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标准化患者(SP)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脑血管病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201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79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61人),SP组(58人)和PBL+SP组(60人),分别按不同教学模式进行脑血管病临床教学。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与教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SP组与PBL+SP组学生课堂兴趣、教学形式满意度、接诊处理能力(自评)及知识掌握程度(自评)4个维度的得分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SP组学生教学形式满意度、接诊处理能力(自评)及知识掌握程度(自评)3个维度的得分均明显高于S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学生教师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学生基础知识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L+SP组学生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明显高于SP组和传统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BL+SP组学生的教学考核总成绩也明显高于SP组和传统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结合PBL教学模式用于脑血管病临床教学,可明显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Am1000A(双通道)型肌电生物反馈(EMGBF)治疗技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背屈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手段治疗8周;研究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共同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测定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踝关节最大背屈时胫前肌等长收缩肌电积分值(iEMG),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改良Ashworth评价量表等评估患者的足背屈改善程度和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踝关节主动背屈AROM、踝关节最大背屈时胫前肌等长收缩iEMG值、BBS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各项数据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研究组各项数据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Ⅰ级患者占40.00%,研究组Ⅰ级患者占23.33%;治疗后,2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评价量表评级结果均优于治疗前,评级为Ⅰ级的患者比例均得到了提升,其中对照组为63.33%,研究组53.33%。结论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联合应用对于脑卒中患者的背屈功能有良好改善作用,能有效增强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12周)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步行训练,每天治疗1次,共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评分及上田敏式偏瘫下肢功能量表对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同时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价2组患者步行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上田敏式分级及FAC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发现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上田敏式分级及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下肢FMA评分[(28.14±3.37)分]、上田敏式分级[(10.29±1.69)级]及FAC评分[(3.86±0.77)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24.62±3.69)分、(8.85±1.73)级和(2.92±0.86)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步行训练,能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5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损伤平面T10—L1,ASIA分级C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站立床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用ASIA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ASIA-LEMS),Berg平衡量表(BBS),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方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ASIA-LEMS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WISCI-Ⅱ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组ASIA-LEMS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WISCI-Ⅱ评分高于电动起立床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改良Barthel指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恢复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ppa(methyl pyropheophorbide-a)介导的光动力疗法(Mppa-PDT)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活性、触发其凋亡的机制。方法:Mppa-PDT作用于人卵巢癌SKOV3细胞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DA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核的形态学改变;DCFH-DA染色观察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DNA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53、Caspase-3、Bax、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Mppa-PDT能显著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活性,其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P<0.05);2. Mppa-PDT诱导的人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空白对照、单药对照、单光对照)(P<0.05),且空白、单药、单光三组对照组间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3.LD50剂量的Mppa-PDT作用于人卵巢癌SKOV3细胞后,DAPI细胞核荧光染色可见到细胞核深染的凋亡细胞;DCFH-DA荧光染色发现Mppa-PDT组细胞内ROS水平高于三组对照组;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到Mppa-PDT组的DNA损伤情况高于三组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发现P53、caspase-3、Bax蛋白升高,Bcl蛋白降低。结论:Mppa介导的光动力疗法能够显著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活性并诱发其凋亡,且伴随有DNA损伤及线粒体凋亡途径的激活。  相似文献   
6.
7.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euromuscular joint facilitation,NJF)是同时治疗神经、肌肉、关节的一种新型运功疗法,结合了神经肌肉促进法和关节松动术二者的优势,不仅符合以往的先被动后主动、抗阻运动的运动疗法基本原则,还在同一个动作中对神经肌肉促进的同时提高关节活动性,使治疗效果倍增~([1])。本文就NJF的含义、方法和机制、临床研究等进行综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案例式立体教学法(cas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CTTM)在临床医学生康复医学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重庆医科大学2013级"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2017年7月—2018年5月康复医学科实习生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基于互联网+CTTM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医学生出科考核(理论笔试、操作技能实践)、教育环境DREEM(The Dundee Ready Education Environment Measure,DREEM)量表评分及自制问卷调查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学生出科理论笔试及操作技能考核(康复评定)、教育环境DREEM量表中学习、学术及环境知觉及总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DREEM量表中两组实习生的教师、社交知觉得分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问卷结果显示观察组医学实习生认为教学方法可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热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课程满意的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CTTM教学法是临床医学生康复医学科临床实习带教的一种良好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病房院内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通过查阅病史及“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156名发生院内感染患者及1605名未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康复医学科院内感染发生率为8.86%(2014:7.16%;2015:7.73%;2016:10.34%;2017:10.61%);共检测病原菌235株,检出革兰阴性菌(G-)178株(75.74%),革兰阳性菌(G+)49株(20.85%),真菌8株(3.40%)。G-中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80株,34.04%),G+中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7.66%);5种最常见的院内感染菌株中,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MDR)占比最高的为鲍曼不动杆菌(73.91%);感染部位最常见的为泌尿系统,占55.65%,其次为呼吸系统占20.87%,血液系统感染占8.70%;发生院内感染的疾病最常见的为脑卒中,占36.54%,在发生院内感染的所有病种中以脊髓损伤的院感发生率最高,为63.08%;男性(OR=2.105,95%CI=1.440~3.076,P=0.000)、留置尿管(OR=4.629,95%CI=3.087~6.942,P=0.000)、气管切开(OR=2.427,95%CI=1.293~4.557,P=0.006)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得分<60分(OR=13.455,95%CI=7.585~23.869,P=0.000)为康复医学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留置胃管(OR=0.312,95%CI=0.166~0.587,P=0.000)可能为保护性因素。结论:院内感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菌比例较高,感染部位以泌尿系感染最常见。发生院内感染最常见的病种为脑卒中,而院感发生率最高的病种为脊髓损伤。男性、留置尿管、气管切开及ADL得分<60分等可能为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糖耐量的影响。方法 124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减重组和非减重组各62例,减重组给予减重步行训练,非减重组不给予该训练方法,其余治疗及康复方案均相同。给予4 w的训练,最后评价两组血糖、血脂相关指标及下肢运动功能。结果训练后,两组空腹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值均处于正常状态。但两组泼尼松葡萄糖耐量试验(CGTT)2 h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胰岛抵抗指数差异显著(P<0.05,P<0.01);减重组下肢功能评分较训练前明显增高,同时也显著高于非减重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能明显改善脂糖代谢,调节餐后血糖,对糖耐量及胰岛功能均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当然也能明显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