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9篇
临床医学   15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虚拟现实(VR)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2组脑瘫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神经发育促进技术、肌肉牵张、作业治疗及家庭康复训练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组给予VR技术及常规平衡功能训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对2组患儿进行平衡功能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左右偏移、轨迹长、单位面积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轨迹长[(49.00±12.17)mm]、单位面积轨迹长[(35.40±22.13)mm]、矩形面积[(2.52±0.91)mm2]、外周面积[(1.62±0.63)mm2]、Berg平衡量表评分[(30.07±1.04)分]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R技术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9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遇有术前未能确诊动脉导管未闭的处理经验,强调了术中深低温、低转流量、不停止体外循环转流、术中需维持良好的左心转流、先经肺动脉切口直视下缝闭动脉导管,随后处理合并的心内病变,以及术中对动脉导管未闭的确认。9例病人除一例死于术后严重免疫性溶血外,全部康复出院,出院时无流及脑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方法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运动疗法组(n=46)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在接受临床常规处理的同时先后予以床上摆放良肢体、被动关节活动、桥式运动、神经促通术、坐位平衡、站位平衡及步态训练等治疗;运动结合作业疗法组(n=46)患者在运动疗法基础上,早期开始予以日常生活活动再学习训练,重点予以选择性作业课题治疗。 结果运动作业疗法组在康复治疗8周后,Fugl-Meyer评分(P<0.01)、Barthel指数(P<0.01)、单侧空间忽略程度的改善(P<0.01)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应用作业疗法配合运动疗法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其康复疗效优于单用运动疗法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动反馈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减重平板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减重平板训练时辅以运动反馈,每次训练10~20min,每周训练6次,共持续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步态分析系统评估各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及下肢关节活动度。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步速、步宽、患侧及健侧摆动相百分比、步态不对称性指数及髋、膝关节最大屈曲活动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发现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治疗组步宽[(20.79±4.03)cm]、患侧及健侧摆动相百分比[分别为(40.52±6.21)%和(37.91±8.34)%]、步态不对称指数(0.06±0.08)、髋、膝关节最大屈曲活动度[分别为(12.62±3.84)°和(41.57±13.52)°]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减重平板训练结合运动反馈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对提高其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1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动作观察疗法,每周6次,每次20min,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并使用量角器对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进行测量,以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并分别检测治疗前后FMA与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及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评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FMA评分(44.81±8.86)、肩关节前屈(150.88°±21.32°)、肘关节伸展(135.56°±17.22°)主动活动度的改善程度显著(P0.05);两组患者,除治疗后的对照组FMA评分与肩关节主动前屈活动度、FMA评分与肘关节主动伸展活动度不相关(P0.05)外,其余FMA评分均与肩关节主动前屈活动度、肘关节主动伸展活动度及腕主动背伸活动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可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且FMA与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160例动脉导管未闭堵闭术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道非开胸160例动脉导管未闭治疗的体会。方法采用经皮股动、静脉穿刺心导管动脉导管未闭堵闭法。结果一次堵闭成功156例,二次堵闭成功3例,改变治疗方案1例。堵闭成功率为99%。随访14~132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本方法创伤小、操作简便、费用低、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对不同病因所致前庭系统性眩晕的临床评定价值.方法 将120例急性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分为中枢性眩晕组70例和周围性眩晕组50例,分别行SSR检测评定,并与6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作对照.结果 中枢性眩晕组在急性发作期SSR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SSR总异常率为87.1%(61/70),与周围性眩晕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性眩晕组SSR总异常率为18.0%(9/50),潜伏期和波幅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中枢性眩晕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可出现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损害,SSR检测评定可作为临床鉴别前庭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顽固性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例顽固性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于术后3d内顺利拔除引流管,伤口均为I期愈合。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6(18~82)d,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10例(83.3%),平均随访6.3(1—14)年,均无胸骨切口感染再发和移植大网膜坏死。结论应用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顽固性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