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7篇
  免费   433篇
  国内免费   346篇
耳鼻咽喉   154篇
儿科学   157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313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1073篇
内科学   739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107篇
特种医学   2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442篇
综合类   2390篇
预防医学   787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852篇
  10篇
中国医学   1086篇
肿瘤学   214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403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394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99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242篇
  1997年   277篇
  1996年   304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38篇
  1978年   13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目的:研究长柱重楼、滇重楼和南重楼的HPLC指纹图谱与其抗肝癌作用的谱效关系,为明确重楼抗肝癌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建立3种重楼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10 min,20%A; 10~20 min,20%~25%A; 20~30 min,25%~30%A; 30~40 min,30%~35%A; 40~50 min,35%~40%A; 50~60 min,40%A; 60~75 min,40%~45%A; 75~80 min,45%~60%A),流速0. 9 m L·min~(-1),检测波长203 nm;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3种重楼提取物对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运用聚类分析(HCA)和灰色关联度分析(GRA)研究3种重楼指纹图谱和抗肝癌作用的关系,找出对抗肝癌作用贡献较大的成分。结果:在3种重楼的HPLC指纹图谱中,确定其中11个色谱峰为共有峰。作用时间72 h时长柱重楼、滇重楼、南重楼的IC_(50)分别为148. 33,178. 87,208. 09 mg·L~(-1),其中长柱重楼的抗肝癌活性最强。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滇重楼共有峰中关联度较高的为1~10号峰,长柱重楼共有峰关联度较高的为1~7号峰,南重楼共有峰中关联度较高的为1~4,6~10,N1号峰,与IC_(50)关联度均0. 7。各重楼变量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与IC_(50)聚为一类的色谱峰的关联度均 0. 7。结论:建立了3种重楼的HPLC指纹图谱,重复性良好。3种重楼中的1~4,6和7号色谱峰对抗肝癌药效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3.
振动疗法指利用一定频率的振动源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从而对疾病产生一定治疗效果的方法[1]。最初的振动疗法被应用于体育训练上,如Nasarov就发现对体操运动员的肌肉和肌腱进行局部振动刺激,可以明显增加运动员的肌力和伸展性[2]。上世纪60年代振动疗法开始应用于康复治疗中,Bongiovanni等[3]研究发现,振动刺激偏瘫患者上肢可引起肌肉的非自愿收缩,并首次提出了张力性振动反射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痤疮消霜对兔耳痤疮模型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西兰兔30只,雌雄不限,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痤疮消霜高剂量组、痤疮消霜低剂量组、维A酸霜组共5组。正常对照组3只不涂煤焦油,不用药;余下27只分别外涂煤焦油造模2周,并于造模成功后每天外涂乳膏基质、痤疮消霜(高、低剂量)、0.1%维A霜3周。于末次给药后24小时,以打孔器制作涂药处耳片标本,以10%甲醛溶液固定,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显微照相。结果:27只新西兰兔造模成功24只,未造模成功的3只归为正常对照组。经观察,在改善兔耳痤疮反应强度上,痤疮消霜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t=2.62,P0.05),说明痤疮消霜高剂量能明显降低兔耳痤疮反应强度,有很好的治疗痤疮的作用;痤疮消霜高剂量组与维A酸霜组相比较(t=0.06,P0.05),两者无统计学差异。同时,在兔耳病理改变上,痤疮消霜高剂量组兔耳病变改善明显,其表皮增厚状况明显减轻,毛囊口扩张程度减轻,毛囊四周角化层明显减轻,炎性细胞减少,与模型组相比(χ~2=4.00,P0.05),有统计学差异。痤疮消霜低剂量组兔耳病变程度与模型组相比(χ~2=1.09,P0.05),无统计学差异,未见明显改善。维A酸霜组与痤疮消霜高剂量组相比(χ~2=0.34,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痤疮消霜高剂量组对煤焦油所致兔耳痤疮模型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技术对l例疑似额缝早闭胎儿的确诊过程,实现产前诊断技术的有效联合应用。方法应用影像学检查、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和SNP-array技术以及尸体解剖对胎儿进行检测及验证。结果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未发现异常,SNP-array分析结果显示9p23p22.2区段存在长度7.8 Mb的缺失;父母双方核型分析以及SNP-array分析均未发现异常,胎儿为新发突变。并通过尸体解剖证实额缝早闭的诊断。结论结合临床超声和SNP-array分析确诊胎儿患有额缝早闭,尸体解剖明确诊断,为患者提供了准确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患病率日益增长的神经发育综合征,可出现多种行为障碍。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中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关于刺激参数选择、安全性及可行性评估方面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就其关于诱导长时程增强/抑制、调节皮质抑制的治疗机制、低频和高频经颅磁刺激的临床应用及目前涉及的安全性、道德伦理问题等局限性进行综述,从而为今后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黄连解毒汤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用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2.1×10-5 g·kg-1),黄连解毒汤高、中、低剂量组(6,3,1.5 g·kg-1)。运用Aβ1-42海马注射复制AD大鼠模型,术后连续灌胃治疗4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病理改变,腹主动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海马中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海马α7nAChR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脑组织皮质区神经元坏死、海马区锥体细胞或颗粒细胞坏死、排列紊乱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明显,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逃逸平台次数降低、有效区域停留时间、有效区域游泳路径均减少(P<0.05,P<0.01),血清中ACh,ChAT浓度降低(P<0.01),海马中ACh,AchE,ChAT含量,α7nAChR蛋白,α7nAChR 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解毒汤中剂量组逃避潜伏期变短(P<0.05),逃逸平台次数、有效区域游泳路径、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增加(P<0.05,P<0.01),血清ACh,ChAT含量和海马AchE,ChAT,α7nAChR mRNA表达上升(P<0.05),海马α7nAChR蛋白表达升高明显(P<0.01);高剂量组有效区域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延长(P<0.01);逃逸平台次数增加,血清ACh,ChAT含量和海马ACh,AchE,α7nAChR蛋白,α7nAChR mRNA表达上升(P<0.05)。结论 黄连解毒汤可显著改善Aβ1-42诱导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Aβ1-42所导致的胆碱能系统损伤,增强胆碱能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润肺清燥汤治疗肺阴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74例确诊为肺阴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润肺清燥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莱切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9.19%高于对照组70.27%(P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口干、盗汗潮热、五心烦热等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使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_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社会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等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阴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润肺清燥汤可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指标,提升LCQ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