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伟  毕伟  曾月明  陈辉煌  卢建亮  陈卓铭 《广东医学》2020,41(17):1833-1836
冻结步态随着帕金森病患者病程的进展与延长,发病率呈日益增高趋势。现阶段综合性研究报道颇多,但对此类患者分期的康复手段,以及传统康复技术与现代智能化设备如何有机结合,目前研究尚不多见,值得关注。本文旨在总结归纳传统与现代化技术如何分期实施,为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认知损害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皮质神经细胞形态的影响, 并探讨大鼠认知功能损害行为学特征与海马CA1区颗粒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观察组、模型组及对照组, 每组10只大鼠。通过腹腔注射东莨菪碱将观察组、模型组大鼠制成认知损害动物模型, 对照组大鼠则同期注射生理盐水。制模后观察组大鼠给予tDCS干预, 模型组、对照组大鼠电极放置方法同观察组, 但期间不予电刺激, 3组大鼠均连续干预16 d。待干预结束后采用穿梭箱及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于制模后第30天时各组大鼠均断头取脑, 观察其海马及皮质神经元形态学改变, 同时测量海马颗粒层厚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被电击次数[(60.5±6.67)次/min]较模型组[(145.8±19.31)次/min]显著减少(P<0.05), 寻找平台时间[(50.4±3.68)s]较模型组[(91.9±3.09)s]显著缩短(P<0.05), 穿越D象限平台次数[(23.3±3.56)次/分]较模型组[(15.3±3.43)次/分]显著增加(P<...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照组则增加传统磨砂板训练。2组患者磨砂板训练均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运动部分(FMA-UE)、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的Ashworth分级评价量表(MAS)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疼痛程度和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肌张力。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评定指标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MA-UE、MBI、VAS评分分别为(26.27±7.51)分、(78.13±11.62)分和(0.67±0.4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MAS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疼痛程度,其疗效优于传统磨砂板训练。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运动功能训练的循证医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四大特点。临床中发现脑卒中后大约有2/3的患者能存活下来,但却有1/2的生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5.
利用汉语语言特点设计语言康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卓铭 《新医学》2001,32(9):526-527
1引言国外对语言康复治疗工作开展较早,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然而由于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我们不可能照搬国外的治疗方案。而且我们使用的汉语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与世界上的其他语言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发掘汉语的语言优势特点,设计有汉语特点的康复方案,是摆在我国语言康复治疗工作者中的重要任务。2利用声调康复2.1声调的脑功能及损害特点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与英语、法语、德语等非声调语言不同。声调是指单一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的一种语音现象,是汉语音节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区别语义的作用,例如“妈、麻…  相似文献   
6.
双语与多语失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双语与多语失语陈卓铭林谷辉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讲,大多数国家都是双语和多语国家,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往的频繁,双语和多语人群逐渐增多,双语和多语失语的神经机制、语言现象、诊断和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此作一综述。一、双语和多语失语的定义失语症按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基于计算机模糊智能识别运算的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简称:语言障碍ZM2.1)对失语流利性检测的效度与信度。方法采用ABC法和语言障碍ZM2.1两种方法分别对58例失语症患者进行流利性检测,两种方法检测间隔时间在3d之内。结果ABC法流利性内部一致性检验,整体克朗巴赫α系数(Cronbach α)=0.8732;语言障碍ZM2.1平均语速和ABC法流利性总分有正相关性趋势,Spearman系数为0.721(P〈0.01);语言障碍ZM2.1检测流利性的准确度为81%(以XABC法为标准);测得两者流利性结果一致性良好(P〈0.01)。结论语言障碍ZM2.1在评价失语症流利性方面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临床进行失语症的流利性检测。  相似文献   
8.
发育性言语失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育性言语失用是由于构音运动程序编制和激活障碍所致的一种运动性交流障碍,目前国内报道尚少。本文通过全面描述本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以帮助临床医生对本病有全面了解,并在日常儿童语言障碍诊疗中对本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陈卓铭  李巧薇  黄舜韶 《新医学》2004,35(2):99-100
1引言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中最复杂、异质性最高的一种类型,发病率约为1/10 000[1].该病常误诊为多发性肌炎、线粒体肌病.现报告对一家系2例的10年诊治观察.  相似文献   
10.
脑损害的语言及吞咽障碍诊治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语症和吞咽障碍是目前临床上脑损害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本文重点介绍国内外关于失语症的功能评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新进展,以及吞咽障碍的临床评估、功能检查和康复训练新进展,以便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