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162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纹理分析对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间收治的60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患者术前均进行MSCT检查,评估MS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纹理分析参数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估纹理分析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MSCT诊断N0、N1、N2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3.33%、70.00%、83.33%,总准确率为68.33%(41/60);直肠癌无淋巴结转移者短径、峰度、熵均低于直肠癌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方差、峰度和逆差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径、峰度和熵值诊断淋巴结转移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9、0.674和0.863(P<0.05)。结论MSCT纹理影像诊断淋巴结转移效能较高,其中短径、峰度、熵是有较多参考意义的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经quadrant管道系统椎板间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退变性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6年6月采用经quadrant管道系统椎板间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退变性侧弯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58~83岁,平均(71.52±6.43)岁。狭窄节段:L_(3-4)2例,L_(4-5)10例,L_5S_17例;右侧弯7例,左侧弯12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密度T值在-2.5~-5.5。术前有7例用1%利多卡因2 ml进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以判断责任节段。术中均透视一次明确责任节段。术前和术后随访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残障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x,ODI)对患者进行评估,改良Mac Nab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90 min(58.34±12.32)min,手术切口长约2~3 cm,住院时间6~10 d(6.44±0.43)d。术中均未发生硬脊膜破裂或撕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随访6~36个月(24.52±2.43个月),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4.51±1.42)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0.23±0.14)分,腿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89±0.91)分降至末次随访的(0.65±0.17)分;ODI评分由术前(70.53±8.85)分降至末次随访的(9.13±4.47)分。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时改良Mac Nab临床疗效评价:优11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9.47%。[结论]经quadrant管道系统下椎板间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腿变性侧弯具有手术切口及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视野清楚、术中出血量少,可达到精准、彻底、有效的减压,术后康复时间短等优点。近期治疗效果明确、安全、有效、经济实用。对于年龄大、体质差、骨质疏松明显、症状重、病程长、保守治疗效果差或无效果的患者可考虑作为一种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胚胎移植术中胚胎滞留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生殖中心行IVF-ET助孕的183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胚胎移植术中是否发生胚胎滞留分为两组,发生胚胎滞留的为胚胎滞留组(n=65),未发生胚胎滞留的为对照组(n=176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妊娠结局;同时,根据移植管不同污染因素分为4个亚组,即血液污染组、粘液污染组、渣污染组和未见异常组,比较各亚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胚胎滞留组移植管被血液、粘液污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4.62%、16.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09%、7.70%)(P<0.05),而未见异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77%vs.71.48%,P<0.05)。在发生胚胎滞留的情况下,移植管血液污染亚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粘液污染亚组和移植管未见异常组(12.5%vs.63.64%、54.55%,P<0.05);在未发生胚胎滞留的情况下,移植管血液污染亚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粘液污染亚组(44.58%vs.55.88%,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胚胎移植中胚胎滞留未显著影响妊娠结局,但与移植管粘液污染相比,血液污染可能对妊娠结局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伤椎骨水泥强化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1诊治的4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并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22例(联合组),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25例(PKP组)。结果 4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2(12~2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物异常、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PKP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次数方面均明显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联合组在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方面均优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联合组在JOA评分、腰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矫正丢失方面均优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伤椎骨水泥强化与PKP均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PKP手术创伤更小,止痛效果确切,但就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恢复伤椎高度效果而言,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伤椎骨水泥强化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P^53蛋白和PCNA在肺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82例原发性肺癌组织标本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显示肺癌P~(53)蛋白表达与PCNA表达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P~(53)蛋白阳性表达者PCNA分级显著高于P~(53)蛋白阴性表达者;P~(53)蛋白及PCNA的表达均与肺癌组织学分级关系不显著(P>0.05).在肺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两组间P~(53)蛋白及PCNA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且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提示两者的检测对于评估肺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在肺鳞癌,PCNA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而P~(53)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HBsAg、HBeAg及抗-HBc三项同时阳性(简称三阳)的乙肝患儿93例于出院后随访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和肝功能,在随访时加测血清多聚白蛋白受体(PHSA-R),观察HBVM的转归和PHSA-R存在情况,以及二者对肝功能的影响。兹将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CCK-8法测定Cur、TRAIL及Cur联合TRAIL作用于PC-3细胞后的细胞生存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ur联合TRAIL组能显著抑制PC-3细胞增殖(P<0.05),呈时间依赖性,且使PC-3细胞阻滞于G2/M期比例明显增多(P<0.05)。镜下可见联合应用Cur和TRAIL处理的PC-3细胞凋亡形态改变明显,凋亡率较对照组高(P<0.05),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也增强。结论:Cur与TRAIL联用可明显增强PC-3细胞抑制效果和诱导凋亡作用,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血尿的鉴别诊断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可能是泌尿系统严重疾患的重要线索,如恶性肿瘤。应予以足够重视,应详细进行病因检查,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氧化应激(OS)是一种基于自由基生成过量导致的氧化过度状态。这种氧化损伤与脑出血(ICH)后继发性脑损伤(SBI)密切相关。有效抑制自由基生成数量、激活内源性抗氧化潜能,可能对ICH的治疗具有关键意义。针刺治疗ICH在我国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认可,针刺疗法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潜能。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了ICH后OS的来源、机制,以及针刺调节OS减轻ICH后SBI的可能机制。以期为针刺治疗ICH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前S1抗原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方法:从临床乙型肝炎标本中筛选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病例3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前S1抗原(HBV-pre S1)、HBV标志物5项,HBV-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PCR)法。结果:380例HBs Ag阳性标本中Pre S1抗原阳性率为56.8%(216/380),HBV-DNA阳性率为61.l%(232/38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4例HBe Ag阳性标本中,Pre S1抗原及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1.8%(123/134)和98.5%(132/13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 Ag阴性另外三组标本中,Pre S1抗原及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0.6%(78/192)、33.3%(14/42)、8.3%(l/12)和42.7%(82/192)、38.0%(16/42)、8.3%(1/12),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1例HBV-DNA阳性中,Pre S1抗原阳性例数为216例,阳性率为93.5%,HBe Ag阳性例数为132例,阳性率为5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前S1抗原与HBV-DNA高度相关,是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的可靠指标,同时在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