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平衡训练(基于体感互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诊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取相同的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在该基础上采取传统平衡训练,试验组则采取基于体感互动综合平衡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BBS、FMA评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BBS、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康复优良率为95.0%,对照组为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综合平衡训练(基于体感互动)有利于改善其平衡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在静脉自控镇痛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罗哌卡因局部注射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早期功能锻练的影响。方法:90例初次单侧TK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静脉自控镇痛治疗,观察组采取罗哌卡因复合液术中关节周围注射配合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6、12、24、48、72 h及术后1周患膝静止及运动状态下的疼痛情况。测量术后24、48、72 h及术后1周的膝关节活动度,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头晕、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 h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术后72 h及术后1周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72 h内)观察组活动范围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TKA术中罗哌卡因复合液关节周围注射进行镇痛治疗是一种简单、有效、价廉的治疗方法,操作简便,术后镇痛效果明显,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纳布啡复合舒芬太尼与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术毕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PCIA镇痛采用盐酸纳布啡复合枸橼酸舒芬太尼,对照组采用地佐辛复合枸橼酸舒芬太尼。比较2组产妇术后2、6、12、24、48 h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静息疼痛VAS评分、动态疼痛VAS评分、宫缩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2组PCIA镇痛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产妇术后2、6、12、24、48 h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静息疼痛VAS评分、动态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术后2、6、12、24、48 h宫缩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PCIA按压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盐酸纳布啡复合枸橼酸舒芬太尼对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尤其是对宫缩痛镇痛效果更佳,术后PCIA镇痛按压次数明显减少,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阿芬太尼或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于淮北市人民医院行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住院患者106例,通过计算机生成随机序列将患者分为阿芬太尼组(AP组,52例)和芬太尼组(FP组,54例)。AP组和FP组患者分别缓慢静脉注射阿芬太尼5μg/kg或芬太尼0.5μg/kg,继之予以BIS监测下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BIS值设定55)。检查退镜至直肠时即停止丙泊酚TCI。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检查前30 min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和信息需求评分(Amsterdam Preoperative Anxiety and Information Scale,APAIS)、检查时间、清醒时间、离院时间、丙泊酚用量及有无低血压、呼吸暂停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并记录检查前、离院时、出院后1 d和出院后3 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出院时患者腹痛情况,李克特量表评估医师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检查前30 min APAIS、丙泊酚用量、检查时间、NRS疼痛评分、医师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组清醒时间、离院时间较FP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离院时MoCA评分较检查前降低(P<0.05),AP组MoCA评分高于FP组(P<0.05);其他时点两组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FP组(P<0.05),其他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静脉注射阿芬太尼较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联合丙泊酚TCI更有优势,对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麻醉后恢复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疼痛及围术期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TKA患者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65~8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帕瑞昔布钠联合股神经阻滞镇痛组(A组)和帕瑞昔布钠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B组),每组25例。两组均采用快速诱导喉罩全麻,均于手术切皮前30min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40mg,首次注射8h后再次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40mg。A组术毕术侧股神经穿刺置管并连接电子镇痛泵,B组术后静脉接电子镇痛泵。记录术后6、12、24、36、48h静息及运动时的VAS评分,分别在麻醉前(T_0)、术毕(T_1)、术后24h(T_2)、48h(T_3)、72h(T_4)抽取外周静脉血4ml,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IFN-γ和IL-10浓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浓度。记录术后48h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12hA组静息时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术后各时点A组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与T0时比较,T_1~T_3时两组血浆Cor浓度明显升高,T_2、T_3时A组血浆IFN-γ浓度明显降低,T_2~T_4时B组血浆IFN-γ浓度明显降低,T_1~T_4时两组血浆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T_1~T_3时A组血浆Cor浓度明显低于B组,T_2~T_4时A组血浆IFN-γ浓度明显高于B组,T_1~T_4时A组血浆IL-10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以有效减少患者Cor的分泌,同时延缓IFN-γ分泌的减少和IL-10分泌的增加,有效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的麻醉处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0PcABG的麻醉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全麻时间(175±45)min,无一例改体外循环,无麻醉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麻醉要求较高,麻醉处理关键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心肌氧供与氧耗平衡,良好的麻醉管理为手术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本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除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外,治疗组增加了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照组增加了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共治疗4周,5次/周,每次30min。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采用完成ReoGo上肢康复机器人任务难度得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法、Brunnstrom分期评定(上肢和手)、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eoGo得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期、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周后治疗组ReoGo得分、MBI评分和Brunnstrom上肢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Brunnstrom手和FM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对左布比卡因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时效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ASA 分级Ⅰ~Ⅱ级拟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简称C组),局麻药为含1 ml生理盐水的0.5%左布比卡因30 ml;右美托咪啶组(简称D组),局麻药为含100 μg右美托咪啶(1 ml)的0.5%左布比卡因30 ml。麻醉方法均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指标为:麻醉后上肢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术后第一次应用镇痛药的时间;麻醉后2 h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后,两组患者在感觉神经阻滞完全起效的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但与C组相比,D组患者的运动神经阻滞完全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1),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P<0.001),术后第一次需求镇痛药的时间也明显长于C组(P<0.001)。同样,D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2)。结论 右美托咪啶能够明显延长左布比卡因用于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时效和术后镇痛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行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颈内静脉置管是一项传统的有创性操作技术,广泛用于临床.传统的穿刺方法是凭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后进行穿刺,这种盲探式的穿刺可引起颈总动脉损伤、血肿形成、气胸等及穿刺置管失败,并因此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足死亡.  相似文献   
10.
韩雪敏  李春华  汤海珍 《安徽医药》2012,16(10):1507-1509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复合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插管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效果.方法 5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n=25),两组病人诱导方法相同:咪唑安定0.05 mg·kg-1,依托咪酯0.2 mg·kg-1,舒芬太尼0.4 μg·kg-1,维库溴铵0.1 mg·kg-1,实验组病人在诱导后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 mg·kg-1和利多卡因1 mg·kg-1,对照组病人则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1 min(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心率(HR)及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实验组病人SBP、DBP、HR插管后较基础值有短时间轻度升高(P>0.05);对照组病人在插管后HR较基础值明显增快(P<0.01),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插管后即刻、1 min、3 min SBP、DBP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艾司络尔复合利多卡因在老年病人全麻诱导时应用可有效缓解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使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这在老年病人可减少心肌氧耗,降低麻醉风险,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