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跨越旧岁的步伐,我们送别了不平凡的2019年;带着梦想,满怀憧憬迎来了无限生机的2020年,《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天道酬勤。2019年是拼搏的一年,奋斗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正常、退行性病变以及脱髓鞘小鼠脊髓内Mts1/S100A4蛋白的表达模式,及其对胶质细胞反应的影响。方法:以野生型和Mts1/S100A4基因敲除型小鼠为试验动物,采用背根损伤、坐骨神经损伤、溴乙啶局部微量注射的方法复制退行性病变及脱髓鞘脊髓动物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100A4 、GFAP、NG2 、Mac1的表达情况。结果:野生型小鼠脊髓内,仅白质星型胶质细胞表达S100A4蛋白,且主要分布于Lissauer束;背根或坐骨神经损伤后,白质星形胶质细胞内的S100A4及GFAP表达上调,野生型与S100A4基因敲除小鼠GFAP表达量无显著差异;溴乙啶注射7d后,野生型小鼠脊髓脱髓鞘区域内见S100A4呈云雾状分布,胶质细胞反应局限于注射侧,并且形成清晰的胶质瘢痕,而S100A4基因敲除小鼠则未见上述病理变化。结论:S100A4蛋白在小鼠脊髓内的表达模式与大鼠相似;退行性变的脊髓内,细胞内上调的S100A4蛋白并不影响胶质细胞的反应;脱髓鞘脊髓内,细胞外的S100A4蛋白明显影响胶质细胞反应,包括胶质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5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磁刺激组和电针加磁刺激组。复制急性大脑巾动脉缺血模型,分别施以电针、磁刺激和电针加磁刺激方法处理,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164mRNA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CD31)的表达。结果电针绢、磁刺激组和电针加磁刺激组梗死灶周同VEGF164mRNA和CD31表达增强(P〈0.05或P〈0.01),尤其以电针加磁刺激组明最。结论电针结合磁刺激可以增强急性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VEGF164mRNA和CD31的表达,从而实现非分子水平的治疗性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策略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实时反馈(KP)组、结果反馈(KR)组及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KP组及KR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接受每天30min的自主平衡训练、视听实时反馈训练或阶段性运动结果反馈训练。于训练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便携式反馈设备评测各组患者静态平衡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KP组患者Berg量表总分提高幅度[(3.08±1.08)分]显著大于KR组及对照组(P<0.05),而KR组Berg量表总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P组患者闭眼无支撑站立、双足前后站立评分的改善程幅度[分别为(0.92±0.79)分和(0.83±0.39)分]亦明显大于KR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KP组双足并拢站立和双足前后站立时其重心偏移角度[前向分别为(2.83±0.93)°和(6.15±1.85)°、后向为(2.56±0.88)°和(5.97±1.74)°、左向为(2.86±1.16)°和(6.49±2.42)°、右向为(2.68±1.43)°和(5.98±2.05)°]均较KR组及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治疗后KR组Berg量表其他指标评分及不同站立姿势下重心偏移角度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动态人体重心和支撑面积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生物反馈平衡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平衡功能,其疗效优于常规平衡功能训练及结果反馈式训练,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下肢康复训练, 机器人组则进行外骨骼辅助下肢运动训练, 每日训练40 min, 每周训练6 d, 连续训练3周。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步行能力、下肢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并采用坐站转移任务时, 双下肢股直肌和胫前肌的健侧与患侧积分肌电值(iEMG)比值来评估2组患者患侧肌肉的激活情况和双侧肌肉激活对称性。结果治疗后, 2组患者的FAC分级和FMA-LE、BBS、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机器人组治疗后的FAC分级为(1.63±0.72)级, 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 2组患者的股直肌和胫前肌健侧与患侧的iEMG比值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慕课运用于耳鼻喉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耳鼻喉科2018年1-5月实习的护生60名设为对照组,2018年6-10月实习的护生60名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学生采用慕课形式进行临床带教,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实习结束后,比较2组学生理论、操作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和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理论和操作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t=10.674,P<0.001;t=17.657,P<0.001),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好于对照组,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3.149,P=0.001)。结论 采用慕课形式进行临床教学,能够有效提高耳鼻喉科护生的理论和操作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及对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方征宇  黄晓琳 《中国康复》2011,18(6):403-405
目的:观察经侧脑室注射S100A4蛋白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以及脑内S100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成年SD大鼠线栓法成功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0),随机分为A、B组各18只,术后第1天A组侧脑室行人工脑脊液注射;B组行S100A4蛋白注射。在MACO术后第1、7及14d时各组各取6只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内S100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组大鼠在术后第7,14天时神经行为学评分与术后第1天比较有明显下降(1.96±0.49、1.75±0.40与2.94±0.72,P〈0.05),并低于相同时间点A组大鼠。S100B阳性细胞数在术后第7天2组脑内达到峰值,以后开始减少,2组间比较,B组少于A组(P〈0.05)。结论:侧脑室注射S100A4蛋白可一定程度改善脑梗死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缺损,减少S100B蛋白在脑内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高春华  黄晓琳 《中国康复》2011,18(6):475-477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甚至持续终生的过程。长时间、持续性的康复训练能促进大脑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整体功能。目前我国的康复资源有限,大量脑卒中患者无法在医院进行长时间和正规化的康复治疗,而社区康复无论从经济,还是防治残疾,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长期康复训练的实施。本文对国内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社区康复开展现状作以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康复中层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深部肌肉出血的临床特点,早期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7例下肢DVT和3例深部肌肉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CI康复期患者存在下肢DVT或深部肌肉出血的危险因素,其早期鉴别诊断至关重要。结论 SCI康复期患者下肢DVT与出血的处理截然不同,应尽早鉴别诊断和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0.
张婷  李露  黄晓琳 《中国康复》2009,24(2):114-117
目的:研究适应中国(武汉)地区慢性缺血性心脏病(CHID)患者的简明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CF)的核心功能组合类目,使其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为CIHD患者健康状况的测量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使用CIHD的ICF调查表同时对58例CIHD患者和32名心血管以及康复专家做面访或电邮调查,统计CIHD患者出现明显问题的频率和专家一致认为有显著意义的类目的频率。结果:得到患者阳性率≥30%的ICF类目30个,专家组意见显著性≥50%的ICF类目22个,合计得到具有显著性意义的ICF核心功能组合类目共有37个,其中身体功能13个,身体结构2个,活动与参与8个,环境因素14个。结论:本次研究所得的简明核心功能组合类目与已报道的简明ICF核心功能组合类目相比一致性较好,地域、调查对象等因素的影响也能对少数有差别的类目进行很好的解释,尚有部分类目确定有待更大样本的再次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