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 分析31例确诊COVID-19患者早期胸部HRCT表现。结果 31例发病1周内胸部HRCT呈不同程度肺炎改变。23例见多发病灶(≥3个病灶);24例病变累及2个以上肺叶,7例病灶累及单肺叶;22例表现为肺部磨玻璃密度病灶(GGO),9例GGO伴混合性实变灶,病灶边界均模糊;25例病变分布于肺外周带,6例病灶分布于肺外周伴局部中央分布;26例病灶呈不规则斑片状,5例呈不规则斑片状伴局部球形表现;26例伴细支气管充气征,29例病变内血管增粗,24例见小叶内间隔增厚,6例伴小叶间隔增厚;2例伴小叶中心结节,1例伴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COVID-19早期胸部HR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有利于早期诊断COVID-19。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三维T1加权序列可变反转角度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 T1-SPACE)结合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 MRA)在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因颅内动脉瘤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患者,均为宽颈动脉瘤。术后6~10个月所有患者均行3D-TOF MRA、3D T1-SPACE序列MR扫描和DSA检查。分别使用3D-TOF MRA和DSA以Raymond分级法评价瘤腔栓塞情况,使用3D-TOF MRA和3D T1-SPACE序列以4分法评价载瘤动脉支架内管腔显示情况。采用配对设计的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动脉瘤栓塞程度分级和支架内管腔显示情况。以DSA为金标准,计算3D-TOF MRA评估动脉瘤残留的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术后6~10个月随访,对于动脉瘤闭塞情况,DSA造影显示Raymond 1级23例,2级1例,3级1例;3D-TOF MRA 1级21例,2级3例,3级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57,P=0.577),其中有4例患者两种评估方法结果不一致。对于载瘤动脉支架内管腔情况的显示,3D-TOF MRA评分3分14例,2分8例,1分3例;3D T1-SPACE序列25例均为4分,3D T1-SPACE优于3D-TOF MRA(Z=-4.484,P<0.001)。以DSA为金标准,3D-TOF MRA结合原图像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的特异度为86.9%(20/23),准确率为84.0%(21/25)。结论3.0 T MR 3D T1-SPACE序列可清晰显示支架内管腔,能准确判断支架内血管的通畅情况,3D-TOF MRA可充分评估动脉瘤瘤腔有无残留。将上述两种MRI血管成像技术相结合,可用于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是一种先进的无创治疗技术, 在通过靶向热消融及开放血脑屏障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目前已被应用于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颅内肿瘤、阿尔兹海默病、强迫症、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疾病的研究与治疗中。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因其精准、无电离辐射、实时监测靶点温度等优势可能成为诸多疾病的潜在替代疗法, 为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就目前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在四肢血管瘤、血管畸形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9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血管瘤、血管畸形行常规MRI及MR-DWI检查,获取病变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均值,应用SPSS13.0软件包行t检验.结果 血管瘤、低流量血管畸形和高流量血管畸形ADC值从低到高依次为(1.173 4±0.320 8)×10-3 mm2/s、(1.776 6±0.403 3)×10-3 mm2/s和(2.325 1±0.514 5)×10-3 mm2/s,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DWI可反映四肢血管瘤和不同类型血管畸形水分子扩散的差别,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1型糖尿病(T1DM)患儿静息态fMRI双侧海马效应连接的变化。方法 对1型T1DM患儿(n=18,T1DM组)和健康儿童(n=13,对照组)行静息态fMRI数据采集,以双侧海马为ROI进行Granger因果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以左侧海马为种子点,T1DM组左侧海马对双侧额中回、岛盖部额下回、三角部额下回、中央后回、辅助运动区、脑岛、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内侧扣带和旁扣带脑回、缘上回,左侧内侧额上回、中央前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的外向流显著减弱;以右侧海马为种子点,T1DM组右侧海马对双侧辅助运动区、内侧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左侧的额中回、岛盖部额下回、三角部额下回、内侧额上回、中央后回、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缘上回外向流显著减弱。结论 T1DM患儿海马功能可能受到损伤,导致额叶、辅助运动皮层、扣带皮层对海马信息的提取能力减弱;与右侧海马相比,左侧海马可能对认知处理的参与度更高;海马外向流减弱对T1DM相关认知损害具有早期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高分辨率三维(3D)增强T1 WI上肿瘤容积的比较,评价二维(2D)增强T1 WI上肿瘤容积测量在脑胶质母细胞瘤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36例成人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72次MRI扫描,采用3.0T MRI进行头颅常规MRI平扫和2D(层厚5 mm)及高分辨率3D(1 mm各向同性体素)增强T1 WI,在2D及高分辨率3D增强T1 WI上分别测量肿瘤容积,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二者间差异;并对同一患者测量结果进行配对,根据肿瘤大小的变化,把肿瘤治疗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肿瘤稳定和肿瘤进展,采用Kappa加权检验评价2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2D及高分辨率3D增强T1 WI上的肿瘤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0,P=0.23),有高度相关性(r=0.95,P<0.01).当根据2种方法测得的肿瘤容积的百分比变化将肿瘤反应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肿瘤稳定和肿瘤进展时,2种方法的Kappa系数为0.80,总体一致率为86%.结论:在评价脑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疗效中,2D增强T1WI上肿瘤容积与高分辨率3D增强T1WI上肿瘤容积具有可比性,可作为后者的实用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60 kV管电压技术联合低剂量对比剂应用于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的可行性。方法纳入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要求行CTPA检查且体质量指数(BMI)< 25 kg/m2的门诊或住院患者6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方案:100 kV管电压, 常规50 ml, 速率为4.5 ml/s的对比剂注射方案)或试验组(采用低剂量方案:60 kV管电压, 30 ml对比剂混合20 ml生理盐水, 速率为4.5 ml/s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各30例。测量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和左右肺叶下动脉的HU值, 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 评价客观图像质量, 并记录辐射剂量。主观图像质量由放射科医生根据总体图像质量及肺动脉增强均匀性用5分法进行评估。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的噪声、SNR、CNR及辐射剂量, 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主观图像质量差异。结果所有图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试验组与对照组CTPA图像主观总体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增强情况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肺...  相似文献   
9.
僵直少动型帕金森病(AR-PD)病人更易出现运动障碍且预后较差。多模态影像技术为评估PD病人大脑结构及功能改变提供了无创手段。经颅磁刺激(TMS)作为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改变刺激脑区的兴奋性达到改善PD运动症状的效果。总结AR-PD的临床特征,并就基于磁敏感加权成像、结构MRI、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和扩散张量成像等多模态MRI以及核医学技术对AR-PD的脑机制及其在AR-PD TMS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