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制备抗人肝癌泰素免疫毫微球,观察其特性及抗人肝癌效果。方法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HAb18通过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与泰素(Paclitaxel,PTX)人血清白蛋白毫微球[HSA(PTX)-NS]偶联,制成抗人肝癌泰素免疫毫微球HAb18-HSA(PTX)-NS,使用凝集试验及免疫荧光检测其活性,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特异性结合。MTT法检测该免疫毫微球的体外杀伤性。于人肝癌裸鼠模型上分别使用HAb18-HSA(PTX)-NS、HSA(PTX)-NS及PTX,检测三者的肿瘤抑制率。结果 HAb18-HSA(PTX)-NS具有单抗活性,能与肝癌细胞特异结合;其体外杀伤SMMC-7721细胞IC50值为46.9μg/ml,与HSA(PTX)-NS(356.5μg/ml)及PTX(378.3μg/ml)相比,明显降低;体内肿瘤抑制率比HSA(PTX)-NS及PTX显著增强(P0.001)。结论 HAb18-HSA(PTX)-NS具有免疫活性,对肝癌细胞有主动靶向性,体内外均具有比HSA(PTX)-NS及PTX更强的抗癌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霉素免疫毫微粒对多药耐药(MDR)肝癌的体内杀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人肝癌细胞株耐阿霉素亚株(SMMC-7721/ADM)制成肝癌裸鼠模型,分别使用阿霉素免疫毫微粒、阿霉素毫微粒及阿霉素,检测三者的肿瘤抑制率:同时检测三者在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阿霉素免疫毫微粒有比普通阿霉素毫微粒及阿霉素更强的体内逆转MDR的功能:阿霉素免疫毫微粒比阿霉素毫微粒及阿霉素在肿瘤中的药物浓度明显高.结论 免疫毫微粒有体内逆转MDR的功能,其可能机制是免疫毫微粒在体内可与肿瘤细胞紧密结合,所载药物释放后形成肿瘤组织内有较高的药物浓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immuno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adriamycin in reversing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in liver cancer in a nude mouse model and explore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Methods The cytotoxicity of adriamycin, adriamycin-loaded nanoparticles, and adriamycin-loaded immunonanoparticles was assessed in a nude mouse model bearing implant tumors of adriamycin-resistant hepatoma cell line SMMC-7721/ADM. The concentration of adriamycin in the tumor tissue was determined. Results Adriamycin-loaded immunonanoparticles showed significantly stronger cytotoxicity against the implant tumors of SMMC-7721/ADM than adriamycin-loaded nanoparticles and adriamycin.Administration of adriamycin-loaded immunonanoparticle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higher drug concentrations in the tumor tissue than adriamycin-loaded nanoparticles and adriamycin. Conclusion Adriamycin-loaded immunonanoparticles may reverse the MDR of liver cancers in vivo probably resulting from the close binding of the particles with the tumor cells to produce a high local concentration of adriamycin in the tumor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8月至2009年12月所施行的163例肝移植患者中细菌感染病例,通过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细菌感染特点。结果:86例患者术后发生细菌感染,共分离出166株病原菌,患病率为52.7%。感染部位主要发生在呼吸道(68.2%),其次为血夜(9.6%)和中段尿(8.4%),感染主要发生在术后1月内,前两周最常见(81.9%)。感染的细菌中G-菌76株(46.2%),G+菌68株(39.3%),真菌24株(14.5%),其中以鲍曼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53.2%)。其中40例病人合并两种以上病原菌感染。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苷类、恶唑烷酮类分别对G-菌和G+菌高度敏感。结论:细菌感染是肝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应加强肝移植术后患者细菌的鉴定和耐药监测,争取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P53蛋白表达与AgNORs量及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胰腺癌P53蛋白表达与癌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量及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胰腺癌组织及25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 AgNORs染色技术检测胰腺癌细胞的AgNORs含量;观察肿瘤的组织学分级。结果: 56例胰腺癌中P53蛋白表达阳性28例(50%),正常胰腺细胞均为阴性,P53蛋白在胰腺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28例P53蛋白阳性的胰腺癌组织,AgNORs计数为9.14±2.08;28例P53蛋白阴性的胰腺癌中,AgNORs计数为5.99±1.84,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呈显著负相关。不同的组织学分级之间,AgNORs计数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胰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包含了〖STBX〗p53〖STBZ〗基因的突变。P53蛋白表达和AgNORs含量可反映胰腺癌的恶性程度,是一个有效的判断胰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鼻胆导管引流术的护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回顾分析、总结对 16 6例鼻胆导管引流术病人的护理情况。