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高压氧对脑卒中、轻中型颅脑损伤等脑损伤患者语言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38例脑损伤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失语治疗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奈哌齐联合高压氧治疗,多奈哌齐5mg/d,高压氧治疗15d为一个疗程,每疗程中间休息3d,共3个疗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每个疗程治疗后接受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 )量表评定。结果:第1疗程后两组患者WAB评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后观察组除信息量外,余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疗程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损伤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障碍的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外伤性癫痫(PTE)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危险因素.方法:对脑外伤住院患者455例获随访病例资料行回顾性研究.在住院期间及出院随访期内出现≥2次非诱发性癫痫发作者诊断为PTE.记录癫痫发作起病时间、临床表现、发作类型及次数、有无高热、致痫药物使用等癫痫诱发因素,随访脑电图表现及预后.癫痫发作分类按照国际抗癫痫...  相似文献   
4.
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突触传递过程主要是化学性的,但也有部分神经元之间通过缝隙连接(gapjunction,GJ)形成电突触。GJ是电突触的结构基础,电突触通过GJ完成信息传递。GJ是目前发现的细胞间惟一能够直接进行物质信息交换的通道,它可能是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信息交流的部位之一。电突触的作用通常是双向性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便秘患者30例给予生物反馈(biofeedback,BF)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经5周共10次BF治疗后,5例疗效很好,14例疗效好,3例疗效一般,总有效率为73.33%。患者治疗后便秘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分别为1.61±1.12分、0.68±0.82分;粪便性状分别为1.73±1.15分、0.78±0.95分;排便费力分别为2.26±0.88分、1.02±0.94分;排便不尽感分别为2.10±1.01分、0.87±0.98分;肛门/直肠堵塞感分别为1.62±1.24分、0.79±0.87分;症状总积分分别为9.32±3.07分、4.14±3.1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肠道功能得到了改善,患者的SAS和SDS积分为37.4±6.3分、40.7±9.1分,较治疗前44.5±8.6分、47.3±11.2分均有所下降,BI积分48.8±15.9分较治疗前35.8±13.7分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改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精神状态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分析国内急性胰腺炎并发迟发性胰性脑病(DPE)的临床特点以及维生素B1在DPE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以来国内76例急性胰腺炎合并DPE的临床资料。结果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时间距胰腺炎发病时间为15~84 d。所有76例患者,死亡31例(病死率41%),其中应用维生素B1治疗的有40例,死亡2例(病死率5%),未应用维生素B1治疗的有36例,死亡29例(病死率81%),两组病死率经卡方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近五年来,应用维生素B1后,DPE的病死率大大降低。应用维生素B1治疗DPE,1周左右症状明显缓解,1个月内即可痊愈出院。未应用维生素B1治疗的病例多于脑病发生后数天至1周左右死亡,主要死因是颅内高压、脑水肿、呼吸循环衰竭。头颅MRI可见异常信号,脑电图提示轻到中度弥漫性慢波。尸检见侧脑室旁和丘脑多灶性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坏死、出血,血管周围水肿,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静脉淤血以及弥漫性点状小出血灶等,未发现脑组织脂溶性脱髓鞘化现象。结论维生素B1缺乏是DPE的主要病因。维生素B1治疗大大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肌电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肌电桥组(EMGB组)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组(NMES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基础上,EMGB组完成腕伸、五指伸的肌电桥康复训练,进行节律性的自主双侧运动,NMES组采用被动腕伸肌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结束时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腕背伸主动活动度测量(WEAROM)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FMA-UE评分、FTHUE-HK评分、WEAROM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结束时,EMGB组FMA-UE评分、FTHUE-HK评分、WEAROM测量结果分别由较治疗前的(15.31±7.65)分、(1.20±0.54)级、(2.38±3.13)°提高至(26.47±7.83)分、(3.43±0.63)级和(11.56±5.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MES组FMA-UE评分、FTHUE-HK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14.96.±6.77)分、(1.52±0.60)级提高至(22.16±6.30)分和(2.41±0.73)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WEAROM测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MGB组FMA-UE评分、FTHUE-HK评分和WEAROM测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肌电桥的自主双侧训练能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较NMES方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肩部障碍有肩关节半脱位、肩痛和肩手综合征,尤其肩痛是影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谷氨酸、P物质、乙酰胆碱、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及其在疼痛传导通路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探寻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3例ACI患者抽签随机分为针刺组(n=30)、埋线组(n=33),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训练。针刺组加用针刺治疗,主穴取百会、内关、三阴交、太冲、肩髃、曲池、合谷、风市、阳陵泉、足三里及头针运动区、感觉区和平衡区,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20次;埋线组加用穴位埋线治疗,主穴和针刺组相同,每10d埋线1次,共埋线3次。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评定运动功能,并应用乳胶凝集反应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治疗30d后,两组的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有改善(P<0.05),埋线组改善情况优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hs-CRP及IL-6含量均有下降(P<0.05),埋线组下降大于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以改善ACI患者的运动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早期脑损伤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haker训练法联合摄食训练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伴吞咽障碍的PD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进行Shaker训练法和摄食训练,为期4周,训练前后用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eating assessment tools-10, EAT-10)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the repetitive saliva swallowing test, RSST)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EAT-10和RSST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EAT-10和RSST结果皆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haker训练法联合摄食训练对PD吞咽障碍有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误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