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218例椎体后骨样增生伴腰腿痛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经过1~6年随访,非手术治疗65例,优良率70.76%;手术治疗153例,优良率92.81%.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技术日渐普及,甚至许多乡镇医院都已经开展这一技术,手术的方式也呈多样性,其副作用之一就是手术后症状复发,使病人不得不继续求医并面临手术与非手术的再次选择。作者从1990年以来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此类患者139例,痊愈好转者90例,有效率为64.75%。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生脉散超微粉的显微特征和溶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生脉散超微粉的显微特征和溶出度差异,为生脉超微粉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颗粒显微结构;电镜扫描观察微观形貌;以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为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生脉散细粉和超微粉在不同时间溶出的量,计算累积溶出度.结果 生脉散经超微粉碎后,基本无完整细胞存在,粒度均匀;生脉散超微粉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溶出速率高于细粉,但是180 min后累积溶出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超微粉碎可使生脉散显微特征变化明显,化学成分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溶出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4.
小腿下段、踝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较为困难,临床上常用交腿皮瓣或牺牲一组小腿主要血管而以此为蒂的皮瓣修复创面。我科自1996年5月至今应用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20例,均获得成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6~56岁。其中足跟部缺损4例,小腿远端13胫骨前软组织缺损10例,跟腱外露4例,内踝部缺损2例。皮瓣最大9cm×11cm,最小4cm×5cm。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侧卧位,均在止血带下进行。121 皮瓣设计 ①点:皮瓣的旋转点位于外踝上三横指(5~7cm)。②线:…  相似文献   
5.
邱新建 《光明中医》2008,23(4):504-505
黄芪为临床常用之补气药物,多年来笔者根据中医气血理论,以黄芪为主治疗多种顽症痼疾收到较好效果,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常用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特点的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治疗的发展,要求对这一疾病更深入和更广泛地了解,选择和建立一个正确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开展骨质疏松病因研究和药物治疗的关键.目前可用于骨质疏松实验研究的动物主要有大鼠、小鼠、兔、羊、犬、猪、灵长类动物(除人类外)等.它们在实验研究中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尽可能再现人类骨质疏松的状态,且重复性好,经济而有效,能满足实验技术要求的动物模型.兹就目前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及其特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言"情志"多,论"神志"少.后者不仅包含七情,还涉及神、魂、魄、意、志等.本讲从神与五志入手,对《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为《本经》)中与神志相关的药物进行归类分析,以了解古圣如何认知及应用本草,改善或健全脑功能,校正失衡的心理与情志,达到维持神志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经》中与“气”相关的药物记述术语有:“下气”、“咳逆上气”、“邪气”、“结气”、“益气”等等.一般非指普通概念的理气药.如何理解此类药物的属性与作用特征?本讲选择“下气”,“咳逆上气”两类药物进行归类分析,以期为气机失调,尤其是气的逆顺论治,拓宽药物选择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枳壳对丁螺环酮在健康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丁螺环酮组,丁螺环酮加枳壳低剂量组(15 g/kg),丁螺环酮加枳壳高剂量组(30 g/kg),测定给药后5、10、20、30、45、60、90、120、240、360、480、600 min丁螺环酮的血药浓度,计算并比较其药动学参数。结果与丁螺环酮组比较,丁螺环酮加枳壳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中丁螺环酮AUC(0-t)分别增加2.49和4.18倍,Cmax分别增加1.63和2.57倍,Tmax从0.28 h分别延长至0.52和1.06 h,t1/2从0.96 h分别延长至2.18和4.87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壳可增加同服药物丁螺环酮的AUC(0-t)和Cmax,提高丁螺环酮生物利用度,并有剂量依赖性趋势,枳壳与丁螺环酮发生显著的药动学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严重威胁人类健康。CHD的发生、发展常伴随代谢障碍。代谢相关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CHD事件[1,2]。精确且敏感的诊断方法对CHD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3]。代谢组学技术在CHD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4],它是一门新兴的系统生物学学科,通过分析差异性代谢物可获得疾病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和受干扰的代谢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