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临床上很多疾病通过一般的诊疗手段不能够检查出来,需要通过增强CT扫描技术才能清楚地显示,以助于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图像的显示是否清晰和造影剂的注射方法密切相关,选择一种简单方便又安全有效的注射方法十分重要.由于儿童的各个脏器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对造影剂反应不灵敏,且儿童表达能力差,容易哭闹不能配合扫描等原因,在对儿童进行CT扫描时选择合适的造影剂注射方法更显得尤为重要[1].本文通过对高压注射器推注法和手推法注射造影剂的比较,旨在探讨不同的增强造影剂注射方法在儿童CT扫描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IVIM-DWI)及T2 mapping技术评估腰椎间盘退行性变(IVDD)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19例下腰部疼痛患者和31名健康志愿者,采集L1~S1椎体矢状位T2WI、T2 mapping及IVIM-DWI;根据Pfirrmann标准进行IVDD分级,观察不同分级及不同层面椎间盘T2值及其对应上、下位椎体IVIM参数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不同Pfirrmann分级椎间盘之间,前纤维环(AAF)、髓核(NP)和后纤维环(PAF)T2值差异及对应下位椎体表观弥散系数(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层面椎间盘NP、PAF的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椎间盘PAF的T2值与其上、下位椎体ADC呈正相关(r=0.128、P=0.043,r=0.148、P=0.019);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与AAF、NP及PAF的T2值均呈负相关(r=-0.187、P=0.003,r=-0.579、P<0.001,r=-0.401、P<0.001),与其上、下位椎体慢ADC(ADCslow)均呈正相关(r=0.196、 P=0.002,r=0.126、P=0.046);椎间盘层面位置(L1-2→L5-S1)与NP及PAF的T2值均呈负相关(r=-0.183、P=0.004,r=-0.356、P<0.001),而与其上、下位椎体ADCslow呈正相关(r=0.196、P=0.003,r=0.126、P=0.026)。结论 IVIM-DWI及T2 mapping技术用于评估IVDD具有一定潜在价值,以椎间盘T2值及其对应下位椎体ADC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设计髋关节股骨头颈区数字化X线摄影(DR)的最佳体位,提高DR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临床撞击试验阳性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股骨头颈区设计体位与传统髋关节正位及蛙形位进行DR摄影.由2名医师对2组影像进行重叠率盲法评价,利用MARK标记技术测量影像畸变率.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例病例影像为优等片,实验组正侧位无重叠显示率分别为100%、95%,畸变率(3.1±0.9)%;对照组正位及蛙形位无重叠显示率分别为70%、25%,畸变率(8.5±2.1)%.结论 实验设计体位能够减少股骨头颈影像重叠及变形,有助于DR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下腰痛(LBP)患者脑网络功能连接的动态变化。方法:对20例LBP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静息态 脑功能核磁共振扫描,采用连接数目熵(CNE)比较LBP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大脑的动态功能连接变化,分析LBP患者各独立 脑区的功能灵活性与年龄和日本骨科协会(JOA)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全脑水平,LBP患者CNE低于正常人(P<0.05), 显著改变的脑区集中在额叶皮层、颞叶皮层、皮质下核团及部分枕叶皮层。脑区水平,LBP 患者中AAL 15(r=-0.525 5, P=0.020 8)、AAL32(r=-0.529 2,P=0.019 8)、AAL41(r=-0.546 9,P=0.015 4)、AAL62(r=0.601 5,P=0.006 4)、AAL76(r=-0.513 3, P=0.024 6)、AAL89(r=0.461 9, P=0.046 5)和AAL90(r=0.508 5, P=0.026 2)与年龄有临床相关性。LBP患者AAL17(r=-0.499 1, P=0.029 6)、AAL 47(r=0.481 4, P=0.036 9)、AAL 82(r=-0.554 8, P=0.013 7)、AAL 90(r=-0.562 1, P=0.012 3)与临床JOA量 表评分有相关性。结论:LBP患者全脑功能网络的功能灵活性是降低的。CNE动态功能连接的测量不仅为量化大脑活动 的时间与空间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而且可以探索LBP脑功能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设计髋关节股骨头颈区数字化X线摄影(DR)的最佳体位,提高DR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撞击试验阳性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股骨头颈区设计体位与传统髋关节正位及蛙形位进行DR摄影。由2名医师对2组影像进行重叠率盲法评价,利用MARK标记技术测量影像畸变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例病例影像为优等片,实验组正侧位无重叠显示率分别为100%、95%,畸变率(3.1±0.9)%;对照组正位及蛙形位无重叠显示率分别为70%、25%,畸变率(8.5±2.1)%。结论实验设计体位能够减少股骨头颈影像重叠及变形,有助于DR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对螺旋CT增强扫描病人检查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4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对两组患者检查前血压和心率的变化、造影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所获得的CT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检查前收缩压、心率波动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图像运动性伪影的出现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进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能明显提高CT增强扫描患者的图像质量,降低造影剂的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髋关节D R摄影源像距(SI D)110 c m与200 c m的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选取2020年1—6月我院临床行髋关节D R摄影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源像距110 c m组(50例)与200 c m组(50例)。摄影管电压设为80 k V,固定照射野,采用同一AEC中心野模式及进行摄影,测量记录体表入射剂量(ESD)。由3名副主任医师参照EUT16260ENX线影像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的影像质量评分及ESD。结果:SID 110 cm组与SID 200 cm组髋关节正位影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0±0.5)分、(3.5±0.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侧位影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5±0.5)分、(4.5±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关节正位X线摄影ESD值分别为:(1.56±0.24)mGy、(0.97±0.21)mGy,髋关节侧位X线摄影ESD分别为(3.48±1.2)mGy、(2.04±0.9)mGy,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AEC模式下探测器获得相同曝光量时,髋关节DR摄影SID 200 cm成像质量较SID 110 cm无显著差异,而体表入射剂量ESD值显著降低,增加SID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静息态fMRI探讨针刺治疗下腰痛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小世界拓扑特性。方法:纳入下腰痛患者20例,针刺委中及大肠俞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行静息态fMRI扫描,构建全脑功能网络,分析针刺前后聚类系数(CP)、最短路径长度(LP)、局部信息交换效率(Elocal)和全局信息交换效率(Eglobal)的拓扑特性变化。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疗效表评定针刺的临床疗效。结果:VAS评分提示针刺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JOA疗效表提示针刺治疗下腰痛有效。脑网络小世界拓扑特性显示,稀疏度在0.2~0.3内,治疗前后的CP、Elocal、Eglobal与阈值呈负相关,LP与阈值呈正相关,且治疗前CP值及Elocal值明显低于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下腰痛患者针刺治疗前CP值及Elocal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后,针刺前后全脑功能网络的小世界拓扑特性发生变化,有助于探索针刺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