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CDR)术中体位与术后早期颈椎中立位生理轴线重建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8月51例采用PRESTIGE LP椎间盘假体行单节段CDR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患者取仰卧位,颈枕置于颈后部维持颈椎前弓。男28例,女23例;年龄30~64岁,平均45岁。其中脊髓型颈椎病3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7例,混合型颈椎病12例。病程3~48个月,平均15个月。手术节段:C4、55例,C5、642例,C6、74例。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3个月颈椎中立位、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颈椎整体序列(C2~7)、目标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及目标椎间隙的Cobb角。计算术中与术前的角度差(差值)及术后早期(3个月)与术前的角度差(改善值),对不同平面Cobb角差值和改善值进行线性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中及术后3个月时颈椎Cobb角均显著增大(P<0.05)。其中颈椎整体序列、目标FSU及目标椎间隙的Cobb角差值分别为(6.72±9.13)、(2.10±5.12)、(3.33±3.75)°;术后3个月Cobb角的改善值分别为(6.30±7.28)、(3.99±5.37)、(4.29±5.36)°。目标FSU的Cobb角改善值与目标椎间隙Cobb角改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1,P=0.698),与颈椎整体序列Cobb角改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3,P=0.012);目标椎间隙角度改善与整体序列角度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7,P=0.061)。颈椎整体序列、目标FSU、目标椎间隙的术中颈椎Cobb角差值与术后早期颈椎Cobb角改善值3对变量之间均存在线性相关及线性回归关系(P<0.05)。结论 CDR术中颈椎位置保持在较术前中立位轻度后伸的位置是术后早期颈椎维持正常生理前凸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药物经济学循证方法比较比阿培南、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呼吸系统和/或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成本-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并手动检索相关杂志、会议论文及学术论文,检索比阿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呼吸系统和/或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2000—2017年。评价3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14 d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效果,计算成本-效果比(C/E)和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1 574例呼吸系统和/或泌尿系统细菌感染患者,10个生产厂家。根据治疗方案及药物生产厂家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326例、B组72例、C组59例、D组132例、E组415例、F组114例、G组213例、H组153例、I组40例、J组50例。H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效果的C/E均为最小,以H组作为对照计算ΔC/ΔE,结果显示,C组、E组、F组、I组和J组患者临床疗效的ΔC/ΔE为负值;A组、B组、D组和G组患者临床疗效的ΔC/ΔE为正值,且4组患者临床疗效的ΔC/ΔEC/E(H组)。B组、C组、E组、F组、G组、I组和J组患者细菌清除效果的ΔC/ΔE为负值;A组、D组患者细菌清除效果的ΔC/ΔE为正值,且两组患者细菌清除效果的ΔC/ΔEC/E(H组)。本研究假设药品费用下降15%,其他费用不变,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一致。13篇文献均报道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10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现有文献证据,美罗培南(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5 g/次、1次/8~12 h是治疗呼吸系统和/或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最优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评估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行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21例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测量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和置换节段活动度,观察评估患者术后假体位置、颈椎曲度、异位骨化、吞咽功能等情况。结果最终纳入21例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男性13例,女性8例,其中20例行双节段置换,1例患者行三节段置换。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JOA、NDI、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值均0.05,术后3个月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以及置换节段平均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较术前略下降,值均0.05,随后历次随访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以及置换节段平均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值均0.05。未发生假体材料过敏、人工椎间盘假体移位脱出、置换节段过度活动、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以及术后反弓等并发症。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多节段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可以选择的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留置换节段活动度以及颈椎整体活动度,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且无假体移位脱出、过度活动、反弓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相邻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联合双节段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临床效果,并回顾置换联合融合手术(hybrid surgery,HS)的文献报道。方法 2004年12月对1例C3/C4/C5/C6/C7椎间盘突出的男性患者实施了C4/C5/C6 Bryan ACDR,C3/C4和C6/C7椎间盘切除、椎体间钛网植骨、Zephir钢板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周、1年、2年、5年完成SF-36生活质量量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17分法),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各随访时点行影像学检查观察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位置、椎间活动度、钛网和钢板的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2周1、年、2年随访上述各量表评分均反映临床效果良好,但术后5年随访,患者出现中等程度颈痛及双上肢麻木,其远期临床效果有所下降。