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影像科医师培养中,基于病案(CBL)的教学查房结合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ACS)对医师影像诊断能力培养的价值。方法对2018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轮转CT的41名培训医师,应用PACS对其进行CBL教学查房,对照组为2017年轮转CT的39名培训医师(未进行CBL教学)。从PACS随机抽取每名医师书写的10份报告(报告时间为培训最后1个月),对开展CBL教学前后培训医师的报告书写质量评分并计算优良率。评分标准包括病灶征象描述全面准确、报告内容条理清晰规范、诊断结论逻辑清晰合理、能回答临床提出的问题、提出的下一步诊疗建议合理准确以及无漏诊。同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价培训医师对CBL教学查房的主观感受,包括全面系统的认识疾病、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读片能力和学习兴趣、PACS对学习的帮助5方面,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1)进行CBL教学查房后,培训医师报告质量评分提高(P<0.01)。2)培训医师对调查问卷5方面满意率分别为90.2%、68.3%、80.5%、75.6%和80.5%。结论应用PACS进行CBL教学查房是培养影像科医师诊断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能谱曲线在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穿刺组织病理检查或临床治疗证实的29例脊柱转移瘤和18例脊柱感染性病变的能谱CT增强静脉期扫描图像,经后处理获得单能量图像,生成病变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CT能谱曲线,计算40~140 keV不同能级水平(每10 keV)下的CT值和能谱曲线斜率,同时在传统混合能量图像的同一ROI测量CT值,对所得CT值、能谱曲线斜率及其诊断效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的中位年龄分别为58岁和64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71,P=0.4)。40~100 keV各能级下脊柱转移瘤的CT值分别为281.79 (143.67, 446.19) HU、199.68 (100.04, 321.49) HU、151.54 (81.47, 243.49) HU、(122.64±27.72) HU、(99.90±23.88) HU、(85.82±21.61) HU、(75.94±20.27) HU,脊柱感染性疾病的CT值分别为185.29 (164.19, 277.03) HU、138.44 (124.98, 238.56) HU、105.46 (92.94, 169.53) HU、(93.77±15.55) HU、(79.15±12.84) HU、(68.99±11.75) HU、(62.22±11.71) HU。脊柱转移瘤在同一能级的CT值显著高于脊柱感染性病变(P均<0.05),110~140 keV能量水平下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混合能量图像测量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转移瘤的能谱曲线斜率为2.43±0.58,高于脊柱感染性疾病的能谱曲线斜率1.50±0.40(P<0.001)。当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阈值取1.72、40 keV CT值取248.80 HU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5、0.892,灵敏度分别为88.0%、80.0%,特异度分别为76.9%、92.3%。结论: CT能谱曲线能够对鉴别脊柱转移瘤及感染性病变提供有价值的半定量信息,可以作为传统CT影像学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行CT检查,对其中9例行MR检查,观察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可累及脊柱各节段,以胸椎最多。CT表现为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以溶骨性骨质破坏最常见,可出现椎体压缩及轻度骨质疏松。MR T1WI和T2WI均以低信号为主。结论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以椎体及附件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要表现,病灶易侵及椎旁或硬膜外间隙;MRI显示病灶较CT敏感、清晰。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强度降低引发骨折风险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现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目前主要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通过测量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症,但该方法预测骨质疏松相关脆性骨折风险的准确性较低。近年来研究发现,除骨密度外骨结构变化也是导致骨强度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并且可以通过多种影像学方法对骨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笔者对Micro-CT、HR-pQCT、UTE-MRI、HR-MRI、DXA-TBS、MSCT等现有的骨结构影像学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分析上述方法的优缺点,并对这些影像学方法在骨质疏松症诊断及相关脆性骨折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能谱曲线鉴别诊断脊柱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价值。方法对3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脊柱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行能谱CT扫描,包括非恶性组18例,其中良性和中间型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分别为12例和6例;恶性组20例。