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秋水仙碱是一种生物碱,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黏附和吞噬作用及抑制局部细胞产生白介素-6等,可控制关节局部的疼痛、肿胀及炎症反应。临床中广泛应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通过肝肾代谢。常见的不良反应多表现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常规剂量情况下引起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较少见。本例患者因常规剂量口服秋水仙碱片4 d后,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一种发生较早的常见慢性糖尿病并发症,不但可引起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升高,带来复杂的护理、医疗问题,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推测与多种因素有关。文中调查江苏省2型糖尿病人群中DPN的患病情况,并探讨2型糖尿病DPN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江苏省56个研究中心的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回顾病例、门诊访谈,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糖尿病类型及相关治疗、并发症等资料,并采集血样统一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根据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结果分为DPN组和非DPN组,计算2型糖尿病人群中DPN的患病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中,DPN患病率为44.1%。DPN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腰臀比、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DPN组(P<0.01);女性、有高血压病史,运动不规律、低收入(<2000元/月)以及大学以下文化程度者DPN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无高血压病史、规律运动、高收入以及大学以上学历者。Lo...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4岁,因"反复发热、咳嗽2周"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患儿有"小精灵脸"面容,存在轻度精神及生长发育迟缓,既往有反复感染病史,二羟罗丹明123试验提示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低下,临床外显测序发现患儿的母源性染色体7q11.23 区域发生拷贝数缺失,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证实患儿NCF1基因的2号外显子纯合缺失,因此患儿同时患有Williams-Beuren综合征(WBS)合并慢性肉芽肿病(CGD)。在极罕见的遗传情况下,WBS微缺失片段包括NCF1基因,NCF1等位基因发生变异, 则会导致CGD。  相似文献   
4.
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从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例,探索高职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路径,构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体系框架。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需要专业建设与平台建设相结合、专业教育与校园文化教育相结合、师资建设和创新项目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产程特征及母婴结局。方法选择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试产888例(16.63%)孕妇,其中经阴道分娩者767例(86.37%)为VBAC组,试产失败转剖宫产者121例(13.63%)为剖宫产组;以同期无剖宫产史阴道分娩者892为对照组,对产程时间、产程中异常指标、母婴结局等比较分析。结果无阴道分娩史的VBAC组总产程比对照组缩短(P 0.05);VBAC组人工破膜、胎盘早剥、急产、会阴切开、产后出血等发生率及产后2 h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VBAC组胎儿窘迫、人工破膜、胎方位异常、胎盘早剥、脐带异常、妊娠高血压疾病、子宫破裂等发生率及产后2 h出血量均低于剖宫产组(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过程应严密观察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8.
90^Sr敷贴治疗尖锐湿疣因治疗方便、操作简单、易掌握、无痛苦、愈后不留疤痕等特点而患者易接受…引。现将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在校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状况,并探索社会适应性与压力应对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在校医学生294名,采用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问卷和压力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试。结果不同群体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压力应对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与压力应对能力呈正相关关系(r=0.312,P〈0.01)。参加心理学课程和社会实践能提高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结论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生的过程中应注重心理学课程的安排,合理引导设计医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加强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