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治疗网球肘患者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有关冲击波治疗网球肘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设定为从建库至2017年8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研究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s,合计患者928例。Meta分析显示冲击波组的疼痛评分[MD=-9.05,95%CI(-12.93,-5.18),P0.01]和握力[MD=3.45,95%CI(2.46,4.43),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现有的临床试验表明,体外冲击波疗法能有效缓解网球肘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可以作为治疗网球肘患者的常规备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压电位治疗失眠、慢性疲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高压电位治疗仪治疗30例失眠患者(失眠组)和30例慢性疲劳患者(慢性疲劳组),治疗电压为9000 V,30 min/次,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随访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失眠组和慢性疲劳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指标平均积分显著下降(P0.001),总有效率分别为89.28%、93.1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血尿常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氨酶(ALT)、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血肌酐、血尿素氮及心电图无明显改变。结论:高压电位治疗失眠、慢性疲劳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新生儿胆红素测定的差异,以寻找监测新生儿胆红素动态变化的好方法。方法:应用3种测定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生化法)、微量胆红素测定仪(微量法)、经皮测胆仪(经皮法)对90例新生儿进行胆红素测定并比较其差异,用微量法和经皮法同时对39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1~7天胆红素进行动态监测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微量法胆红素测定值与生化法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在<200μmol/L和201~300μmol/L范围内,经皮法测定值与生化法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胆红素在>300μmol/L范围内,经皮法测定值与生化法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法和经皮法监测的新生儿生后1~7天胆红素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法测定新生儿胆红素结果准确、操作简便;对新生儿胆红素的动态监测,微量法优于生化法和经皮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甲酸诱导人羊膜上皮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方法以DMEM/F12培养基培养原代人羊膜上皮细胞,并将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1×10-8mol·L-1维甲酸组;1×10-7mol·L-1维甲酸组;1×10-6mol·L-1维甲酸组;1×10-5mol·L-1维甲酸组。各维甲酸组经维甲酸处理7 d后,用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细胞全能性标记物Oct-4表达,并计数阳性细胞比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维甲酸组显著提高人羊膜上皮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比例,其中1×10-6mol·L-1维甲酸组阳性细胞比例最高;结论维甲酸体外能诱导人羊膜上皮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最适诱导浓度为1×10-6mol·L-1。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岁以下婴儿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婴儿川崎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诊疗及预后.方法:收集该院2012.1.1~2014.12.31收治的48例1岁以下婴儿川崎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就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及冠脉损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小婴儿川崎病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男女比例2.7:1,6月以内小婴儿不完全性川崎病发病率较高(占75%).(2)28例典型川崎病诊断前发热时间(7±2.1)d,口唇龟裂100%,球结膜充血100%,皮疹占78.6%,颈部淋巴结肿大占89.3%,肢端肿胀占92.9%,杨梅舌100%,卡疤红肿占53.6%.20例不完全性川崎病确诊前发热时间(8±2.4)d,口唇龟裂占75%,球结膜充血占60%,皮疹占50%,颈部淋巴结肿大占30%,肢端肿胀占65%,杨梅舌80%,卡疤红肿占55%.(3)28例典型川崎病确诊前中性粒细胞数增高的占100%,血小板增高占64.3%,CRP增高100%,血沉增高100%,冠脉损害发生率18%,小便常规异常占35.7%,肝功损害占28.6%.20例不完全性川崎病确诊前中性粒细胞数增高占90%,血小板增高占40%,CRP增高占60%,血沉增高50%,冠脉损害发生率40%,小便常规异常占25%,肝功损害5例,占25%.(4)小婴儿川崎病对IVIG 2 g/kg治疗效果较好,单次有效率91.5%.(5)小婴儿川崎病冠脉损害发生率较高,在住院期间诊断冠脉受损15例,占31.25%.结论:1岁以下婴儿川崎病男性多余女性,不完全性者较多,临床表现可不典型,对静脉丙球2 g/kg·次治疗效果较好,发生冠脉损害几率较1岁以上儿童川崎病高.  相似文献   
6.