术前要解除病人恐惧心理 ,使病人主动配合医生的操作 ,提高置管成功率。术后对引流物颜色、引流量的观察是确定导管位置、病情监护的重要参考资料。认为鼻胆导管引流术 ,做为一项微创外科技术 ,对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促使病人的积极配合、仔细观察引流物的变化等护理措施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肪代谢促进剂左旋肉毒碱对肝功能储备和肝癌生长的影响。方法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26例,按入院先后次序交替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1例,接受基础护肝治疗。治疗组15例,接受左旋肉毒碱和与对照组相同的基础护肝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天做肝脏CT检查,计算肿瘤月增长率;在治疗前、治疗后15和30天,测定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肿瘤月增长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的恢复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左旋肉毒碱可以显著改善肝功能储备,具有显著的护肝作用。左旋肉毒碱对肝癌的生长既无促进作用也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肿瘤总体积(TTV)、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水平对预测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术后肿瘤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的180例HCC临床资料,随访并记录患者肿瘤复发及存活情况,计算患者TTV和NLR,通过绘制TTV及NL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预测肿瘤复发的相关界值。HBV-DNA界值定为1 000 ng/m L。根据TTV、NLR及HBV-DNA界值分别将患者分为低TTV组和高TTV组、低NLR和高NLR组、低HBV-DNA及高HBA-DNA组,通过生存分析比较各组间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有无差异。结果当预测HC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TTV界值为183.59 cm3时,其灵敏度为0.492,特异度为0.964。NLR的界值为2.215时,其灵敏度为0.637,特异度为0.679。低TTV组、低NLR组与低HBV-DNA组患者的1、2、3年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均分别高于高TTV组、高NLR组与高HBV-D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V>183.59 cm3、术前血清NLR>2.215是影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TV、术前NLR为影响HCC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TTV>183.59 cm3、术前NLR>2.215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林建华  阚和平  周杰 《广东医学》2011,32(6):707-709
目的 对比分析肝移植及常规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原因,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符合入选条件的56例肝移植病例及同期83例常规肝切除病例,通过B超及X线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术式术后胸腔积液情况,对影响呼吸功能的患者实施胸腔穿刺置放深静脉插管抽液,分析胸腔积液的原因.结果 56例肝移植患者中B超检查提示有39例术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癌和丙肝相关性肝癌在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临床意义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年12月~2010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行手术治疗C-HCC标本18例和2011年3月~2012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B-HCC标本34例,以及这些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癌和丙肝相关性肝癌在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临床意义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乙肝相关性肝癌平均年龄(46.9±10.5)显著低于丙肝相关性肝癌组(59.0±9.9),平均住院天数(17.9±6.8)显著低于丙肝相关性肝癌组(34.9±16.5),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1.5±4.3)显著低于丙肝相关性肝癌组(19.4±11.9),肝功能分级中A级肝功明显较丙肝相关性肝癌组多,最大肿瘤直径明显大于丙肝相关性肝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HCC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3个月,1年、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6.3%和32.0%;C-HCC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6.5个月,1年、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和75%。Cox模型分析提示肝炎类型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风险是丙肝相关性肝癌的2.35倍(P=0.108)。结论乙肝病毒与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显著差异。乙肝相关性肝癌术后恢复较丙肝相关性肝癌快,而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复发风险低于乙肝相关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影像学检查或手术证实的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结果 11例以非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入内科治疗,首诊为门静脉血栓形成44例入外科治疗。采取药物治疗47例,死亡4例,治愈43例。手术取栓8例,治愈5例,死亡3例。结论门静脉血栓形成容易误诊或漏诊,及早给予溶栓等药物治疗对大部分门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有效,严重并发症患者及时手术或介入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