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128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56篇
预防医学   55篇
药学   75篇
  1篇
中国医学   17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等古代资料,结合近现代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木通及通草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及炮制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本草考证,厘清古今关系,为涉及该类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与依据。唐代之前历代本草中仅有"通草"之名,唐代出现"木通"别名,其药材基原均为木通科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宋代木通、通草名实发生混淆,民间多以五加科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Hook.)K. Koch.作通草用,而将前代本草中的通草唤作"木通",来源为木通科、毛茛科等植物。元代正式将木通与通草分称。明代木通药材主流来源为木通科植物,通草来源则为五加科通脱木,陈嘉谟、李时珍等曾试图对两者名实进行纠正。清代本草中木通、通草分类逐渐清晰,木通基原多为毛茛科植物,木通科木通的使用逐渐减少。近代出现关木通、川木通、小通草等药材,而关木通自马兜铃事件后被禁用。自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起收载木通、川木通2类,而通草亦分成通草与小通草2类。据记载,木通药材古代以江淮为道地产区,现代以江西、湖北资丘产者为最,农历正月、二月采枝、阴干,切粗片或剉细用,品质以色黄白而细者为佳。通草产地记载多为江南地区,秋季采茎,取出髓部,切片。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等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甘草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为涉及甘草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古代甘草入药的主流基原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初以甘肃、陕西所产为最优,唐宋时期扩展至山西、陕西、内蒙古等产地;明清时期核心产区移至内蒙,近现代以来逐步形成内蒙古、甘肃、宁夏三大主产区。历代甘草的主要炮制方法为炙法,唐代之前未提及辅料,唐代出现蜜作为辅料的相关记载,宋代出现蜜炙法,明清时期蜜炙的相关记载进一步增多,并延续至今,形成"炙甘草"的炮制规范。故建议包含甘草药材的经典名方,原方标注为"炙"的,唐代之前可按清炒法进行炮制;唐代及以后处方中标注为"炙"的甘草药材建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炙甘草"的规定进行炮制;标注为"生"或未标注者,当以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3.
莪术、郁金、姜黄、片姜黄4种药材功效相近,基原有交叉,药材名与植物名又有所重叠,因此关系比较混乱。现从释名、基原、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等方面对以上4味药材进行本草考证,为含这类药材的不同历史时期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经考证可知姜黄、郁金、莪术均从唐代开始入药,唐宋时期同时以原植物性状和药材颜色两种标准划分姜黄属药材,以致明末以前一直以Curcuma longa的根茎为郁金,C.wenyujin或C.aromatica的根茎夹杂老姜Zingiber officinale为药材姜黄,药材莪术主流基原则为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温郁金C.wenyujin的根茎。明清两代转用药材产地及性状来鉴别药材,又因战乱等因素导致交通不便,姜黄和郁金的基原及药用部位发生改变。药材郁金自清起基原转为蓬莪术C.phaeocaulis、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温郁金C.wenyujin和姜黄C.longa的块根。药材姜黄清代以后基原转为姜黄C.longa根茎。片姜黄或称片子姜黄,始载于《本草纲目》,基原为温郁金C.wenyujin等的根茎纵切片。药材郁金历代以川产为道地,清代扩大药源更改后逐步发展成川、广(桂)、温三大道地产区;姜黄主生江南,广南诸州及西番亦有,清代基原改变后,也以川产为佳;莪术在两广、江南、蜀川均有分布,历代温州为主流,后发展成著名的道地药材温莪术。经考证得知,民国以前本草郁金、姜黄两味药材未提及过需要蒸煮至透心,仅药材莪术需蒸熟使呈色黑而入血分。但解放后的著作及文献却明确指出3种姜黄属药材均需蒸煮,可能是为了便于干燥,以及经过高温蒸煮后不易蛀虫出发,然与古代有所出入。四味药材多生用,郁金、莪术可醋制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4.
对187例输尿管结石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注意预防并发症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和促进病人痊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局麻下深龋充填对成人牙科畏惧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Corah’s牙科畏惧症评分法 ,筛选出 10 0例需深龋充填的DF成人患者 ,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局麻下行深龋充填术 ,对照组则为常规的牙科治疗。结果 实验组DF程度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牙科治疗过程中两组脉搏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局麻下行深龋充填术 ,对成人牙科畏惧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71例冠心病患者(CHD组)和51例正常者(对照组)进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检测,发现CHD患者AT1R的3种基因型AA、AC、CC频率分别为66.7%、23%、4%,与正常对照组的66%、30.2%、0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临床资料亦无明显差异。可见,尚不能确定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CHD有关,其并不是我国人群冠心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泌尿外科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切口疼痛轻微,术后恢复快,不影响美观,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此术式径路直接,损伤小,不干扰腹腔,避免了对腹腔脏器的影响,减少了操作通道和器械,更利于术后的恢复。我院于2003年8月16日对1例右输尿管中段结石患者施行了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替硝唑在根管消毒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6 1例共 6 8颗牙齿诊断为慢性根尖周围炎且根管较多渗出的病例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将消毒干棉捻蘸适量替硝唑木榴油糊剂放入根管 ,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 (ZOE)密封。对照组 :单纯用甲醛甲酚消毒根管。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替硝唑应用于慢性根尖炎根管长期渗出病例的根管消毒 ,优于单纯用甲醛甲酚消毒根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PD-1受体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研究人群包括43例复发-缓解型MS急性期发作患者和43例健康志愿者,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XCR5+CCR7loPD-1hiT细胞,ELISA检测血清IL-21水平。对MS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EDSS)评分并统计头颅MRI增强病灶数目。结果:MS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EDSS评分降低(P<0.05),但头颅MRI增强病灶数目无明显变化(P>0.05)。MS患者CD4+CXCR5+T细胞中CCR7loPD-1hi亚群细胞比例及血清IL-2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且治疗后两者均降低(均P<0.05)。MS患者MOG-Ig G和MBP-Ab表达阳性者CD4+CXCR5+T细胞中CCR7l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