随访中影像学检查示Bryan假体及钛网钢板位置均良好,Bryan假体活动度正常,植骨融合良好。结论 HS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近中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临床效果尚可,手术安全。该术式兼顾颈椎的活动度和稳定性,为多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过程中脊柱冠状面Cobb角的变化规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寻找导致术后侧方成角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研究2008年6月~2009年3月经前路手术治疗的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测量每一位患者的术前、腰桥前、腰桥后(16例使用了腰桥)、撑开器后、切椎间盘后、加压后、术后前后位X线冠状面Cobb角,并测量术后前后位X线片上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根据解剖特点分为全部病例组、胸椎组、腰椎组、L1组、L2/3组;根据是否使用腰桥分为腰桥组、无腰桥组.分析各组在手术的不同阶段冠状面Cobb角变化规律.应用重复数据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并对术后冠状面Cobb角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组、腰椎组、L1组、L2/3组、无腰桥组、有腰桥组6个组中均存在摆体位时脊柱向对侧轻度侧方成角,撑开器撑开后,切椎间盘后及有腰桥组的腰桥后脊柱出现明显向同侧侧方成角,应用撑开器撑开后脊柱向同侧侧方成角明显加大,使用腰桥后加重此趋势.胸椎组在前4个节段变化小,仅在加压安棒后出现脊柱向对侧侧方成角的现象.重复数据测量两两比较显示胸椎组与腰椎组以及胸椎组与L1组的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术后冠状面Cobb角的主要因素是椎体螺钉A+D角或B+C角.[结论]除胸椎组外应用腰桥和撑开器撑开后导致了明显的脊柱侧方成角,此可能会诱导术中安置椎体螺钉的方向出错.对术后冠状面Cobb角的最大影响因素是椎体螺钉的进钉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颈椎前路Vectra-T动态钢板加钛网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20例(44个节段)行颈椎前路椎体切除减压、钛网植骨、Vectra-T钢板内固定术的颈椎病患者。疗效考核采用JOA评分、颈椎曲度、椎体间植骨融合和钛网下沉情况等指标,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结果纳入的2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所有患者JOA评分在术前为7.68±1.66分,术后为10.91±1.97分,末次随访时为12.74±1.27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所有患者术后无钢板、螺钉断裂或松动现象发生;术后融合节段前曲度、颈椎整体前曲度较术前均有改善。44个融合节段中,43个节段6个月内融合,1个节段延迟至术后12个月时方融合。3术后3月融合节段钛网下沉平均为2.7±2.7 mm,术后6月钛网下沉为3.6±1.0 mm,术后12月钛网下沉为3.9±1.2 mm,末次随访时钛网下沉为4.0±1.2 mm。钛网下沉主要集中在术后6月内,6月后钛网下沉不再明显。结论应用Vectra-T动态钢板可有效改善颈椎矢状位的曲度,防止后凸畸形,降低植骨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避免静态钢板造成的应力遮挡,促进颈椎椎体间的融合。但其远期疗效仍待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洪瑛  杨涛  洪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2):1225-1227
目的了解该地区近15年来脑卒中患者检测结果与现状的变化情况及前瞻趋势。方法采用本院甲襞微循环检测报告和现状登记的方式对1994~2008年该地区脑卒中人群的人次分布、年龄分布、现状异常程度3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5年来,该地区脑卒中者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53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55岁,女性平均年龄51岁,男性年龄大于女性。"异常"程度平均值处于"中度异常"值间游离,男性"异常程度"重于女性,女性"异常程度"均在"轻度"与"中度"临界值之间徘徊;前瞻趋势:脑卒中检测人次数呈上升态势,年龄呈下滑走向,"异常"程度变化系数不大,保持"中度"波动。结论本研究显示,该地区脑卒中疾患严重威胁着该地区居民身体健康,故必重视并加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人体力学及其在临床工作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桂闽  洪瑛  李蓉  谭永琼 《华西医学》1999,14(3):354-355
人体力学是利用相似的机械操作和物理定理来研究人体的各种活动。力学原理在人体活动中 ,有些是自然形成的 ,有些则是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人体的生理结构恰到好处的包含着许多力学原理。如人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 ,骨骼肌的杠杆作用 ,人体的平衡和稳定 ,合力和分力 ,重力和质量 ,流体力学 ,还有解剖学和生理学的静态学与动态学等。掌握好人体力学的原理 ,在工作中正确指导工作 ,就会提高工作质量 ,使病人感觉舒适 ,安全 ,满意 ,使工作省力省时 ,轻松愉快。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第三产程胎盘剥离延缓适时人工干预对减少产后出血量及缩短第三产程的作用.方法 以胎儿娩出10 min后胎盘仍无剥离迹象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立即再次给予人工干预:缩宫素10 U+生理盐水20 mL静脉推注,子宫按摩5 min,有控制的牵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观察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内及24 h总出血量及胎盘剥离情况.结果 研究组第三产程时间为(17.2±6.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4.3±7.2) min(P<0.05);第三产程延长发生率研究组为10.0%(6/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13/60)(P<0.05);研究组产后2 h内和24 h总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92.5±38.4)、(280.5±41.5)mL,16.7%(10/6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6.5±41.2)、(378.6±54.3)mL,31.6%(19/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第三产程胎盘剥离延缓者适时再给予人工干预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对预防产后出血发生及第三产程延长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四氯化碳(CCL_4)和D-半乳糖胺(D-GIAN)所致肝损伤模型,观察了肝灵冲剂对小鼠肝损伤模型的保肝作用。肝灵冲剂可使CCL_4及D-半乳糖所致的肝损小鼠的ALT和AST明显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经对病理学半定量指标的研究,发现所灵冲剂可明显减少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使肝小叶完整。索状排列明显,汇管区淋巴细胞及中性白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肝灵冲剂对肝损模型小鼠有良好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