获得单能量图像,生成CT能谱曲线,计算40~140keV不同能级水平下的CT值和能谱曲线斜率。同时获得病变在混合能量图像的静脉期CT值。对所得CT值和能谱曲线斜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80keV非恶性组CT值分别为(197.97±95.69)HU、(141.30±63.66)HU、(105.78±44.04)HU、(84.21±32.65)HU、(68.92±26.16)HU,恶性组CT值分别为(321.86±97.97)HU、(225.46±72.42)HU、(159.98±50.03)HU、(120.53±41.69)HU、(96.59±37.86)HU。40~80keV条件下,非恶性组与恶性组相同能级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90~140keV条件下,非恶性组与恶性组相同能级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恶性组能谱曲线斜率为1.58±0.89,低于恶性组能谱曲线斜率(2.76±0.83;t=-3.48,P=0.002)。非恶性组与恶性组混合能量图像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250)。结论 CT能谱曲线对鉴别恶性与非恶性脊柱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有一定价值,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肥厚性硬脊膜炎(HSP)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HSP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7例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5例经病理证实。结果 12例HSP患者中,MR显示11例位于颈胸椎的硬脊膜增厚范围为10个以上椎体水平,1例位于胸腰椎的硬脊膜增厚累及范围为5个椎体水平;6例表现为背侧、2例为腹侧硬膜增厚,4例背侧及腹侧硬膜均增厚。2例增厚的硬膜呈结节样,1例合并硬膜外肿物形成,5例合并硬膜囊背侧脂肪增多。增厚的硬膜T2WI均呈低信号,4例T1WI呈等信号,8例T1WI呈低信号。10例增强扫描患者中,4例明显强化,1例中等强化,5例未见强化。结论 HSP以颈胸椎背侧或腹侧硬膜广泛增厚为特点,部分合并硬膜外脂肪增多;增厚的硬膜呈结节样或条带状,少数可合并硬膜外肿物形成;T2WI呈特征性低信号。  相似文献   
7.
细支气管肺泡癌高分辨率CT征象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 (BAC)的高分辨率CT征象。方法 对 2 9例BAC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结节型、多发结节型和实变型BAC的HRCT征象 ,分析有助于诊断的征象及病理基础。结果  14例结节型病灶中 86%位于肺野外周或胸膜下 ,43 %呈不规则形 ,空泡征出现率 5 1% ,磨玻璃密度 3 6% ,胸膜尾征 71% ;多发结节型的单个病灶与前者相同 ;11例实变型中磨玻璃密度、多发结节和段叶实变混合存在的 6例 ,肺段实变周围或其他肺野分布的磨玻璃密度影内伴随网格影 ,其中 1例呈“碎石路样”。结论 ①周围性结节以及伴空泡征、磨玻璃密度、胸膜尾征 4项中有 3项者高度提示结节型BAC的诊断 ;②肺段叶“蜂房样”实变并其他肺野的“碎石路样”影对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 (DBAC)的诊断具有特征性。③HRCT是BAC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非四肢滑膜肉瘤的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四肢滑膜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CT和/或MRI扫描,分析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信号、边界、强化方式、邻近软组织、骨质破坏及远处转移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滑膜肉瘤中病变位于脊柱、胸部、腹盆腔、腹股沟区的例数分别为7、6、5、2例。肿瘤体积较大,其中14例肿瘤最大径>5cm;15例肿瘤呈类圆形,5例呈不规则形;7例病灶为实性,13例为囊实性;17例病变密度/信号不均匀。其他影像学征象包括肿瘤内出血2例,钙化5例,囊变/坏死13例,肿瘤周围软组织水肿7例,骨质破坏8例。15例患者行MRI检查,其中7例可见“三重信号征”。增强扫描2例直径≤5cm的滑膜肉瘤呈均匀明显强化,其余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9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其中7例发生胸膜及肺转移,2例发生腹腔转移。结论: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MRI表现特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ADC值对胎儿轻度侧脑室扩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胎轻度侧脑室扩张胎儿(侧脑室扩张组)及15胎侧脑室无扩张的胎儿(对照组)行DWI扫描,测量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白质、基底核、丘脑及小脑ADC值,比较2组各脑区ADC值差异及轻度侧脑室扩张胎儿左侧及右侧各脑区ADC值的差异。分析所有胎儿各脑区ADC值与孕周的相关性、侧脑室扩张胎儿侧脑室宽度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度侧脑室扩张组双侧额叶、双侧顶叶白质ADC值下降(P均<0.05)。侧脑室扩张胎儿左侧与右侧各脑区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所有胎儿双侧枕叶、双侧基底核区、双侧丘脑、双侧小脑及左侧颞叶ADC值与孕周呈负相关,侧脑室扩张胎儿侧脑室宽度与孕周呈正相关(r=0.635,P=0.011)。结论 轻度侧脑室扩张胎儿额叶、顶叶ADC值下降,ADC值对检测潜在脑部损伤较敏感,有助于诊断胎儿侧脑室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