类药物已被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的基石,是惟一经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可以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药物。随着近年来对此类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除调脂作用以外,他汀类药物还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有益作用,特别是改善内皮功能与抗炎作用。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在败血症的预防与治疗中可能具有一定效果,其确切疗效还有待于设计严谨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但这些发现至少给予我们一个重要启迪:[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Vereckei法新四步流程图对宽QRS心动过速(WQR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ETT)过程中诱发WQRST的受检者27例,应用Vereckei法新四步流程图鉴别诊断WQRST.结果 Vereckei法新四步流程图诊断WQRST的符合率为92.6%,误诊率为7.4%.受检者ETT诱发的WQRST均自行终止,未致严重后果.4例ETT阳性的缺血性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和1例ETT阳性的缺血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伴束支传导阻滞者,经积极救治均痊愈出院.结论 Vereckei法新四步流程图对ETT诱发的WQRST有鉴别诊断的价值,有助于及时正确识别VT和SVT,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应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编码表分为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每片含缬沙坦80 mg及氢氯噻嗪12.5 mg)晨起给药组(Ⅰ组)、睡前服药组(Ⅱ组)各40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进行动态血压、血浆NO、ET-1水平、CIMT的监测。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 h M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 h MDBP)、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小时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白昼SBPV、白昼DBPV、夜间SBPV、夜间DBPV较用药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Ⅰ组)=8.61、9.84、14.270、12.840、13.820、12.890、12.350、13.020,P<0.01;tⅡ组=8.040、10.350、15.110、11.790、14.860、13.050、14.810、14.230,P<0.01);治疗2周后,2组血浆ET-1较用药前下降,NO较用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Ⅰ组)=13.402,13.573,P<0.01;t_(Ⅱ组)=14.291,14.941,P<0.01);2组患者C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Ⅱ组夜间SBPV、夜间DBPV的改善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3、3.843,P<0.05)。结论不同时间服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均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BPV,降低血浆ET-1水平,升高血浆NO水平,睡前服用可更为有效改善夜间SBPV、DBPV。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法尼醇X受体在高甘油三酯(TG)血症大鼠肾脏的表达和定位及对其干预,探讨脂质肾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分为对照组、高果糖组、鹅去氧胆酸组,各16只。8、16 w时分批处死,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空腹血糖(FPG)、血脂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检测大鼠肾皮质TG含量;采用免疫组化分析法尼醇X受体表达和定位,并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电镜观察肾脏基底膜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果糖组血中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明显升高,24 h UMA增加,肾组织中TG水平明显增高,肾脏病理改变加重,基底膜增厚,肾组织法尼醇X受体表达明显下调,且随时间延长而加重(P<0.05),鹅去氧胆酸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法尼醇X受体在高TG血症大鼠肾组织中表达下调,从而使肾脏脂质合成增加,进而导致肾脏损伤,鹅去氧胆酸可以上调法尼醇X受体,减轻肾损伤。  相似文献   
7.
唐静悦  孟存良 《河北医药》2009,31(13):1551-155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BIL)与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60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CHD组和非CHD组,采用Gensini法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SS)。检测空腹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结果CHD组血清TBL明显低于非CHD组[(7.9±2.7)μmol/Lvs(15.5±3.9)μmol/L,P〈0.01],而血浆OX-LDL明显高于非CHD组[(98±38)mmol/Lvs(29±11)μmol/L,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BIL与血浆OX-LDL的变化呈负相关(r=-0.65,P〈0.01)。双变量分析显示TBIL、DBIL、IBIL与CSS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血清胆红素代谢紊乱参与了CHD的发生和发展,其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性有关。CHD患者血清TBIL抗LDL氧化能力的减弱可能是导致OX-LDL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心室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探讨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即心脏收缩调节(CCM)信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最佳模式和安全性。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假手术组、左心室刺激组和双心室刺激组各10只,通过升主动脉根部套扎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之后对左心室刺激组和双心室刺激组发放CCM信号,每天刺激6 h,连续刺激7 d,于电刺激前后观察心室结构、心脏功能及CCM信号刺激的心电学方面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心室刺激组和双心室刺激组心脏质量、心脏质量指数、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均下降[(5.23±0.56)g和(4.41±0.36)g比(6.72±0.82)g;(1.41±0.27)g/kg和(1.18±0.17)g/kg比(1.82±0.25)g/kg;(10.26±0.49)mm和(8.95±0.41)mm比(11.76±0.49)mm;(13.54±0.53)mm和(12.50±0.71)mm比(14.32±0.71)mm;(52.9±13.7)ng/ml和(41.3±13.4)ng/ml比(66.3±12.5)ng/ml,均为P<0.05],以双心室刺激组下降更明显;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升高(46.50%±4.31%和55.75%±4.53%比37.00%±3.10%;24.21%±2.94%和28.20%±2.67%比17.90%±1.69%,均为P<0.05),以双心室刺激组升高更明显。各组刺激前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E峰、A峰和E/A比值未见明显变化;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左心室刺激组和双心室刺激组发放CCM信号时与关闭信号时相比未见心率变化,而与假手术组相比,未见室性心律失常增加。结论双心室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可增加慢性心力衰竭者的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且不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较单心室电刺激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意义及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患者298例,根据冠状动脉影结果分为两组:有侧支循环组(n=148)和无侧支循环组(n=150)。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血脂、以及冠状动脉管炎病变特点、闭塞程度与侧支循环的关系。结果:与无侧支循环组相比,有侧支循环组患者中多支冠状动脉闭塞率及完全闭塞率明显增高(分别为39.2%比10.7%,P<0.01;85.8%比28.0%,P<0.01)。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证实:闭塞血管数及闭塞程度与侧支循环形成间存在有意义的回归关系。结论:侧支循环多出现在病变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的心电图改变.方法 对超声心动确诊为原发性HCM的37例患者做心电图分析.结果 所有入选患者心电图均显示异常改变,其中最常见为ST-T改变81.08%;左心室肥大75.68%,其次为异常Q波24.32%,Ⅰ度房室阻滞及室性早搏各10.81%.结论 HCM心电图表现呈多样性,特异性不强,但敏感性高.对心电图呈此种改变的患者,应进一步行心脏超声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