石明芳  宗小敏 《华西医学》2007,22(1):137-138
目的: 观察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的疗效.方法: 将63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随机分两组,治疗组A组(n=31,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对照组B组(n=32,仅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愈率、死亡率.结果: A组治愈率68%、死亡率为6.4%,B组治愈率28%、死亡率为34.4%,两组比较治愈率、死亡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显著,明显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肝吸虫临床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方法 用涂片镜检法对2009- 2011年住院及门诊患者粪标本进行检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测79 385份粪标本,肝吸虫感染阳性者4045份,阳性率为5.10%(4045/79 385),其中女性阳性率(3.13%,1183/37 823)低于男性阳性率(6.89%,2862/41 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2010、2011年肝吸虫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85%(573/20 092)、4.90%( 1408/28 725)和6.75%(2064/30 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肝吸虫感染有逐年递增趋势,在预防和治疗上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小儿隐球菌病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 1990~ 1999年共收治 8例隐球菌病患儿 ,均经脑脊液墨汁染色或(和 )真菌培养 ,皮疹印片及淋巴结活检找到新型隐球菌确诊。现报告分析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性 6例 ,女性 2例 ,年龄 1岁 9个月至 12岁 ,亚急性起病 5例 ,慢性起病 3例 ,有基础疾病 5例 (白血病化疗后、结核病、肾病综合征长期服激素、化脓性感染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后、中度营养不良各 1例 )。临床表现 :病程 2周至 8个月 ,首发症状 :发热、头痛 6例 ;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大 2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6例 ,累及肺、肝、脾、淋巴结、皮肤、胸膜 2例。临床诊断单纯隐…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低强度超声(low intensity ultrasound, LIUS)能杀伤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但对肿瘤细胞迁移侵袭作用的影响仍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探讨LIUS对肝癌细胞MHCC97H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根据超声照射强度的不同分为对照组(0 W/cm2)、0.5 W/cm2组、1.0 W/cm2组和1.5 W/cm2组;LIUS处理后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体外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微镜及F-actin细胞骨架荧光染色观察处理后细胞骨架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MMP-2、MMP-9的表达变化。结果:LIUS(小于等于1.5 W/cm2)能促进肝癌细胞MHCC97H的迁移侵袭,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都表明LIUS处理后肿瘤细胞迁移侵袭数量增加;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发现LIUS处理后肝癌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RTFQ-PCR及Western blot的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后MMP-2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上升,MMP-9的mRNA 表达水平上升。结论:LIUS可能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的骨架及增加MMP-2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MHCC97H的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幼儿过敏性疾病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系。 方法 采集 10 例过敏性疾病患儿(实验组)和 6 例正常幼儿(正 常对照组)的粪便标本和外周血标本,运用 16S rRNA 基因可变区 V3-V4 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鉴定。 采用 ELISA 法测定 血中细胞因子 IL?17、IL?10 及 IFN?γ 浓度。 结果 16 个样本共产生 919 个操作分类单元(OTU),Chao 指数稀释曲线显示测序 深度已经基本覆盖样品中所有的物种。 实验组 observed species 指数小于正常对照组(W = 50,P = 0.03),实验组 ace 指数小于 正常对照组(W= 50,P= 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 chao、shannon 指数高于对照组(W = 48、40,P = 0.06、0.31),simpson 指数低于对照组(W= 23,P = 0.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的肠道微生物物种多样性低于健康对照组。 主坐标分析 (PCoA)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样本肠道菌群组成有差异。 线性判别分析(LDA)显示两组中差异显著性的物种。 属水平上,健 康对照组的优势菌群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实验组的优势菌群为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 um)、埃希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 和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 实验组血浆中细胞因子 IL?17、 IL?10及 IFN?γ 的浓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7 组:Z= -3.96, P= 0.000;IL?10 组:t = 7.608,P = 0.000;IFN?γ 组:t = 3.361,P= 0.008)。 结论 过敏性疾病幼儿与正常幼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物种丰度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肠道菌群变化 可推动机体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