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与分析步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至2010年来我院就诊的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采用依那普利治疗与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x 2=9.02,p<0.05).治疗组治疗后其血压、心率及心功能改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血脂水平、心绞痛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对照组为7.3%,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血脂及心绞痛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方法: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作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作对照,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愈后、血管再通及近期病死率的差异.结果:6例溶栓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愈后良好,5例均无心绞痛心衰等症状,5例溶栓成功血管再通,1例溶栓失败发生泵衰竭转上级医院,无1例死亡;1例心衰,6例仍时有胸痛(心梗后心绞痛)发作.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对我院11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加用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率与血压明显下降.结论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加用比索洛尔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较大的长骨骨缺损、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肢体不等长、身材矮小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肢体不等长畸形一直是骨科治疗的难点~([1])。Ilizarov在1989年提出张应力原理~([2]),即缓慢而有规律地牵伸活组织产生一种应力,可刺激某些组织的再生和活跃生长,能够调动和促进机体自身修复和再生的潜能,即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能有效地治疗肢体不等长等多种骨科疑难疾病。之后,Ilizarov等~([2-4])系统地发展并完善骨延长成骨的方法,现在已成为被世界范围内所广泛接受的,临床上除  相似文献   
6.
听小骨为人体内最小的一组骨,含锤骨、砧骨和镫骨,三者相连成骨链将声波由鼓膜经鼓室传至内耳。原态原位听小骨标本在解剖实验教学中十分紧缺,初学者不易正确建立听小骨空间结构模型,对听小骨的相关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笔者在制作过程中摸索出由前下壁入路制作听小骨标本的方法,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过程中见其营养肝的动脉变异伴副胆囊管异常,查相关文献未见报道,为积累国人资料,现报道如下: 该男尸年龄不详,身长174 cm.打开腹腔后,见其腹主动脉于第12胸椎体水平发出腹腔干.走行1.73 cm后分为肝总动脉和脾动脉2支.胃左动脉在腹腔干上方0.57 cm处由腹主动脉发出.肝总动脉外径为5.76mm,向右走行2.47 cm后,发出肝左动脉、肝中动脉、胃右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4个分支.肝左动脉起始处外径为3.42mm,向右上走行3.74 cm经肝门入肝左叶,沿途无分支,其与肝中动脉夹角为32.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床旁临时起搏在抢救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3例,在原发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2例经右股静脉,1例经左锁骨下静脉置入起搏电极,据心电图形判断电极位置,调试数据参数,起搏成功.结果:3例患者均由右心室起搏成功,所有病例血液动力学明显改善,心律失常得到控制.结论:床旁临时起搏术在抢救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明确肯定,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是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的重要抢救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