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观察腰椎椎旁大血管走行情况及其与腰椎的位置关系,为腰椎后路手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50例在我院行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性34例,平均年龄53岁,平均身高174cm,平均体重68kg;女性16例,平均年龄54岁,平均身高167cm,平均体重63kg。采用PACS 11.0软件系统分别测量L1/2~L5/S1椎间盘水平椎旁大血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动静脉及其分支)与椎体前、后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其与椎体前、后面之间的距离。结果:男性椎旁动脉距椎体前、后面的距离分别为35.86±7.84mm、46.48±8.51mm;女性分别为32.15±6.03mm、41.57±6.72mm;男性椎旁动脉位于椎体前、后面的范围分别为10.87°±27.54°、7.61°±19.12°;女性分别为15.16°±31.85°、10.87°±22.48°;男性椎旁静脉距椎体前、后面的距离分别为35.86±7.84mm、46.48±8.51mm;女性分别为32.15±6.03mm、41.57±6.72mm;男性椎旁静脉位于椎体前、后面的范围分别为10.87°±27.54°、7.61°±19.12°;女性分别为15.16°±31.85°、10.87°±22.48°。男性椎旁动静脉距椎体前面和后面的距离均大于女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椎旁动静脉与椎体前、后面的相对位置关系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主动脉分叉位置12例(24%)在L4椎体下半部,32例(64%)在L4/5椎间隙;髂总动脉分叉位置29例(58%)在L5/S1椎间隙,12例(24%)在S1椎体的上半部;髂总静脉汇合位置42例(84%)在L5椎体上半部;髂内外静脉汇合位置16例(33%)在L5/S1椎间隙,27例(53%)在L5椎体的下半部。结论:腰椎椎旁血管的分叉位置变异较大,女性椎旁动静脉距椎体前、后面距离更小,腰椎后路手术中咬除腰椎间盘时应该注意把握腰椎与椎旁血管的角度与距离,谨防误伤椎旁血管。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对家兔急性钝器伤后D-二聚体(D-Dimer)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的影响作用。 方法: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大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6只动物。电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伤后24h开始电针治疗。在造模前、造模后第1天、第4天、第7天分别对各组动物进行耳中动脉采血,测定D-Dimer和TAT的含量。 结果:造模后第1天,模型组和电针组的D-Dimer、TAT的含量高于空白组(P<0.05);造模后第4天,模型组的D-Dimer、TAT含量高于电针组(P<0.05),而电针组又高于空白组(P<0.05);造模后第7天,模型组和电针组的D-Dimer、TAT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空白组(P<0.05)。 结论:电针弱刺激可以有效减少家兔急性钝器伤后D-Dimer和TAT的升高,防止高凝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