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本院对30例难治性精神病.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联合毁损双侧杏仁核、内囊前肢和扣带回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文拉法辛与三环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临床痊愈率的差异。方法 应用循证医学的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FEM)法对符合标准的16项对照研究文献进行评价。结果 文拉法辛与三环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痊愈率不同,差异有显著性(χ2=4.773,df=1,P<0.05);综合的ORs=1.36,95%CI为1.04~1.78。提示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痊愈率是三环抗抑郁药的 1.36倍。结论 治疗抑郁症,文拉法辛比三环抗抑郁药有更可靠的临床痊愈率。  相似文献   
3.
传统与新型抗精神病药所致非锥外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综述了传统与新型抗精神病所致的非锥外体系副反应的差异,发生机理及一般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精神障碍患者的4种慢性病(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的检出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某市属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2009年收治的7 009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防治科的慢性病上报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类慢性病的总体检出率为7.53%,其中糖尿病4.91%、冠心病1.31%、肿瘤1.23%、脑卒中0.09%.男性糖尿病检出率高于女性,高年龄组慢性病检出率高于低年龄组,城镇精神障碍患者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检出率高于农村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患者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检出率较高.结论 精神障碍患者的慢性病检出率较高,需要通过健康宣教,提倡正确的生活方式,降低精神障碍患者合并慢性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费锦锋  戴红  吴杰  钱敏才  沈鑫华 《浙江医学》2015,37(12):1055-1057,1060
目的 比较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2 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36 例)和帕罗西汀组(36 例),观察8周。应用亚利桑那性经验量表(ASEX)评定性功能情况,同时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 项)(HAMD17)观察疗效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2、4、8 周ASEX 评分度洛西汀组得分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自第2周末始,两组与基线时比较ASEX 得分均有显著下降。疗效观察发现,治疗8周末度洛西汀组有效率80.0%,痊愈率51.4%,帕罗西汀组有效率76.5%,痊愈率4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周末,度洛西汀组HAMD17评分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而第2、4、8 周末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8 周ASEX 评分度洛西汀组得分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均P<0.05),自第2 周末始,两组与基线时比较ASEX 得分均有显著下降(均P<0.05)。度洛西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9%,帕罗西汀组4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度洛西汀对首次发作抑郁症的性功能的改善优于帕罗西汀,或引起性功能障碍少于帕罗西汀。两者 疗效相似,但第1周度洛西汀起效较帕罗西汀快。总体不良反应相似。  相似文献   
6.
背景闭经是抗精神病药治疗时常见的不良反应。这一不良反应不仅会影响生育,还会影响患者对药物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多数研究提示药物所致高泌乳素血症是闭经的主要原因,但是极少有前瞻性研究评估这一假设。目的找出抗精神病药治疗后出现闭经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将入院时处于月经周期的中间时段、未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研究。分别在利培酮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测定血清中6种生殖激素的水平,即孕酮、雌二醇、泌乳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以及睾酮水平。将利培酮治疗12周内未来月经的31例患者(闭经组)与年龄匹配、月经仍然规律的31例患者(对照组)对照,比较上述激素水平。结果我们发现育龄妇女利培酮治疗后泌乳素水平升高4倍,但无论治疗前还是治疗后闭经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泌乳素水平差异不明显。然而,治疗前闭经组的雌二醇及孕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校正了治疗前其他5种生殖激素水平后,治疗前雌二醇水平仍然与治疗期间出现闭经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不支持高泌乳素血症导致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相关的闭经这一观点。如果本研究结果中雌二醇水平的预测作用能够得到大样本研究的证实,那么临床医师可以利用这一信息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合适的抗精神病药物,对易发生闭经的高风险患者而言可以优先选用导致闭经风险低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改善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9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利培酮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第2、8周末检测血清BDNF水平;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根据2周末PANSS减分率分为早期改善组51例(≥20%)和非早期改善组39例(<20%)。选择同期45例女性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其血清BDNF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早期改善组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血清BDNF水平均明显较低(均P<0.01),治疗第8周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早期改善组比较,治疗前,治疗第2、8周末血清BDNF水平均明显较高(均P<0.05)。非早期改善组治疗前,治疗第2、8周末血清BDNF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与自身治疗前比较,早期改善组和非早期改善组第2、8周末血清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是治疗2周末早期改善的影响因素。治疗第8周末早期改善组治疗有效率为80.4%,明显高于非早期改善组的59.0%(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BDNF异常降低,但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明显改善,且治疗前BDNF水平对早期改善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虽然Kraepelin对躁狂和抑郁的描述已有一个多世纪,但快速循环这一术语直至1974年才由Dunner和Fieve引入。DSM-Ⅳ和CCMD-3将快速循环双相障碍定义为在过去的12个月中有4次心境发作,符合重性抑郁、躁狂、混合性、或轻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所谓发作是指二者之间至少2个月的部分或充分缓解,或者从一相转变为另一相。二大分类系统对快速循环的定义并无显著的差异。快速循环是作为一种病程的特异性而非疾病的亚型,因而提示所有的双相患者在病程中都有快速循环的可能。过去30年国内外研究有关陕速循环发生率的结果差异很大,范围是占双相患者的10%-56%不等。快速循环型的难治性给精神科医生带来挑战。庆幸的是,近来的相关研究和新型药物的进展,给快速循环提供了较好的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就锂盐、抗痉挛药、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等对快速循环型治疗、疗效相关因素和疗效评定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药物和心理治疗对惊恐障碍(PD)均有效,然究竟是药物还是心理治疗或两者结合更有效尚不清楚。对照研究结果不尽一致。部分研究发现心理治疗效果较好,也有发现药物或两者结合疗效更好。用于PD的药物主要有丙咪嗪、氟伏草胺、帕罗西汀、丁螺环酮等。然而有研究发现丙咪嗪对PD与安慰剂无异。本研究先假设可逆性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MAOI)吗氯贝胺和认知行为治疗(CBT)对PD均有效,然后对照两者单独及联合应用的疗效。方法:55例病人在“知情同意”后被随机分入下列治疗组:吗氯贝胺加CBT组;吗氯贝胺加临床支持组;安慰剂加CBT组和安慰剂加临床…  相似文献   
10.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5年随访显示缓解率为38%[1],12年随访显示痊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58%和45%[2].我们对首次发病的GAD患者1年结局进行了随访研究,并探讨影响结局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