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远侧不同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27(Hsp27),以及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运动神经元存活和再生的相互关系.方法:选用1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肌皮神经切断组、挫伤组和对照组.术后2个月进行Grooming实验,检测其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后取脊髓C5节段标本.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中三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神经切断组和挫伤组的运动功能恢复均较明显,4级以上的百分比挫伤组(86%)优于切断组(57%).与对照组相比,两实验组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元中三种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上调.切断组较挫伤组表达较高水平的Hsp70(140.61 1.25,130.08±2.38)和Hsp27(143.86±1.32,138.93±1.58);而nNOS蛋白在挫伤组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挫伤组:106.12±0.91;切断组:68.18±0.63).结论:肌皮神经切断和挫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中三种蛋白表达有所不同,其与损伤后功能恢复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脊神经前根撕脱伤对盆底肌运动神经元的存活、一氧化氮合酶和N-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1在汕头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神经科研室完成。取雄性SD大鼠25只,背部切口显露脊髓,拔除一侧L6-S2脊神经前根。术后动物分为5组,分别为术后3,7,14,21,28d组,每组5只。术后在规定时间大鼠常规麻醉下取L6~S2节段,制备冰冻切片,进行还原型烟酰腺嘌呤二核苷酸组织化学染色、中性红复染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还原型烟酰腺嘌呤二核苷酸阳性神经元数目、前角运动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表达密度。结果:25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3,7,14,21,28d时间点,术侧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96%,85%,50%,35%和20%。(貅后7,14,21,28d,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标记率为6%,40%,62%和41%。⑧术侧前角运动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表达改变,其中术后7,14,21d组1型受体亚单位表达明显少于对照侧(0.044&;#177;0.004,0.021&;#177;0.003,0.036&;#177;0.004,0.063&;#177;0.009,P〈0.05-0.01),2型B受体亚单位表达显著高于对照侧(0.110&;#177;0.010,0.133&;#177;0.006.0.085&;#177;0.009,0.079&;#177;0.008,P〈0.05-0.01),2型A受体亚单位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前根撕脱伤导致盆底肌运动神经元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死亡.一氧化氮合酶持续表达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的表达变化,可能是导致运动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面神经在颞骨内改道以延长其可利用长度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将面神经在颞骨内改道,以延长面神经颅外段(总干)可利用长度,解决颌面部外科手术中面神经总干长度不足问题。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20例(4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尸体头部标本进行解剖,观测面神经在颞骨内改道后颅外段延长的可利用长度。结果:①仅作乳突段向外耳道后壁及向颞骨浅面改道,可延长面神经总干长(7.1±0.3)mm。②鼓室段及乳突段联合向外耳道后壁及向颞骨浅面改道,可延长面神经总干长(13.4±0.6)mm,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面神经鼓室段及乳突段联合向外耳道后壁及颞骨浅面改道,能有效延长面神经总干长度,是解决颌面部外科手术中面神经长度不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观察了轴突损伤对大鼠球海绵体肌脊核(SNB)内运动神经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亚单位NMDAR1、NMDAR2A和NMDAR2B表达的影响。实验用雄性SD大鼠,切断单侧阴部神经,动物分别存活1、3、7、14或21d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大鼠SNB内运动神经元表达NMDAR1、NMDAR2A和NMDAR2B亚单位,其中NMDAR2B染色密度最高,NMDAR1次之,NMDAR2A染色密度最低;轴突损伤导致同侧SNB内运动神经元NMDA受体亚单位表达改变,其中NMDAR1染色密度降低,NMDAR2B染色密度增高,而NMDAR2A保持不变。轴突损伤后第3d受体染色密度变化明显,第7d达高峰,第21d恢复近正常水平。本文结果提示,SNB内运动神经元NMDA受体亚单位对轴突损伤呈现不同的反应,这可能与受损运动神经元的存活与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脊神经前根撕脱伤对盆底肌运动神经元的存活、一氧化氮合酶和N-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1在汕头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神经科研室完成。取雄性SD大鼠25只,背部切口显露脊髓,拔除一侧L6~S2脊神经前根。术后动物分为5组,分别为术后3,7,14,21,28d组,每组5只。术后在规定时间大鼠常规麻醉下取L6~S2节段,制备冰冻切片,进行还原型烟酰腺嘌呤二核苷酸组织化学染色、中性红复染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还原型烟酰腺嘌呤二核苷酸阳性神经元数目、前角运动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表达密度。结果:25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3,7,14,21,28d时间点,术侧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96%,85%,50%,35%和20%。②术后7,14,21,28d,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标记率为6%,40%,62%和41%。③术侧前角运动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表达改变,其中术后7,14,21d组1型受体亚单位表达明显少于对照侧(0.044±0.004,0.021±0.003,0.036±0.004,0.063±0.009,P<0.05~0.01),2型B受体亚单位表达显著高于对照侧(0.110±0.010,0.133±0.006,0.085±0.009,0.079±0.008,P<0.05~0.01),2型A受体亚单位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前根撕脱伤导致盆底肌运动神经元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死亡,一氧化氮合酶持续表达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的表达变化,可能是导致运动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观察了轴突损伤对球海绵体肌脊核运动神经元小分子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用SD雄性大鼠,切断单侧阴部神经,动物分别存活 1、3、7、14、21d后,进行Hsp2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轴突损伤诱导球海绵体肌脊核运动神经元Hsp27上调表达,免疫染色见于中、小型运动神经元,胞浆和近侧突起着色;术后 1d,双侧球海绵体肌脊核运动神经元出现免疫着色,术侧运动神经元随存活时间延长免疫染色密度增加, 3d后达最高值并持续到术后 21d;对侧球海绵体肌脊核运动神经元免疫染色密度不受存活时间影响,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本文结果提示,Hsp27在轴突损伤运动神经元的持续高表达可能与该神经元的存活和轴突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测大鼠脊神经前根撕脱伤对盆底肌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及神经元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和N-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NMDAR)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25只,背部切口显露脊髓,拨断一侧L6~S2脊神经前根。动物分为5组,分别于术后第3、7、14、21、28天.取腰骶段脊髓进行还原型烟酰腺嘌呤二核侍酸(NADPH-d)组织化学、中件红复染和NMDA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及定量分析。结果:术后第3、7、14、21、28天,与对侧比较术侧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96%、85%、50%、35%和20%:术后第7d开始出现NOS阳性神经元,其标记率分圳为6%、40%、62%和41%。与对侧比较,术侧前角运动神经元NMDA受体亚单位表达改变,其中NMDAR,受体亚单位表达明显减少,NMDAR2H表达显著增高,NMDAR2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前根撕脱伤可导致盆底肌运动神经元进行性死亡,NOS持续表达和NMDA受体亚单位的表达变化可能是导致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面神经各段长度在颞骨内的性别差异及相关的毗邻结构 ,为该区的应用解剖提供依据。方法 :头颅标本 2 0例 (40侧 )暴露面神经 ,观测其在颞骨内的各段长度及毗邻结构。结果 :内耳道段 男性 (1 0 1±1 3)mm、女性(9 1±1 7)mm ;迷路段 男性 (4 8±1 0 )mm、女性 (4 2±1 2 )mm ;鼓室段 男性 (9 2±1 3)mm、女性 (8 9±1 3)mm ;乳突段 男性 (1 4 4±1 5 )mm、女性 (1 4 1±1 5 )。面神经各段长度存在性别差异 (P <0 0 5 ) ,但与重要毗邻结构之间的距离不存在性别差异 (P >0 0 5 )。结论 :该研究对术前判断将颞骨内面神经改道以延长其可利用长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