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采取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SBP、DBP、TC、TG、LDL-C、血浆黏度、Hct、FIB、全血低切比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老年患者可有效调节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联合用药安全性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及CT和MRI影像特征,以期提高结核性脑膜炎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及头颅CT和MRI影像资料。结果本组患者26例行头颅CT检查,同时10例行MRI检查,11例直接行MRI检查;头颅CT平扫显示脑积水、脑梗死、单发或多发结核瘤、脑沟及脑裂池变窄、脑出血等异常改变17例,未显示异常者9例;21例行头颅MRI平扫显示,16例脑沟脑池狭窄和闭塞,邻近脑膜增厚,增强扫描显示受累脑膜呈线条状、点状、斑片状、环状或结节状强化,12例脑积水中4例为重度,10例脑梗死,8例结核瘤,未显示异常4例。结论头颅CT及MRI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骨保护素(OPG)在血清及脑脊液中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结脑组)急性期和20例对照组的血清及脑脊液中TRAIL和OPG的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急性期结脑患者血清TRAIL、OP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症组患者血清TRAIL、OPG水平与轻症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脊液中的TRAIL、OP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TRAIL及其受体OPG可能参与了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理过程,且其水平的高低与病情的轻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急性脑梗死(ACI)中符合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OAST)分型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sTRAIL)、骨保护素(OPG)水平进行测定,探讨sTRAIL、OPG在ACI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ACI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LAA)17例、小动脉闭塞型卒中(SAO)13例,健康对照14例,分别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sTRAIL、OPG.结果 ACI患者血清sTRAIL、OPG、空腹血糖(FPG)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LAA型NIHSS、CSS评分高于SAO,LAA型sTRAIL高于对照组、OPG高于SAO及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ACI患者血清OPG水平与年龄呈正的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TRAIL、OPG参与了ACI的病理过程,它们在LAA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和核磁共振检查与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9月~2011年8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住院的4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脑脊液参数及核磁共振改变与结核性脑膜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脊液参数中压力、白细胞数改变、葡萄糖降低、蛋白质改变及核磁共振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预后有显著关系.结论 影响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因素多种多样,脑脊液参数中白细胞数、葡萄糖含量、蛋白质及核磁共振改变特别是脑积水和脑梗塞与结核性脑膜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吡拉西坦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8月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及吡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MMSE、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MMSE、ADL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