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结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的关节松动术(Mobilization with PNF,MWP)技术治疗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探讨其对关节主/被动活动度、疼痛、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取2009年8月~2012年4月本院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共32例。患者术后病情稳定,视内固定牢固程度开始康复训练。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先常规治疗、关节松动技术、关节牵伸治疗和一般性肌力训练。实验组在以上治疗中,追加MWP治疗替换关节松动术,分别治疗8周后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治疗前后对比,实验组、对照组在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VAS)评分、各肌群肌力方面有明显差异(P<0.01),实验组在位置觉、被动运动觉上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关节活动度、伸肌肌力和旋前肌力上有明显差异(P<0.05),尤其是在屈曲角度、主动旋前角度、VAS评分、位置觉、被动运动觉上差异明显(P<0.01)。结论:MWP对肘关节功能障碍治疗有明显疗效,对肘关节主/被动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本体感觉和疼痛缓解都有促进作用,并优于单纯使用关节松动技术的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康复起点的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在集体康复中的相互影响。方法: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选择非运动员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20例,所有患者每周进行5天康复训练。上下午各1次,每次40分钟;上午进行40分钟的1对1传统康复治疗,下午进行40分钟的1对多的集体康复治疗,以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主动参与为主。训练2个月后,根据膝关节被动活动角度分为2个实验组进行分析,60°及60°以下为A组(12人),60°以上为B组(8人),进行心理和功能指标变化值测定。结果:(1)2组各指标变化值对比,在主/被动活动度的提高上,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AMD评分下降上,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Lysholm评分提高上,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2组HAMD、Lysholm指标对比,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集体康复中,康复水平起点较高的患者对较低的患者的影响要高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但二者在治疗过程中,相互之间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正>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Endmetriosis,EM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据文献报道,目前EMS在育龄期妇女的发病率为22%[1],不孕症患者的发病原因40%为EMS所导致[2]。EMS虽为良性病变,但却具有浸润、转移、复发等类似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被称为"良性癌",成为难治之症[3]。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影响膝关节功能障碍集体康复效果的治疗因素的分析,探究集体康复在其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形式。方法从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选择非运动员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20例,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间的训练关系(标记A)和训练内容的完成标准(标记B)。随机将患者分为合作组下的共同完成目标组A1B1和各自完成目标组A1B2,竞争组下的共同完成目标组A2B1和各自完成目标组A2B2,每组各5例,各组每周进行5d康复训练。上下午各一次,每次40min。每周首天治疗师进行集体心理辅导;每周选出优秀患者现身说法,介绍经验。功能训练内容:①上午每组都进行传统的一对一的康复训练。②下午根据不同分组进行不同形式的功能训练。训练1个月后,进行心理、疼痛及功能指标测定。结果各指标对比,每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①HAMD评定对比,A1B1与A1B2,A1B2与A2B1,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VAS评定对比,各组间无差异性(P>0.05);③主动屈曲角度对比,结合样本均数的比较结果,B因素的主效应为6.8%,AB的交互作用为6.2%,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A因素的主效应7.2%,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屈曲角度对比,B因素的主效应为5.0%,AB的交互作用为6.2%,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A因素的主效应7.8%,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Lysholm评定对比,结合样本均数的比较结果,A因素的主效应为0.2%,AB的交互作用为0.8%,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B因素的主效应15.6%,有统计学意义(P>0.05);B1与B2对比,P<0.05。结论集体康复形式大体归纳为4种治疗形式。以合作、竞争结合共同完成目标的形式效果最好。关节活动度上,竞争-共同完成目标形式提高较快;在提高能力和治疗安全方面,合作-共同完成目标形式效果稳定安全。治疗师可以根据治疗的要求结合患者自身的性格特点,在具体的集体康复治疗过程中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运动想象和头针治疗对偏瘫患者步态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8例病情稳定且病程>3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综合治疗组(10例)、头针组(9例)和运动想象组(9例).三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综合治疗组行头部针刺后留针,在进行运动想象及步态训练时进行间歇运针;头针组行头针治疗,拔针后进行步态训练;运动想象组在步态训练前进行运动想象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治疗12周时测定6m最快折返速度、患侧与健侧步长差、患侧负重时间、步态评分以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下肢部分).结果 三组患者的6 m最快折返速度及患侧负重时间都明显改善.在治疗12周时综合治疗组步态评分为(15.24±3.78)分,与运动想象组的(11.12±4.13)分和头针组的(10.87±3.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中联合应用运动想象和头针治疗能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恢复,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NJF)直接应用在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非运动员单侧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4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三组,每组各15人,均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增加NJF治疗,对照组1增加关节松动术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对照组2增加关节松动术。并分别在4周、8周、12周进行膝关节主/被动角度、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研究。结果:组内对比,实验组相邻时间点的VAS评定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8周和12周时间点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主/被活动度、Lysholm评定其他相邻时间点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ROM/PROM,P<0.01,Lysholm)。组间对比:(1)主/被动活动度,实验组与对照组1对比4、8周主动活动度和4周被动活动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主动活动和8、12周被动活动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1分别与对照组2对比4、8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2)VAS评分,4周时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1、对照组2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8、12周时有统计学意义(P<0.01,8周,P<0.05,12周)。(3)Lysholm评定,4、8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1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2对比各时间点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2对比各周期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JF在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的短、中、长周期中,对关节活动度的改善、疼痛的缓解和功能活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关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训练对患者静态本体感觉或平衡的影响研究较多,对动态步行稳定性的研究较少。目的: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本体感觉训练后步行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方法: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32例,重建后3~6个月,可独立步行,膝关节无明显肿胀疼痛。所有患者本体感觉训练前及训练2个月后进行步态分析。结果与结论:本体感觉训练后患者步频(P<0.01)、步长(P<0.01)、步速(P<0.05)、患足廓清地面最大距离(P<0.001)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行走时,骨盆摆动、上身摆动三维扑捉图像与训练前相比更对称,更协调。提示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比较本体感觉训练的效果,对评估步行过程中不自觉的关节稳定和姿势、平衡的调整和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集体康复的模式对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探讨其对患者步态参数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选择非运动员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3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对照组以传统1对1治疗为主,实验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增加集体康复内容。两组在训练前和训练1个月后对三维步态参数(包括步长、步速、步频、患足廓清地面最大距离)进行测定。结果训练前两组各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后及训练后组间对比各指标存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集体康复模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步态参数的改善,步频,步速明显加快,步长明显增长,患足最大廓清高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运动想象和头针治疗对偏瘫患者步态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病情稳定且病程〉3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综合治疗组(10例)、头针组(9例)和运动想象组(9例)。三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综合治疗组行头部针刺后留针,在进行运动想象及步态训练时进行间歇运针;头针组行头针治疗,拔针后进行步态训练;运动想象组在步态训练前进行运动想象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治疗12周时测定6m最快折返速度、患侧与健侧步长差、患侧负重时间、步态评分以及r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下肢部分)。结果三组患者的6m最快折返速度及患侧负重时间都明显改善。在治疗12周时综合治疗组步态评分为(15.24±3.78)分,与运动想象组的(11.12±4.13)分和头针组的(10.87±3.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中联合应用运动想象和头针治疗能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恢复,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